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庸王朝 >第一卷 王朝末路 第四十五章新君登基,二次交鋒
    今日的宮門熱鬧無比,一衆朝臣都穿上了新做的華麗朝服,三個一撮,五個一堆的聚在一起閒聊着。任何時候都是有人快樂,有人發愁,新君登基之時亦是如此。

    楊叔子的馬車緩緩停到了宮門旁,蒲仙玉跳下馬車,扶着楊叔子下來。衆人停止了議論,紛紛望向楊叔子,楊叔子低頭細細又整理了一番朝服,昂首站到了一旁,靜等吉時到來,他的身邊只有蒲仙玉跟着,別的朝臣沒有一個過來的,其原因也是不言而喻了。

    終於,泰華門在一陣隆隆的鼓聲中緩緩打開了,衆朝臣排好序列一一進入,大家神情肅穆,絲毫不見前邊談笑時的快活樣子。

    新君桓勝身着黃色龍袍,頭戴冕旒,十二根繅上貫着的五彩玉輕輕晃動着,時不時碰撞發出一聲聲清脆的鳴響。他的神情也如朝臣一樣肅穆、莊重。

    等大臣們都到了,由太僕帶着大家前往天壇、地壇、太廟祭祀,所有這些結束已經是申時了。因爲一直跪着和站着,其中有幾個老臣漸感體力不支了,紛紛坐到了昭華殿外的臺階上,全然不顧所謂的君子之道,哪還有什麼書生風度。

    兩邊的樂隊開始吹起長長的號角,聲音清亮,中和韶樂響徹了整個皇城。

    兩班內庭中官低着頭,快速走到昭華殿正門,從右至左依次打開了殿門。果然新君新氣象,甚至連昭華殿裏的樣子都似乎大變了樣,不似以前那般平和,處處透露着莊重的感覺。

    桓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衆臣魚貫而入,向其行三拜九叩大禮,“萬歲”聲響徹整個昭華大殿,迴音不絕。龍椅旁站着的年輕中官宣讀詔書:

    天賦皇權,既壽永昌。先帝不幸崩殂,悲痛之至。然國賴長君,民依賢主,國不可無君,民不能無主。是故桓公諱勝謹遵先帝遺詔,登基即位,是年永昌。

    桓公諱勝者,先帝之子,少時聰穎,先帝常嘆曰:有古堯舜禹之賢德,有皇之形貌。

    新帝初立,特大赦天下,免刑律,減賦稅,以慰先帝廣德之名,開萬歲賢明之門。朕受命於天,繼承大統,當以萬民爲本,鞠躬盡瘁。

    故衆卿朝位同往,加俸三石,以期助朕行國之大事,萬勿推脫,衆臣殫精竭慮,乃朕之幸事,百姓之幸事也。

    敬貴妃劉氏,雍容大方,有母儀天下之姿,授其鳳冠霞帔,尊奉太后。

    此之天眷,鹹使告知於太廟與天下。景泰四年秋,欽此。衆臣接旨!

    衆大臣跪拜於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班樂師開始奏起了雅樂。

    直至戌時登基大典才宣告結束,衆大臣緩緩離開。

    楊叔子走出宮門,蒲仙玉又是扶着他坐上車。原本蒲仙玉爲廷尉時尚還可以入朝議事,後來做了太尉府衛尉後,連入朝的資格都沒有了,楊叔子也問過他,只是蒲仙玉每每都說:“我奉皇上詔令保護太尉大人,自當誓死遵從,無有他意!”

    楊叔子回到府上,梓華還未回房,一個人站在府門外的臺階上,輕輕向楊叔子散朝後來的必經之路上踮着腳眺望着。

    這深秋時節的晚上,冷風最是滲人,徑直往骨頭裏鑽。梓華的身影孤孤零零的,風將她身上披着的貂皮披風吹得狠狠揚起。

    梓華終於看到楊叔子的馬車了,急急忙忙地從臺階上跳下來。馬車停穩,楊叔子下車將梓華摟緊懷裏:“你不用擔憂的,我無事,你安心在府上,莫要動了胎氣,傷了咱們的孩兒了,不然又要追悔莫及了。”

    兩人緩緩走進了府門,府門兩旁掛着的燈籠在風裏左右晃動着,忽明忽暗,有時似乎立刻就要熄滅了一般。

    “今日你看新君如何啊?”梓華輕聲問着。兩人坐在牀邊,梓華幫楊叔子脫着朝服。

    楊叔子換了一個坐姿,好讓梓華不用那麼費力地夠衣領。

    “你不知道自己的這個侄兒麼?”

