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吳吏曹 >第十九章 很高麼?
    東府城四周,梁軍士兵正在準備攻城器械,明擺着要同時四面攻城,城頭,叛軍士兵也開始做相應準備。>

    數日前梁軍強攻東府城,最後只是燒了外圍木柵,所以叛軍士兵認爲,此次梁軍攻打城池只有一個結局,那就是傷亡慘重之下,鳴金收兵。

    先前,叛軍攻打東府城,接連攻了數日都攻不下,後來是守將中有人做內應,最後才得以破城。

    如今城裏不會有人做內應,所以,梁軍攻多少次都是白搭。

    城外西南側,秦淮河邊高地上,現場督戰的鄱陽世子蕭嗣,在衆將的注視之下覺得有些尷尬。

    旁邊,頭髮花白的宿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瞥了一眼東府城南正準備攻城的隊伍,向蕭嗣說:

    “君侯,軍中無戲言,若今日拿不下東府城,那李笠必須受軍法處置。”

    事已至此,心裏沒底的蕭嗣只能強裝鎮定:“裴公勿憂,李監作定能協助我軍破城。”

    裴之高還想說些什麼,但覺得說了也沒用,看看已經做好攻城準備的將士,又看看李笠準備的一個個頗爲奇怪的攻城器械,只覺希望不大。

    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東冶監作李笠,居然說動鄱陽王世子再次發兵攻打東府城,而且是當日拿下,裴之高覺得這不可能。

    若真這麼容易,己方前幾日那次猛攻就攻下了。

    裴之高見這位李監作大概二十歲年紀,信心滿滿的說一日就能破東府城,不由想起自己當年。

    當年,他二十歲出頭時,就隨着父親征戰,立功心切,什麼危險都不放在心上,父親認爲難以攻克的營寨,他主動請纓出戰。

    如今想想,這個李笠,大概也是氣血方剛、立功心切,所以妄言今日必克東府城。

    然而,攻城的手段數來數去也就那些,哪個不是耗時耗力?你小子還能玩出什麼花來?

    裴之高如是想,他打了幾十年的仗,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其中就包括攻城戰,從沒見過正面攻城,能在當日破城的。

    除非守軍窩囊,但據守東府城的逆賊可不窩囊,否則前幾日己方就攻下了。

    裴之高想着想着,看向城南正在備戰的隊伍。

    李笠招納了一些人,據說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東冶工匠、囚徒,以及一些百姓,念及李笠在東冶時對他們不錯,現在又包喫住,於是來投。

    號爲“東冶營”,數量過千。

    而李笠就要帶着“東冶營”協助官軍作戰,對此,裴之高認爲烏合之衆也就只能做苦力,現在即將用於攻城的器械,大概就是這些人所做。

    和其他將領一樣,裴之高認爲今日破城就是個笑話。

    無數懷疑的目光,聚集在現場督戰的李笠身上,李笠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笑話,但知道今日要是無法破城,他就顏面盡失,可以收拾收拾,回鄱陽釣魚了。

    不過,李笠可不急,既然敢在鄱陽王世子面前立軍令狀,那他就一定能做到。

    看着眼前正在忙碌的手下,看着即將準備完畢的攻城器械,李笠信心滿滿。

    這個時代的攻城戰,防守大於進攻,所以即便是一座小城,只要地形合適加上守方意志堅定且應對得當,攻方要破城,時間以月計,且傷亡不會小。

    所幸,眼前這座東府城,是建康城內的一座內城,地勢並不險要,四周平坦,守城方可倚仗的只是高牆,城外壕溝也就是個添頭。

    旁邊,同樣身着鎧甲、戴着兜鍪的張鋌,擔心李笠過於緊張,導致頭腦發矇、無法指揮作戰,想緩和一下緊張氣氛,便給李笠講起東府城的由來。

    東府城所在地,在晉時爲執政權貴府邸,因爲在臺城以東,稱爲“東府”。

    晉末,後來的宋武帝劉裕在東府大興土木,築府舍、修城垣、練兵,將東府建爲東府城,於是府邸變爲了小城。

    自那以後,東府城常爲揚州刺史治所,有時兼作相府。

    宋末,蕭道成受禪前,就以東府城爲齊王宮。

    因爲東府城在秦淮北、青溪東,位置重要,每當建康有戰事,無論是兵變還是內外攻防,東府城都會成爲雙方爭奪的據點。

    所以,東府城經過百餘年的不斷加固,城牆高聳而堅固,只要守軍不出內鬼,攻城方要破城,會付出很大的代價,花許多時間。

    “你說這城牆高聳?很高麼?”李笠看着眼前的東府城城牆,不以爲然,張鋌不知李笠何來的底氣說東府城牆矮,便解釋:

    “東府城的城牆只比臺城外城牆矮些,可不能輕視。”

    “臺城的城牆,又能高到哪裏?”李笠看着張鋌,笑起來:“我知道臺城城牆用料十足,是包磚夯土城牆。”

    然後指着眼前的東府城:“東府城的城牆,是夯土城牆,沒有包磚,所以,按照夯土牆的結構特點,既然基座不夠寬,那就高不到哪裏去。”

    “了不起有五丈,也就四層樓的高度,很高麼?”

