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一百三十六章 底氣
    劉澤清說這些話當然不是爲了一個區區師爺,就算楊世禮他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現在時勢不同了,崇禎皇帝若還在,好歹還得有個最基本的綱常和軍紀,現在皇帝都大行了,新皇帝是武將們擁立的,還談什麼綱常?

    弘光朝時,有人問劉澤清在淮上動作,建大府,漁肉鄉里,兵馬橫行不法,劉澤清便答道:“皇帝都是俺立的,他該當報答俺,叫俺在淮上享福。若虜騎南下,俺就直下江南,擇一郡安身便是。”

    身爲四鎮之一,封爵大將,能說這樣的話,南明之爛也就不必多說了。

    劉澤清南下時只有三萬人左右,其中多半還是營兵炮灰和壯丁,麾下精銳來自本人的家丁和諸將的親兵家丁,加起來最多兩三千人。

    初至淮安外圍時,和高傑一樣都被路振飛給擋了,高傑選擇在徐州安身,劉澤清則是迂迴從鳳陽至淮安,到底佔了更富裕的淮安府安身。

    四鎮之中,只有出身京營的黃得功軍紀最好,其它三鎮,高傑流賊出身,軍紀是什麼他根本不懂。

    劉澤清和劉良佐都是毫無品格,也沒有操守抱負的人,他們二人和高傑三部,彼此攻伐,打的屍橫遍野就算了,平時在地方徵餉打糧,兵丁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由於監督巡按等文官馭武的體系完全被破壞,四鎮主帥都有爵位在身,史可法視四鎮如屏藩驕子,遇事只知當和事佬,甚至四鎮後來連史可法也不看在眼裏,高傑甚至將史可法給軟禁了。

    要不是有左良玉這對頭在,還有黃得功對中樞雖然也跋扈,但總體上還算恭謹,也相當忠誠,怕是三鎮連最基本的忠於朝廷的態度都不會有。

    崇禎年間的各鎮都要喫空餉喝兵血,因爲朝廷綱紀還在,到南明時四鎮基本上是爲所欲爲,武力就成了保障勢力的根本。

    從崇禎十七年到弘光年這不到一年間,劉良佐部從三萬人膨脹到了二十多萬人,圍攻江陰的就是劉良佐部。

    劉澤清部膨脹到了十餘萬人,黃得功部有七八萬人,高傑部也有十幾萬人之多。

    各鎮不光是兵多,靠着南明給的餉械和地方上的搜刮,武力不降反漲,比在崇禎間受到文官約束時還強的多。

    高傑部就有李本深,李成棟,高進庫等悍將,黃得功部有田雄,馬得功,卜從善,劉澤清部有柏永馥,馬化豹,左良玉部就有金聲恆,馬進忠,王允等大將。

    這些悍將,或替南明效忠,多半則投降清朝,成了武力不遜於漢軍八旗和三順王的強悍存在,其中特別是金聲恆,李成棟等人立的功勞最大,這幾個大將,幾乎是率本部兵替清廷打下好幾個省,李成棟更是一人打下廣東,立功極大,又因爲受賞不足,遠遠不及早早投降的吳三桂尚可喜等遼東漢軍,先後反正歸明,清軍爲剿滅這幾人又費了老大力氣,這些驕兵悍將都是成型於崇禎末期到弘光年間,特別是弘光年間的混亂使得這些四鎮之下的悍將急速擴充了實力,甲冑兵器加上精銳兵馬多半在此時形成。

    四鎮兵馬相加好幾十萬,左良玉更號稱有數十萬人的大軍,這些兵馬要是朝廷能如臂使指的指揮,各鎮能彼此配合守備,不要說守江淮待北方時變,就算揮師北上的實力差不多也是快有了。

    劉澤清的驕氣和底氣便是由此而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