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販夫全神錄 >第028章 三支將令
    千年之計靠賢人,百年之計靠黎民,十年之計靠家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仔細勘察,黃河小道距離現今黃河,果然在十到二十里之間。

    高之幹事恨活,不到結繭不罷休。到他看得差不多了,早已申時過半。到一株巨椿之下,到處荻葉迎風,十分涼快。

    此時,汗水早已流乾,纔想起飢渴。伍長早已備好乾糧,從褡褳中取出幹餅,一人一塊。健卒打來溪水,找些柴草,就地支鍋燒開,喝了一些。

    高之將馬背褡褳也打開,取出一張厚紙,筆墨,在那裏繪製黃河小道簡圖。幾位健卒也來看,共謀繪就。高之將李瑤香及伍長、健卒皆寫入繪製者名單,以備功論功。

    眼看將到酉時,急忙回程。到了黎陽縣署,恰好天黑。伍長率兄弟們去找晚飯。李夫人、望高之還到公猛家中。

    公伯勇早已到家,繚相陪在那裏說話。丫鬟又準備好了酒菜。夫人及高之洗面,又喝些水,入席來談。

    到了次日,高之早早起牀。到兵曹叫起伍長,都收拾停當。揖別公縣令、李夫人等,望白馬渡而來。李夫人看高之要走,戀戀不捨,暗暗拭淚。

    恰到日中,回到義成軍營帳。直回家下,着夫人炒幾個菜,伍長及健卒一併用飯。下午,高之留下盔甲、虎頭湛金槍及寶劍。伍長及健卒將軍馬等交回兵馬使。

    高之鋪開筆墨,將簡圖一一補充,細細繪製,做個詳圖。又用蠅頭小楷做了圖例。圖成,投入竹筒,單等次日卯時,薛尚書升帳。

    於夜,與夫人李氏說些黎陽典故,黃河小道情節,相擁而眠。

    次日一早,高之頂盔摜甲,到帥帳應卯交令。薛尚書接過令箭,問他調查的情況。高之詳盡稟報,並將所繪黃河小道地圖呈上。

    薛尚書看了地圖,又將高之叫到帥案,細細詢問。大喜道:“這張圖繪得極好,堪比司險專工。五日之限,望司馬三日交令,果然出馬非凡,奪得頭功一件。”

    望凌通謝過尚書,問道:“尚書大人,爲今之計,計將安出?”

    薛尚書看看他:“依司馬之見,該當如何?”

    望凌通稟曰:“末將以爲,有快慢兩策可用。快策,小道泄洪。昔日黃河既有小道,今日黃河爲何不可也有小道。可分兵募民,將小道疏浚,就於堤壩築砌出口,放水於小道,分洪泄洪。河汛將再無災禍。”

    薛尚書頷首,想了一想,又問:“試講慢策。”

    望凌通稟曰:“慢策,拓入小道。將小道西側加固,掘開現今西堤,加寬黃河十至二十里。此策古來無人曾用,呈奏朝廷,兵部、工部及列位相爺,怕是批准較難,風險較大。”

    他又說:“快策者,耗時少,民便,收效快。而時日久,小道淤塞,水患依然。慢策者,耗時多,民煩,收效慢。但數十百年,河堤不漫,河汛無礙。快慢之策,尚書大人明察。”

    薛尚書頷首,站起身形,于帥帳踱步。對高之曰:“司馬鞍馬勞頓,先回去休息。容本鎮細想。待判官烏寺任交令,請你相商。”

    薛尚書又安排些其他軍務,約略一個時辰,尚書退帳。

    衆將辭出,望凌通尋到度支王出進,將這趟黎陽花銷報賬。多報了一貫錢,留給度支五百用酒。王出進感謝不迭,相約晚間同飲。

    至天晚時分,王出進來到司馬宅,相攜出軍門。一路說笑,到滑州肆市,隨意進了一家酒肆。二人相談甚歡,結下深情厚誼。

    到第五日,望凌通頂盔摜甲,早早到帥帳應卯。

    不大功夫,薛尚書升帳。

    判官烏寺任交令,稟曰:“尚書大人在上,末將至汲縣察看,有呈文一道。”

    薛坦塗接過他的呈文,說道:“還是口說好記。”