    後世各種大樓,那才叫高,李笠按着印象,估算眼前這東府城牆的高度,覺得也就後世尋常四到五層樓的高度。

    打這種小小的矮樓還“屢攻不下”?你們的思路有問題!

    李笠如是想,對張鋌說:“攻城無外乎三種破城,其一,破門;其二、破牆;其三登牆頭。”

    “東府城的城門,肯定從裏面堵死了,破門行不通;破牆的話要挖地道,土方量很大,耗時耗力,不要說一日,就是一個月都辦不到。”

    “所以我們要登牆頭,那麼首先得壓制城頭守軍。”

    見工頭...部下跑來向自己稟報,說已經準備就緒,他便對旁邊督戰兼協調的李朗說:“李將軍,可以開始了。”

    李朗代替鄱陽王世子在攻城現場督戰,聞言傳令:“擂鼓,攻城!”

    不一會,鼓聲響起,西面圍城的梁軍開始動作,不過按着戰前佈置,東、西、北三面都是佯攻,牽制守軍、分散其兵力,只有南面纔是主攻。

    南面就是李笠所在位置,他首先出動的是大弩。

    這是竹製大弩,弩臂爲兩捆竹子左右拼成,尾部捆在一起,全臂長約二丈。

    弩身同樣是成捆竹子構成,以粗麻繩爲弦,有簡單的高低調節裝置,還裝着兩個輪子,由士兵、青壯推着前進。

    整張弩看起來很簡陋,如同粗製濫造的樣子貨,共有四十多張,在距離城南百五十步位置停下,分兩排,前後岔開佈設。

    一百五十步距離,只有強弓射出的箭才能夠到,但沒什麼殺傷力,身着鎧甲的士兵在這個距離上可不怕流矢。

    每張弓有十個人伺候,其中八人通過特製的“滑輪組”,拖曳麻繩給大弩上弦。

    剩下兩人,負責調整大弩的發射角度,因爲大弩都是按李笠提供的固定尺寸製作,所以四十張大弩的射角很容易統一。

    各弩上弦完畢,第一排中間的大弩試射,將一個陶罐射到百五十步外、東府城頭,撞在箭垛下方,“嘭”的一聲碎裂。

    工匠們...現在已經是“東冶營”士兵的昔日工匠們,高聲呼喊起來:“合適了,上彈!”

    一個個大小相似的陶罐被士兵放到大弩箭巢上,然後被點燃,隨着一聲令下,紛紛被髮射出去,過半都命中牆頭箭垛附近位置。

    燃燒的陶罐迸裂,濺射出燃燒的火油,將城頭點燃,化作一片火牆。

    守城士兵原以爲梁軍是要用大弩發射石塊,做了應對,搭建起戰棚防箭矢、石塊,卻沒想到竟然是火攻。

    油着火,水滅不了,城頭戰棚燃燒起來,宛若篝火一般,有人試圖用沙子滅火,但火勢太猛,守軍一下子無法立足,紛紛撤退。

    城頭無人,於是一個短暫的“空窗期”出現了,李笠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壓制城頭的投射火力,東冶營纔好在現場進行登城器械的搭建工作。

    東冶營的士兵,是一些東冶工匠、囚徒和百姓,沒有戰鬥力,當面作戰的話就是送人頭,不過搞建築倒是好手。

    畢竟之前改建東冶宿舍、搭建水力設施時,鍛鍊過土木施工技術,有經驗,也有一定的組織度。

    但需要相對安全的環境進行土木施工作業,所以李笠選擇對城頭縱火,讓守軍無法在城頭待下去,爭取一段安全的施工期。

    張鋌指着城頭火焰,問:“李郎,這是什麼火油?燒起來如此猛烈?”

    “東冶之前庫存的海外猛火油,是南海番邦的貢品,有人用公文調走了些,忘了?”李笠回答,張鋌聞言心中有數:原來你早就‘借’出去了。

    “這猛火油燒起來時味道臭又有煙霧,所以宮裏不樂意用,便運來東冶工場做照明燈油,只不過數量不多,沒法直接把東府城給點了。”

    李笠說完,笑起來:“所以我總說,東冶是個好地方,有很多好玩意。”

    號角聲起,第二波進攻開始,李笠要向諸位觀戰將領們展示一下,何爲“快速攻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