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七十三章 大喜
    這一下閔元啓也是大喜過望了。

    遞運所運輸的物資不是糧食等民生物資,而是軍用的戰略物資,最少也是和軍隊相關連的物品。沿着運河兩岸有很多遞運所,比如漕運水關或巡檢司,遞運所的職掌要緊,備給的騾馬車輛或是船隻也相當充足,從南至北,朝廷急需的軍用物資都是沿各遞運所逐次運輸北上。

    諸如鎧甲,兵器,弓,箭矢,生漆,膠,顏料,布匹,制好的胖襖,笠帽,椰瓢,飯盒,還有戰靴,軍褲等等。

    桐油,黃白麻,生鐵,熟鐵,鐵線,皮料,翎毛等制鎧甲兵器弓矢的原材料也是極多。

    製成的鎧甲兵器數量應該不多,但對一個小小的百戶所來說,一個遞運所的軍需物資就是相當足夠,甚至是取運不完。

    此外火藥,硝石,硫磺,鉛,鐵等制火器的物資也是不少,北方生產這些物資的產地不多,南方產量充足,也是沿運河遞運北上。

    閔元啓拱手深揖,起身笑道:“遞運所我並不識人,銀子當然是我出,不過打通關節,買通官吏,這些事需要朱兄幫手。”

    兩人至此合作已經是相當愉快,雙方都是彼此欣賞,加深了繼續進一步合作的空間,甚至稱呼上也是從試百戶朱少東改爲兄弟相稱,聽到閔元啓的話,朱萬春當然別無他話,笑着答應了下來。

    待鹽貨搬運完結,蘇鋼,熟鐵,糧食,布匹,還有少許藥材,因爲價值不高也不多,剛剛朱萬春索性就沒有報出來,再把活豬,雞,羊,趕上漕船,雖不及來時滿載鹽貨,回程之時,各船仍是裝滿了叫人欣喜無比的物事,所有旗軍,俱是喜笑顏開!

    衆人在碼頭上相揖而別,待漕船遠離之後,朱任重立刻對朱萬和道:“小二你走一趟北方,太原,大同,宣府一帶都不安穩,你去歸德,請那邊的族人派人到關中,再請關中的人北上到陽和,大同,再和那邊咱們的族親接上頭,一般的戰馬六兩到十兩銀一匹,上等好馬十幾二十兩銀,頂尖的寶馬駿馬價不好說,從百兩到千兩都可定價,咱們便不要了。你和他們說,所有戰馬按市價咱們多給五成,條件是他們幫着運到天津,咱們的人派船到天津港等着接馬,就算是順軍佔了天津,此議一樣算數,若到時候關卡難行,運費增加,一切都算在我們頭上便是。”

    朱萬和有些擔心的道:“這樣買來的戰馬價格過高,閔元啓會不會不高興,若是他不要,咱們就砸自己手裏頭了。”

    “你呀,和你大哥學學,做人做事要料事在先,並且行事要大度,不要太小家子氣。”朱任重微微一笑,已經想不起來不久前他還在對朱萬春不滿,當下只對朱萬和道:“一次最多幾十上百匹馬,數量太多難掩人耳目,貴出來的馬價最多也就千多兩銀,這點銀子算得什麼?閔元啓練兵漸有成效,現在想的應該是擴大部曲,打造鎧甲兵器,足使甲堅兵利。再下來便是練出一支精銳強悍的騎兵,我大明騎兵幾乎俱在北方,南方騎兵少而弱,戰馬撥付少,訓練戰法俱不如北方。論騎兵之強,當年是遼鎮,現在還是遼鎮!我看,元啓不要心氣太高,能練出二三百人左右的騎兵,就夠格當個參將甚至副將了,也足夠保一方平安。不是我說,若順軍真的南下,淮徐一帶兵火一起,小亂避城,大亂避鄉,到時候我們朱家沒準可以坐船順流而下,到雲梯關去保家小平安,亦無可知。”

    朱萬和點頭道:“父親這麼一說我便明白了,閔百戶此次買了大量熟鐵和蘇鋼,還打算繼續再買鎧甲兵器,再買得戰馬,以他之能,練出一支強兵不難。既然這樣,兒子明天收拾一下,即刻往歸德府去。”

    “先沿裏下河走,過徐州之後再騎馬趕路,”朱任重有些不放心的道:“家裏的十來個家丁,都給你帶上。”

    “也不是頭一回了。”朱萬和咧嘴一笑,說道:“順軍圍開封時,俺們朱家還替官兵買過糧,我在黃河大堤上遠遠看着那幾十萬順軍,也算是開過眼界。其實流寇打仗只管主要戰場,其餘地方都不太會派兵,當年李自成攻下洛陽只留幾百兵駐守,輕易奪得又輕易失去,所爲何來?”

