飄天文學 > 十國帝王 >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
    (第二更)

    黃光石對織造工藝的改進,李重美和趙普製造出的高壓鍋雛形,這些技術方面的新奇成果,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自打學院建立,李從璟就沒少見學院搗鼓出諸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十個新奇創意能有一個實用,就是天大的驚喜了。像戚同文、李谷、黃光石、李重美這樣的人,那個不大的學院裏,不知道有多少。

    林子大了,甚麼鳥都有。你喜歡讀書,但你不能阻止別人喜歡玩火,你喜歡胸大的,但你不能阻止別人喜歡臀圓的。

    而李從璟給學院的建設指導思想,就決定了這是個跟太學院完全不一樣的存在,就註定了這裏面會有諸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物。

    百工百業的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座綜合性的學院。

    李從璟大肆褒獎了黃光石、李重美、趙普等人,並且責令六部相關官員,組建專門的班子把他們的成果落實。當然,李從璟沒忘記讓這些人再接再厲,繼續鑽研,比如對李重美和趙普,李從璟就希望他們早日製造出真正的高壓鍋來。

    至於此舉會推動多少諸如物理、工程等學科的發展,就不是李從璟眼下能夠預見的了。

    洛陽學院作爲大唐學術中心地帶,此處的一風一雨,都會對整個天下產生莫大影響,在洛陽學院掀起一陣“經世致用”的革命狂潮時,天下州縣會出現多少爭相效仿者,只怕一言難盡。

    大唐的“科技革命”,已經緩緩拉開了帷幕,它涉及各行各業、方方面面。

    而李從璟需要做的,就是對實用成果進行大肆獎勵,同時將其納入官員課考範疇,一言以蔽之:積極引導。

    各種成果,都需要人才把它弄出來。

    大唐的天下,並不缺人才。

    人才的出現,需要相應的社會底蘊。而擁有先進漢唐文明的大唐,並不缺乏這種底蘊。相反,擁有千年先進文明積澱的大唐,早就在期待這場“知識爆炸”。

    很遺憾,原本歷史上的統治者,完完全全沒有這個意識,他們無視了知識本身的訴求,他們壓抑了漢唐文明,把先進文明用力的擠進泥土裏埋葬了,還沒給它修座墳墓。他們平白糟蹋了千年的先進漢唐文明,最終只能讓漢唐文明毀在一場場戰火中,逐漸被人忽視甚至被人遺忘,永遠成爲歷史中的一抹塵埃,連一聲嘆息都發不出來。

    千年之後的人,只能在黃土中去一點點摸索,憑藉隻言片語與微乎其微的殘跡,去想象彼時這場文明的燦爛輝煌。

    可悲的是,失去漢唐雄風、被暮氣沉沉的思想禁錮了千年的人們,連在想象這場文明時,都小心翼翼、不敢稍微用力一點,唯恐想得太多想得太好,惹人嘲笑。

    ——他們甚至自相嘲笑。

    如果漢唐文明有一縷殘魂飄蕩在空中,看到這副場景,真不知做何感想。

    李從璟要給漢唐文明一個新生,要讓它光芒萬丈照亮全世界,要讓它的目光洞穿歷史長河。

    他要告訴這個世界,這天下,本該是屬於我們唐人的。

    ......

    轉眼進入到定鼎二年。

    李從璟登基即位的第二個年頭,第一個好消息是侍衛親軍水陸並進,於去歲冬成功平定安南。爲鞏固在安南的統治,李從璟派遣大量得力官員、士子,前往螺城,一方面改善地方民生,另一方面大力興辦教育。

    前者是爲了讓安南百姓喫飽穿暖,失去做強盜北上搶東西的動力,後者則是從精神思想上,給他們灌輸忠君報國的思想,讓羣蠻脫去野性,受王化。

    除此之外,李從璟令嶺南行省修築、拓寬邕州到螺城的道路,讓王師南下更加方便,同時在沿海建立水師海港,派遣唐軍水師駐紮,增加廣州之兵迅速出擊螺城的能力,力求從軍事上杜絕安南再度陷入混亂的可能。

    當然,安南很多地區氣候惡劣,地形複雜、區域隔絕嚴重,爲免羣蠻隱居山林爲禍,李從璟派遣學院學生深入安南,選擇氣候地理都適宜的地方,大面積墾荒,集中修繕農田。同時建造城池,將山民遷出山林,到平地城池中定居,在農田集中地耕作,增加官員對地方的控制力,也加快地方的發展。

    在賦稅徭役上,也給予特殊優待。

    至於因爲氣候原因,該地盛產的水稻、水果,李從璟則令官府幫助興商,使得這些產品可以北運江南甚至江北,增加該地百姓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

    凡此種種,事無鉅細,李從璟都一一和衆臣擬定章程,力求徹底讓安南再無戰事,而不是簡單的軍事佔領。這樣一來,前期朝廷會在安南投入大量財物——例如在輕徭薄賦的前提下,安南官員要修繕道路、城池,就必須付給勞作者工錢——但從大局上看,這無疑是有益於安南長治久安的。

    當然,李從璟也沒有忘記讓安南官員,激發安南百姓的積極性——例如自願投身墾荒、修繕水利等事情中的百姓,可以在多年內於賦稅徭役上享有更多優待。

    諸番舉措議定之後,大唐朝廷已經從政治、軍事、經濟上,全面對安南實行了掌控。

    進入定鼎二年春天,李從璟冊封李重政爲太子,令其入主東宮。此後不久,在洛陽學院開學之際,李從璟讓已經十歲的李重政進入學院就讀。至此

    ,洛陽學院的地位完全穩固下來。

    春夏之交,李從璟接到郭威軍報,南詔平定。

    有了安南的“前車之鑑”,朝廷對如何建立在南詔的穩定統治,已是輕車駕熟,沒多久各項章程就被確定下來,人力、物力迅速安排到位,源源不斷開赴南詔。

    值得一提的是,安南作爲嶺南行省的一部分,朝廷在進行安南建設時,嶺南行省的官員去了很多,以此加強對安南的瞭解,方便日後處理安南各項事務。

    而在建設南詔的時候,西川也去了許多官員,這是爲了加快地區的相互瞭解與融合。西川作爲人文薈萃之地,南詔,亦或說大理行省,日後就是第二西川。凡此種種,也有利於消融西川與大理昔曾多年互相攻伐的隔閡,具體到眼前來說,就是有利於兩地通商、交流。

    同時,李從璟下令郭威“鑿山開路”,並以瀾滄江(湄公河)爲依託,評估向南進行軍事擴張的可能性。

    西南半島之所以叫西南半島,就是因爲在中國的西南,既然如此,李從璟爲何不能謀求讓它乾脆變成中國的西南半島?

    眼下,大唐已經坐擁安南與南詔,要知道,安南就是後世越南北部,而南詔的南面疆域,已經深入到緬甸、老撾、泰國。大唐要做的,不過就是輕輕再往前踏一步而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