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宋仕妖嬈 >第六十五章 大宋之病
    和李鳳梧一席談話後回到制置使治,張浚心裏醞釀着一把火,暗惱郭瑾不識時務,你本就是皇親國戚貴不可及,又是這淮南兩路的大榷商,財源滾滾用之不盡,當今三位皇子皆出自你郭家成穆皇后,未來依然是國之重戚,目光怎的如此短淺。

    囤積鹽鐵這已是殺頭大罪,更別說裏通金國販賣物資,這和賣國有什麼區別,若是因此導致北伐出了意外而失敗,你郭禿子九死難贖其罪。

    張浚只是擔心影響北伐,實際他小看了北伐失敗對孝宗的打擊,這一次失敗讓孝宗雄心壯志去了大半,剩下的一小半則是因爲虞允文的死。

    張浚很快佈置下去,務必要查證真相。

    隨着張浚坐鎮建康,城中百姓很快發現了不同尋常的地方,這位樞相公並沒有前往江淮各地駐軍軍營巡查,大部分時間都在府治西側新開的都督府內,反倒是建康城內馬蹄聲急,每天都有大量的江淮各地軍官將領帶着親兵騎馬而來前往都督府。

    和以往到了建康便住下幾夜,在秦淮河上笙歌個夠才返回營地的情況不同,這一次這些軍官將領幾乎沒在建康城內歇過氣,每一個來的時候都臉色凝重,去的時候都意氣風華……

    這莫名的讓建康城百姓感到一絲懷疑和擔心,總感覺這建康城有大事要發生,給人一種彷彿要變天的感覺,就如兩三年前海陵王南侵一般。

    幾乎所有敏感膽小的人都猜測是否是金國又大舉入侵,卻沒一個人想到這是大宋準備北伐,畢竟大宋子民都習慣了大宋對遼金的軟弱。

    開都督府後的第三天,張浚看着手中那一位密探報告勃然大怒,臉色陰沉得要滴水,沉思良久,才咬牙切齒的說道:“鄭統領,派人查封落月山莊,任何人不得出入其中,另派人盯住郭府,不得讓郭瑾隨意離開建康,嗯,估計有人要送出什麼東西到驛站,也不用阻止。”

    鄭直是江淮南營統領,正八品修武郎,轄五千人,按照後世的說法就是一位團長,前幾天被樞相召進建康城,還竊喜了一場,以爲自己要高升了,不料竟是這麼個差事,但當查探出落月山莊裏的事情後,心裏真是驚得無以復加。

    誰都知道,江淮兩路的軍費都是靠鹽鐵榷費贍供,這位郭大官人此舉不不啻於挖軍隊牆角,雖然南宋的軍隊都是喫飽拿足的驕兵悍將,但誰會嫌自己拿的錢少了。

    鄭直心裏也清楚,自己轄領的五千人,其中有一千多名額都是空餉,是根本不存在的人,如果此次搞掉郭禿子,自己能分到的錢沒準又能升個等級,聞言精神大振:“屬下這就着人去辦!”

    張浚揮手,待鄭直下去後,他便提筆書寫奏章,畢竟郭瑾是皇親國戚,是當今三位皇子的表舅,而且張浚隱隱感覺,郭瑾囤積鹽鐵販賣物資並不這麼簡單,背後應該還有臨安大人物的授意,要不然就憑他一位見不着官家的皇親國戚,也敢行這等忤逆之事?

    究竟是臨安哪位大人物張

    浚要猜測出來不難,只是不想深究,畢竟郭瑾的身份擺在那裏,臨安有幾位大人物能讓他俯首聽命?張浚只想讓那位大人物知曉,你的郭大官人攤上大事了,你要是聰明點就趕緊收手,不要壞了官家的北伐大計,你自己抽身就好,但你那位郭瑾郭大官人,這一次是非死不可了。

    這就是張浚,雖然有北伐恢復之志,但終究是大宋的官員,還想着今後的仕途,自己雖然貴爲樞密使、魏國公,但臨安還有幾個人是自己惹不起的。

    比如三位皇子、太上皇,以及一些勳貴武將世家,北伐還得靠這些勳貴武將世家出力。

    張浚不是不知道大宋軍隊喫空餉的事情,否則也不會出現號稱二十萬其實只有八萬的事情了。可這是積弊,非一日之功可以清除,沒有官家大力手段,僅憑自己區區一個樞密使還無法做到。

    將奏章送走後,張浚坐倒在椅子上,長嘆了口氣,想起和朝中那位史相公的辯論,無力的自語嘆道:“史相公,某何嘗不知你的苦心,富國強兵?這大宋軍隊已病入膏肓,如何強的了兵,若能那麼簡單,又怎會有幾次變法的失敗,這強兵只有通過戰爭啊,只有經歷過戰爭洗禮,這大宋的軍隊才能強大起來。”

    南宋的現狀如此,主和主站都沒錯,只是因爲對大宋時局的看法不同,主和派認爲可以通過變法富國強兵,卻不知道大宋的軍隊早就爛到根子裏了。

    張浚又想起了那個人,良久才低聲自語:“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太上皇之私心苦了我張浚,也害了你一顆忠心,可惜這世上再無嶽鵬舉了。”

    當年高宗手上有大批恢復江山的良將,韓世忠、岳飛等人皆能勝任,沒有重用張浚,這一點不得不說高宗有識人之能,只是擔心迎回二宗之後自己的皇位,這纔有了十二道金牌的故事,所以說這鍋秦檜背的有點冤枉。

    帝心如此而已。

    張浚的奏章加急送往臨安,和張浚猜測的一般無二,他的奏章剛走半天,被鄭直從江淮南營調兵過來圍住的郭府內,也有一封祕信送到驛站,加急送往臨安。

    這些舉動都在鄭直眼皮子底下,因爲有張樞相的提點,鄭直並沒有阻止。

    張浚積極督師兩淮的同時,臨安朝堂上也鬧得不可開交,主要是孝宗和左右相公陳康伯、史浩的鬥爭,孝宗執意要北伐進取,陳康伯爲主戰相公,自然是支持的,但史浩則認爲當前還沒準備周全,不宜動兵事,應先偏安一隅富國強兵。因此每次的常朝上,朝堂之上主和主戰派都展開脣槍舌劍互相攻擊,宛若菜市場一般。

    這讓孝宗極其頭疼,總不能因此就說那些主和派不忠吧?

    實際上在孝宗的眼裏看來,每一個臣子都是忠的,只不過政治觀點不同而已,他們的初衷都是爲了大宋的天下。

    比如帝師史浩,沒有他就沒有自己的皇位,他是最反對北伐的人,但誰能說他不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