    “我哪會知道?我一直在宮外行走,進宮也只是前去拜見先皇太后,別的宮我可從來不曾去過。只是我聽說這位皇子素來最是調皮呢,不時去招惹那些個侍女,想來也是好笑。”

    “我觀今日皇上之氣象,頗爲嚴肅,久後縱是不及先帝,也必定相去不遠,他處理事務,井井有條,毫不慌亂。幸事啊幸事,若他能如秦孝公後的惠文王一般,則老趙國必會再度強盛,甚至可能超過以前的所有皇上。”

    梓華看了一眼楊叔子:“你對他的評價不低嘛,但願如此吧。對了,我們之事……”

    “我尚未同皇上說,明日早朝吧,畢竟今日是他繼位的吉時,我若說了想辭官歸隱,只怕皇上會多想,是否是我不滿於他登基即位,若有心之人攛掇,更不利於我們君臣和睦。變法若要成功,須得君臣不疑吶。”

    楊叔子說着突然停下了,他不能確信這位新皇是否能像先帝那樣相信自己,商君爲國可以慷慨赴死,而他似乎做不到這樣無私,他也要爲自己考量,再說這先皇遺詔是黃公輔宣讀的,如果新皇對黃公輔心存感激,事事聽任黃公輔的,那自己一定離死不遠了,先帝雖與他說過是不是應當重用黃公輔這樣的話,可他並不覺得,這隻能說明黃公輔太過於擅長僞裝,將他們都騙過了。

    楊叔子始終相信,沒有人願意一夜之間大權旁落,自己只做的個閒散之人,況且是黃公輔這種已經熬了近二十年的人,將滿懷雄心早已熬成了如何活下來的心思的人。

    第二日一早,地上鋪着一層厚厚的像白雪一樣的霜,天色清冷,迎面吹來的冷風直懂得人打顫。

    朝會上,楊叔子站了出來,說:“皇上,臣因忙於變法諸事,操勞過甚,近日漸感身體乏力,偶爾頭痛欲裂,只怕不能再爲皇上盡心竭力了,盼皇上準臣辭官歸隱。”

    桓勝雖然不是很熟悉楊叔子,卻也知道就是這個人一直在幫父皇主持朝政,甚至有些事父皇都不甚過問,任由他去做的,對這樣的人,他素來好感欠佳,因爲他覺得大臣就應當做好自己的事,莫要握着所有權柄,皇上從來都不喜歡這樣的權臣。

    就在桓勝剛要開口之時,黃公輔已經說:“太尉大人胸有包囊宇宙之大才,腹有吞吐天地之氣度。如今皇上初登大寶,正是太尉大人這等大才施展拳腳之時,如何竟能辭官歸隱,做一閒人爾。莫不是太尉大人嫌皇上給的官太小,俸祿太少?”

    楊叔子作揖,說:“皇上,臣已是位極人臣,哪有官小之說,臣對俸祿也不曾上心,臣實是心力交瘁,只怕不能爲皇上分憂解難了。”

    “罷了,愛卿,朕剛登基,如今你若離去,憑白讓天下人覺得朕容不下你。今後你官職不變,朝中大事盡皆交於各司去辦吧。這件事就這樣了,不用多說了。”

    桓勝看了一眼黃公輔,他知道皇上雖然是一國之君,看起來尊貴無比,實際上這份尊貴是要別人擡着的,如今這滿朝文武中,楊叔子一派的人與他關係寡淡,甚至有幾個他都不認識。黃公輔一派的老氏貴族們他都認識,其中有幾個還是與自己一起玩到大的。如此,他的心自然是偏向老舊貴族這一派的,再說他們確實也是一直在擡自己的。因而,黃公輔提出不讓楊叔子辭官,那就先讓他留着吧,只是把他手裏的權柄先慢慢拿回來,至於以後的事以後再說也不遲,就算他是朝中第一臣,沒了權柄,也就對自己毫無威脅了。

    這是桓勝的打算,至於黃公輔的打算是什麼,旁人無從得知,但想來恐怕對楊叔子並不怎麼好。

    楊叔子聽完桓勝的話,頗爲無奈,只得又退回了自己的序列。

    “衆卿還有何事麼?有的話就一起說來吧,或是奏摺也遞上來吧。”桓勝一邊說着,一邊細細打量着朝中兩班大臣,心裏感到有些爽快,坐到這龍椅上看着平日裏這些所謂的朝臣對自己畢恭畢敬,他的心裏滿是歡喜,臉上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來。

    “皇上,臣覺得有些刑律太過苛刻,不利於彰顯國府仁德,久而久之,只怕會引起百姓怨言,”閆依帆走了出來,躬身說,“如那廢俗令,皇上知曉那些民間習俗久已轉播,百姓們早都習以爲常,如今貿然廢除,已經引得怨聲載道,只怕長此以往,必生禍端。臣懇請皇上下令廢除廢俗令。”

    閆依帆此言一出,令楊叔子頗爲喫驚,皇上新近繼位,竟已經有人對先皇所立新法提出異議,不過他又心念一轉,其實這並不是針對於先帝所立新法,而是矛頭直指他而來啊,先帝所立新法盡皆出自於他的手裏。

    楊叔子大聲說:“皇上,先皇所立之法不可更改,百姓如今有些怨言,實屬平常,乃未曾適應而已,不出三五年,必不會再有異議,新法於民有利,可使國富民強。況此等新法早已告知於天下,豈可朝令夕改,如此不利於國府之威嚴,難取信於民。望皇上謹守先皇之志,此天下百姓之福,衆位大臣之幸。”

    這算是變法派與貴族派的第二次交鋒了。桓勝看着兩班衆臣,沒有定論,只是說:“此事以後再論吧,如若百姓們一直有怨言,那便再改不遲。還有何事麼?”

    兩班文武沒人再說話,如此算是新君的第一次朝會就這樣結束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