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一百五十六章 跋扈
    興許是看出閔元啓眼中的沉重之色,朱萬春微微一笑,竟是拍了拍閔元啓的肩膀。

    除了這人之外,夠格這麼做的人也就是閔乾德一人了。

    “元啓,我看出你眼中焦急之色。”朱萬春笑着道:“但事情千頭萬緒,沒準今日不行,明日就行了?總是有解決之道,何必如此自苦?就說佛郎機,早前我也說怕是極難,畢竟軍國重器。誰知找了南京京營一個參將一問,竟是當場拍胸口答應下來,不過三百兩一門,十門炮三千兩,他還能派兵護送過江,工匠一事,也包在他身上,只是說要給管匠人的工部官員一些好處。我適才只是怕事有變化,有所保留,其實這件事辦的異常順利,可見事情但認真去做就沒個不成的,元啓但放寬心,流寇就算要南來,一年時間都是往少了算。況且……”

    朱萬春有些猶豫,但還是說道:“北邊有高傑,四鎮之中屬此人最爲強悍兇狠,與李自成有奪妻之恨,根本不可能投降僞順,既然如此,其部也有十餘萬悍勇將士,對闖逆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閔元啓苦笑搖頭,說道:“高傑先跟着孫傳庭,大勢不妙就和白廣恩先跑,然後又在北方一路南竄,根本不敢和闖逆一戰。他不敢降是不假,但他也不敢戰。流寇只來萬把人,高傑可能還敢打一打,來幾萬人,他就只有跑路了。到時候還會裹挾徐州百姓,淮安百姓,禍害一方,憑他能守徐淮,那是絕無可能之事。從他還有劉澤清身上,朱兄可看的出來有絲毫經營防線,穩固地方之舉?都是竭澤而漁,拼命耗盡地方財力。修大宅造大屋,蒐羅珍寶黃金白銀等值錢物事,一旦有大軍南下,其縱是不降,亦是絕不會做殊死抵抗,更不談保境安民了。這些人,連唐時的節度使也遠遠不如。大唐節度使雖然自握兵權財權,對中樞不敬,但好歹自視爲大唐臣子,對外來蠻夷和流寇逆賊都有徵討之舉,投降附逆的節度使寥寥無已。而且節度使使子嗣爲留後,代代相傳,其節度之州郡被視爲自家之私產,多半是好生經營,對軍隊部曲也是竭力使其壯大精銳,因軍隊不強就沒有存身之基。是以大唐中葉後中樞就衰弱不堪,其疆土卻留存大半,甚至契丹興起之後,憑北方諸鎮仍然能力抗其入侵,直到中樞不附,天下大亂,契丹纔有機會南下。縱使如此,入境契丹也有中國難制之言,若不是石敬塘主動獻幽雲十六州,契丹想得我華夏之土亦是千難萬難之事。如今的所謂四鎮,不要說和南宋的中興四將比,就算是和那些不敬中樞,不畏王法的大唐節度相比都差的遠了。說難聽些,就是一羣沒有大志,不懂大勢,沒有能力也沒有操守的混帳罷了……朱兄,對此輩不要有絲毫幻想,他們不僅不會成爲助力,反而可能隨時倒戈一擊,亂我疆域,壞我大事。”

    朱萬春原本確實有些幻想,畢竟高傑和劉澤清先後在徐淮安身,兩人兵力加起來怕是有近二十萬人之多。

    就算有不少雜兵,兩部精兵相加也有十多萬人了。

    就算面對十幾二十萬的流寇南下,兩鎮相加也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加上身後還有黃得功和劉良佐二鎮,四鎮六十多萬,精兵二十萬。

    四鎮若齊心合力,就算闖軍全部南下無法野戰獲勝,依託地形城防固守,總不至沒有抵抗之力。

    從閔元啓的話語中朱萬春才隱隱感覺並領悟到,大明的問題就是按常理應該如何之事,卻偏偏有悖於常理。

    朱萬春又驚且憤,嘆息道:“自神宗時起至今,多少良機坐廢,多少名臣良將不得全功,事事可以向好,卻偏偏結果是最壞,委實不知道爲何大明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閔元啓苦笑一聲,卻是沒有因答。

    不僅是明朝,事實上這就是文明老大,身上毛病太多,等於是人到了風燭殘年,就算苟延殘喘,身上也是一身老大的毛病,難復盛壯之年時的光景了。

    明朝軍事體系,政體,文教,其實是從開國時就落了一身的毛病,朱元璋雖然天縱奇才,以南統北,其統率能力和軍政能力不用多懷疑。

    但畢竟是皇覺寺一和尚,在設計整個國家體系時,畢竟還是能力相對不足。

    其設計的親藩宗室制度,財稅制度,科舉制度,軍制,政體,都有很嚴重的缺陷和毛病。

    整個大明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可謂彼此內鬥,牽扯,很多事就是在私心之下敗壞了,而根源還是在原本的體系之上。

    很多事,看着着之毫釐就能得到好的結果,卻偏偏向最壞的結局狂奔,後人扼腕之餘,理應有更深廣的思索和考量。

    但閔元啓也沒有想太多,現在的他身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只能努力的做好自己,改變一點一滴,好比剛破土的新苗,承擔不了太多,只能細心呵護,希望其能成長爲參天大樹。

    “我信任你,元啓。”朱萬春驚怒片刻之後,神態轉爲正常,他看着閔元啓,正色道:“別人不成,別人沒有擔當,你成,你有!我朱家當全力支持於你,國破在前,還談什麼家計利潤,真是可笑可曬。佛郎機炮,最少要購得二三十門,募役匠人也最少要有百人以上,可以使你的炮營迅速成軍。所用精鐵,蘇鋼,我家會全力購買,江南一帶到閩浙,陸路走不通就走海路,我朱家就算是破產破家,也非要支持閔兄到底!”

    “朱兄不必如此……”閔元啓大爲動容,內心也是十分感動。

    從穿越至今,見多了迂腐之人,愚昧之人,或自私自利鼠目寸光之輩,多半的人就是蠅營狗苟,就算有心地良善爲人有擔當的,多半計較的也是家族之利。

    象朱萬春這樣敢於舍家爲國的,在此時此刻是真的寥寥無幾。

    直待剃髮令下,在文明顛覆之際,纔有無數好男兒出來,爲國舍家,哪怕捨去性命,也不忍叫華夏再淪爲羶腥。

    可惜,到那時卻是做什麼都晚了,毫無用處了。

    “其實不管是哪一股軍隊南下。”閔元啓雖是感動,還是勸說道:“只要朱家逆來順受,待短暫的動盪期過後,不管哪一派勢力得勢,朱家都是安穩的……”

    新政權可能會拿捕查抄一些勳貴官紳,毀滅舊的的統治階層給新貴讓道,商人之中有一些也會遭池魚之殃,這是顯而易見之事。

    就象秦時遷六國貴族和世家至關中,劉邦接着也幹過這等事。

    明初時遷富戶到皖北,都是一脈相承的道理。

    但鹽商這等存在,關係到最基本的民生,和糧商一樣都是新政權要拉攏和利用的存在。

    朱家只要不作死折騰,不管是李自成還是清軍南下,都不會遭遇什麼大的迫害,除非是在戰爭之時被誤傷或是被屠城,那就沒有辦法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