    朱任重冷哼一聲,說道:“一則是流竄慣了,搶糧多舒坦,二來便是李闖對麾下兵馬放心不過。他的部下除了直屬於他的那一些外,有的是自己起的夥,有的是高迎祥的舊部,後來還有袁時中,羅汝才這樣拉着營頭跑過來合夥的。李闖分自己的精銳守地盤,自己中軍便空虛了,容易被人所乘。若派別的人去守打下來的地盤,又擔心人家經營穩固下來,把地盤白白拱手送人,這豈不是冤枉?這種小心思看着精明,做事卻是不大氣。你看看國史實錄,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當年是怎麼做的?我聽人說李自成得閒就看資治通鑑,這文人編的史書看看就算了,想在這裏學治國和得天下的辦法,豈不是緣木求魚?”

    朱萬春也是道:“陝西諸寇多是流賊,邊軍,土寇出身,早年間那夥紫金梁闖塌天什麼的,只管燒殺淫掠,圖一時痛快。高迎祥就長進的多,李自成又強出高迎祥一頭,但李自成本身見識有限,他身邊的諸將也只有匹夫之勇,沒有真正大將。至於謀士,象宋矮子那樣的江湖賣嘴算卦的,能有什麼真正高明的見識?牛金星舉人身份也罷了,我大明不少舉人身份做大事的,就象孫閣部,當年還是舉人時就到京師遊歷,到邊鎮看練兵,屯田,守備諸事,到後來中進士,督師經略薊遼就得心應手。本朝以知兵聞名的,不管是進士還是舉人,多半歷任封疆,知軍伍,曉民情,知大勢,李闖自河南起事後,是得益皇上舉措失宜,進退失拒,又外有東虜配合,闖逆勢弱時東虜便至,東虜剛走,闖逆又是復起,這樣來來回回,終到現在不可收拾的局面,這是我大明內外交困,自己有病根子在身上,並不是李自成有多厲害。要我說,往下去很可能是順軍,東虜,我大明官兵多方拉鋸,就算京師不保,李闖想得天下也並非易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

    若閔元啓在此,怕是要替朱萬春鼓掌了,這個鹽行的少東主見識真的是不凡,也怪不得當初就能投資給閔元啓,這人的見識和決斷確實是遠在常人之上。

    要知道就算是史可法馬士英等人,在清軍入關之後還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爲清軍再次入關會和前幾次一樣,掠奪丁口財富後自動退出,到清軍持續打擊大順軍,並且派多鐸南下之時這些人才如夢初醒,才知道韃子纔是生死大敵。

    朱任重和朱萬和都是微微搖頭,他們也和普通的大明士大夫一樣,對東虜的危險性認識不足……這也怪不得他們,從後金到清,從可汗到皇帝,努兒哈赤和皇太極,多爾袞父子在關外已經摺騰了好幾十年,從萬曆四十七年到崇禎十七年,二十多年時間過去了,老奴未曾入關半步,皇太極五次入關後又撤走,在朱任重和朱萬和的眼中,仍然是不足爲患的化外蠻夷,算不得什麼心腹大患。

    “不論如何。”朱萬春看着遠去漕船,由衷道:“大河衛能出這麼一個人物,守着本鄉本土,這是好事。我朱家雖然原本是晉商,現在還有族人在大同陽和一帶經商,但咱們到淮安這邊已經過百年,已經有數代先人歸葬於此,說是晉商,其實也就是淮安人了……”

    朱任重點頭道:“此言不錯。”

    朱萬和若有所思的道:“若此人真的練兵有成,本地怕是有更多的官紳鹽商支持。”

    “那也是日後的事了。”朱萬春道:“最少在他起步之時,我朱家支持最大。”

    ……

    漕船順流而下,雖然風向不對但船身也輕了許多,三千多斤熟鐵和幾百斤重的蘇鋼,一千多匹布分別放在十艘漕船上都幾乎和空船沒甚區別,只有兩千石糧,每船二百餘石也是相當的輕省了。

    倒是那些豬,雞,羊,放在船上艙室中頗不安份,時不時的出一些狀況,令得操船的旗軍們一陣陣的手忙腳亂,就算如此,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掩不住的笑意,這些糧食,布匹,還有豬羊都是替他們準備的肉食,很多人上次喫肉都是在過年時候,割半斤一斤肉,花幾十錢全家包個扁食喫,這是近山東和北方風俗,若是南方的話未必就是喫扁食。

    全家五六口人,喫上半斤肉的餃子,這已經算是一年難得一次的改善伙食。

    若是第一等的貧苦人家,就算過年時也無得肉喫,最多下一頓白麪湯餅喫,也多半是落到孩童肚子裏,大人們多半還是喫雜糧菜餅子,哪怕過年時也是如此。

    現在自己腳下是兩千石二十多萬斤的細糧,加上原本百戶官廳倉庫裏藏着的幾百石精糧和過二千石的粗糧,若是按此前的喫法這些糧足夠喫到年底還綽綽有餘,就算按現在每天四升的標準,一千多人也夠百天以上的消耗。

    何況百戶大人有言在先,從這一批糧食到官廳收儲之後,受訓旗軍先改爲一天領六升,且全部爲精糧,參與鹽田生產也改爲六升,但粗細各半。

    這個待遇已經比各人扛着扁擔到處攬工賺的還多,而且每天下發絕不拖欠,在這段時間裏閔元啓的威信如火箭般竄升,根本無人懷疑他的承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