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興宋 >第286章 刀槍見血
    第286章刀槍見血

    穆順這麼一說,衆人低下頭來。

    其實,大家並不是想違抗時穿的命令,他們只是不想殺人而已。

    只是這份心理障礙必須破除——軍隊不敢殺人,這算什麼軍隊?

    時穿咬着後槽牙,一字一頓的說:“破賊有賞,縱容叛匪作亂,崔莊整個莊子就是叛匪起事的基地,所以,等會兒把團練召集上來,敢向盜賊動一刀一劍者,賞一貫;

    曾與盜賊在村口相鬥者,賞十貫;

    陣亡者燒埋銀子三十貫——把那三人俘獲的盜賊押上來。”

    說完這話,時穿望了一眼穆順,穆順連忙起身離去。不一會,被俘盜賊押上來了,同時擡上來的還有兩個碩大的籮筐,籮筐裏轉滿銀錠。

    盜賊們自然罵聲不停,將死之人能說些什麼,無非是死爲厲鬼也不放過時穿,這倒讓時穿一聲輕笑:“活着都無奈我何,死後其奈我何?

    哈哈哈,若死後有靈,你們生前罪惡累累,不怕債主討債,死後閻王清算,還敢找我這陽壽之人麻煩,莫非以爲閻王也聽你們指派?”

    正在這時,一隊隊團練整隊進來,首先進來的是曾在村口與幫襯們相鬥的那隊團練,聽到時穿的話,他們臉色稍好點,等時穿一指被俘的三人,對他們說:“古人說:功名但在馬上取。如今你們的‘功名’就在那裏,動手吧。”

    大多數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白天受傷的幾位團練怒火添胸,情不自禁撲了上去拳打腳踢。時穿臉一沉,穆順趕緊提醒:“刀,用刀,拳頭不算錢。”

    時穿在旁邊冷冷的添上一句:“拳頭,女人的武器——打一拳頭扣十文錢,數着。”

    崔小清聽了這話,幽怨的剜了時穿一眼。

    當第一刀落下後,以後的就簡單了。

    “賞”,在盜匪長聲慘叫中,時穿的聲音裂雲穿石:“一刀賞一貫錢,上報官府的文書上,將記錄你們與盜匪奮勇搏殺,砍中盜匪一刀的事蹟。”

    這麼簡單?

    其他的團練還在猶豫,穆順已經從籮筐裏取出銀兩,白花花的銀鋌一兩一塊,凡是刀槍沾血的,每人分到了一塊,絕不拖延,而且也絕不詢問詳情……

    眼前的厚賞,以及反覆強調的事後官府記功,終於讓團練動了。一隊隊團練挨個排着隊,喜不滋滋的夾着刀槍上前,讓自己的刀槍沾上血,而後依序向穆順領賞。緊接着,穆順又現場發放白天參與搏殺的賞金,明晃晃的銀鋌晃花了團練的眼睛,不曾參與的團練露出明顯嫉妒的目光,東張西望,神情飢渴。

    “現在,第一排去前村的路口,自己排好班次,把守那兩條路口,怎麼做,不用我說了吧;第三排去守村後路口,第二排隨我巡邏村內,崔家、時家家丁,各自留下守護門戶的,剩下的都隨我上街”,時穿站起身來向外走,施衙內拽住時穿的袖子,低聲說:“我帶了二十名家丁,都給你……我跟你一起去”

    時穿表情很平靜:“早就等着一天了,敢把造假作坊建在我的門對面,哼哼。”

    施衙內一邊尾隨時穿向外走,一邊低聲說:“我帶的人配備了十杆火槍……原本按計劃,漣水軍派來的軍漢會堵住崔莊的各個路口,一邊監控你,一邊防人逃出去,所以你手裏千萬要留些應變的人手,防備漣水軍生出邪心。”

    時穿止步,轉身詢問穆順:“家丁們都準備好了?”

    穆順低頭回答:“家中受過火槍訓練的黑僕三十人,本地佃農十人,僕婦十二人,火槍都以裝填完畢。”

    時穿望了一眼低眉順眼立在他身後的崔小清,吩咐穆順:“你留在家裏,調僕婦與佃農到崔園來,把那些姑娘也到安置在崔園,萬一起了戰亂,你別管身外之財,給我全力守住崔園,保證人沒有傷害。”

    穆順低頭答應,施衙內詫異的望了望時穿,再望了望崔小清——替別人做主還則罷了,到人的家中,還要把自己家裏人轉送別人家裏安置,一點不徵求家主的意見,你時大郎也太拿自己不當外人了吧?……哦,家主崔姑娘依舊低眉順眼,沒見到不悅的神情,彷彿這一切天經地義。

    施衙內暗自點點頭,不再說話。

    時穿再停留了一會兒,安排好家中事務,等裝備火槍的黑僕也到位了,他閃過身去,看着僕婦與佃農揹着火槍魚貫而入,順便對姑娘們打着招呼,安慰好她們後,這才走出崔園。

    崔園門口的那尊巨型假山石還在,崔小清一直不讓搬動它,就在假山石前,崔小清止住腳步,柔聲與時穿告辭:“郎君,珍重。”

    時穿拱了拱手,轉身面對列隊整齊的團練與黑僕,稍作停頓,他下令:“

    去吧,封鎖村口。”

    五鄉團練當中,有一個鄉的團練已經趕來增援,去除兩個排封鎖村口後,時穿手裏還有一個排、外加外村團練三十人、黑僕三十人,總計約百十人的兵力,領着這些人巡視村中一圈,沿途安排一些外村團練站崗放哨,時穿的隊伍漸漸靠近了方家大院。

    團練不屬於朝廷正式的軍事組織,只是一個地主武裝而已,所以團練的編制比較混亂。朝廷以文御武,團練使多是由貶官或者縣官擔當,比如蘇軾在貶謫黃州時,就曾擔當過黃州團練使,但這種團練使,朝廷依舊不發薪水。

    因爲宋朝庭這種體制,所以各項團練基本上不認識自己的“團練使”,許多團練使甚至人在京城,從未見過自己名下的團練——如此一來,各地團練基本上都落在教頭手裏,或者當地鄉紳手裏。

    因爲這種關係,團練中的組織架構也是混亂的,但大多數團練都是遵循朝廷禁軍廂軍的編制方式,他們這麼做,一是因爲想象力貧乏,不可能獨創出另外的軍事體制,同時又嫌前朝的均是體制老化、晦氣,所以直接採用了朝廷現成的編制方式。

    朝廷是不給團練發薪水,發武器,甚至不管訓練,所以在編制上也任由團練發揮。鄉人嘛,總免不了一個攀比心理,故而在朝廷看不到的情況下,喜歡悄悄的偷換概念,給自己加上各種名目的超標官銜,比如:朝廷裏指揮十個都的軍官稱之爲“指揮使”;到了團練裏頭,指揮兩個都的士兵,也敢自稱“指揮使”。當然,這種指揮使朝廷也跟不承認。不過,這並不妨礙向人炫耀。

    時穿的團練採用了近代軍隊編制,以十人爲一個都,設都頭;五個都爲一個排,設排頭,也稱排長——但鄉人則稱排長爲“指揮使”。這種稱呼既然連朝廷都不在意,時穿也就閉上眼睛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