    他稟告的情況,自然與黎陽縣大爲不同。汲縣境卻是橫跨黃河兩岸,境內治黃,歷年來都是頭等政務。

    歷任汲縣縣令、汲郡郡守,乃至衛州刺史,每年例行任務,冬春之際,募民固堤。境內河堤年年加高。工部每年冬季,對汲縣有專款下撥。

    又到汲縣與白馬接壤附近察看,白馬縣這邊村戶,也仿效汲縣,自行運土,加高黃河河堤。

    他以爲:“末將以爲,爲了穩便,滑州可效仿汲縣,呈工部,也將年年加高河堤變爲例行要務。他策,對於治黃防汛,卻難以實現。”

    “汲縣方法,的確穩便。本鎮以爲,年年加高河堤,滑州雖然沒有成爲州縣例行要務,但沿河百姓卻自發做了這件事。看起來,這不是解決河汛的根本之策。近日,本鎮權衡再三,決計拓寬河道。”薛尚書捋一下青須。

    衆將齊聲宣喝:“尚書大人英明,我等單等令下。”

    “義成軍衆將聽令。”薛平薛坦塗開始傳令。

    衆將齊聲高呼:“在!”。

    薛尚書拿起第一支令箭,往下看:“行軍司馬望凌通聽令。”

    望凌通望高之抖擻精神,出班抱拳施禮,高呼:“在!”

    薛平厲聲喝道:“草擬奏章一道,本鎮稟明當今萬歲。明日一早,選精騎三十,打雙旌,持雙節。隨本鎮到大名府,拜望沂國公田安道。劍不離手,手不離劍。看我眼色,相機行事。”

    “得令。”望凌通雙手捧過令箭,退入班位。

    “中戍主薛燕聽令。”薛平將第二支令箭舉起。

    女將薛燕薛錦屏已位至禦侮副尉,授中戍主。只見她緊束銀甲,腰佩龍泉,高簪青絲,威風凜凜。此時挺身而出,高喝一聲:“在!”

    “帶女團精騎三十,帶足狼煙,明日隨行。單等望凌通信號,殺入軍帳。如無信號,帳外靜候,不動聲色。司馬所帶精騎三十,帳外由你節制。不得有誤。”薛平將令箭遞給她。

    薛燕朗聲答道:“得令。”

    薛平拿起第三支令箭,喝道:“折衝都尉薛廣、薛文範聽令。”

    薛廣、薛文範乃薛尚書長子、次子。樣貌與乃父一般無二,兩兄弟常年緊隨父親,近不惑之年,看着只像二十七八,大唐絕對的帥哥。兩兄弟摩拳擦掌,應聲而出:“在!”

    “薛廣率校尉三百,扎於大名府城外十里。但見狼煙,殺奔而入。薛文範率所部旅帥,選精騎兩千,屯兵白馬渡。但見狼煙,渡河殺去。不見狼煙,二將靜候本鎮回還。不得有誤。”薛平將令箭交於他二人。

    “得令。”他們兄弟接令,也退入班位。

    “隨本鎮前往諸將,明日五更啓程。其餘衆將,各司其職,隨時等候將令。違令者,斬。”薛坦塗厲聲通令。

    衆將齊答:“得令!”

    薛平薛尚書拜訪一個平級元帥田弘正,爲何如此大動干戈?

    卻說這田弘正,本名田興,字安道,平州盧龍縣人。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之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好儒學,通兵法,善騎射,起家魏博衙內兵馬使。

    田承嗣乃安史舊將,降唐之後,鎮守魏博諸州。自封屬官部將,節度使家室內傳,到田弘正已經傳了五十年,開中晚唐節度使世襲先例。

    去年,元和七年,田弘正率魏、博、相、貝、衛、澶六州歸順朝廷,授檢校工部尚書、御史大夫、魏博節度使,冊封沂國公,賜名“弘正”。

    去年,薛平同時出鎮義成軍,與之隔河相望。

    畢竟魏博六州新附,朝廷安排薛平掌控義成軍,既能討伐吳元濟叛軍,又能監視魏博動向。單看薛平與田弘正的加官,都是檢校工部尚書、御史大夫,就十分值得玩味。

    此時,薛平要與他商議治黃大計,當然要加着十二分的小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