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人雄 >第二十四章秋收
    秋天的西海湖,湛藍的湖水,蔚藍的天空。再加上湖邊植被的一層金色,渾然一體別具情調。

    秋收了,鄧艽來到燒當羌部落。經過開春的墾荒,所有羌人的土地達到了二百多萬畝。

    小麥種植二百萬畝,一畝三石糧,四成十稅得糧二百四萬石。春種完開始,建造的千萬石糧倉,已經建好,建於石山縣。

    方便日後運輸,青稞只收到四十萬石。三十萬畝棉花,收到六十萬石棉花。一件棉衣三斤棉花,棉褲二斤。一石棉花脫去棉子,只有一百斤棉花。得四千萬斤棉花,一套冬裝五斤棉花。三萬套軍服,十萬條棉被。所需二十三萬斤棉花,這些都要時間去做。鄧艽將棉花每戶一百斤發下去,讓羌人婦女小孩自己做棉衣棉被。其於的用軋棉機,慢慢做,這些機器四縣都需要,緊缺的很。

    魯班所做的,馬車,軋花機,水力磨坊,紡織機械都做出來了。數量不多,好在有幾百個老木匠幫忙。現在馬車軋棉機,紡織機械都不用魯班動手。

    剛修完水力磨坊的魯班,事又來了首先是造紙,也最難最複雜的一項。其造法採楮皮蒸過,擘去粗質,糝石灰,浸漬三宿,蹂之使熟。去灰又浸水七日,復蒸之。濯去泥沙,曝曬經旬,舂爛,水漂,入胡桃藤等藥,以竹絲簾承之。俟其凝結,掀置白上,以火幹之。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爲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爲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爲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溼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溼紙曬乾或晾乾,揭下就成爲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溼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竹紙又比木紙,少幾道工序,不用漂白。後世因爲伐木造紙,對生態破壞嚴重。所以鄧艽一開始就查閱的是,竹紙與麥草造紙的製造方法。經後就造這兩種紙,以免後面的人對環境進行破壞,鄧艽可不想青藏高原,這個美麗的地方遭到破壞,現在只好用麥草。

    鄧艽將造紙的流程與所需材料,全寫好又拿出蒸溜酒的釀造方法。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爲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東漢其它已經有了青銅鼎蒸餾器。

    用特製的蒸餾器將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熱,由於它們所含的各種物質的揮發性不同,在加熱蒸餾時,在蒸汽中和酒液中,各種物質的相對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較易揮發,則加熱後產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濃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濃度就下降。收集酒氣並經過冷卻,得到的酒液雖然無色,氣味卻辛辣濃烈。東漢的酒色澤渾濁,酒精度底。鄧艽想釀的酒,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釀造酒,酒度低於20。蒸餾酒則可高達 60以上。我國的蒸餾酒主要是用穀物原料釀造後經蒸餾得到的。現在鄧艽用青稞來釀酒,釀法沒什麼區別。

    雖說已經有蒸鍋,但還是要自己去做。還好不難,找幾個釀酒師鄧艽相信。只要說明白了這幾個老師傅,比鄧艽自己做的好。你一個只知道理論,無動手能力的人,怎麼可能比老師傅做的好。

    鄧艽叫來隗勇,讓他找四五十人來。鄧艽開始正式化,規模化生產肥皂。現在肥脂問題解決了,從上半年開始囤積。已經有上萬桶豬油,燒鹼找到一處天然鹼。

    生石灰好找兩者,經過簡單加工可以得到燒鹼。石灰漿配置:3kg生石灰投入5l水,待反應完全後加水至10l

    天然鹼:在50度以上溫度溶解至飽和溶液

    配置好石灰漿後,清水和天然鹼溶液混合。全部混合,主要就靠的下層的漿,而且要攪拌均勻,等20分鐘使其充分反映。

    兩種液體混合之後是液體形態的,過濾,加熱蒸乾,在小口徑容器中蒸乾,減少二氧化碳吸收,容器可用鐵器,如此就有固態燒鹼。

    這些問題解決之後,肥皂就簡單了。鄧艽現在分工流水線生產,吩咐魯班,所有工房都照現在鄧艽的方法安排生產。有鹼就可以做包子,饅頭了。現在羌人種的主食就是小麥,要對食品種類進行開發少不了鹼。

    鄧艽帶着魯班想親自,燒玻璃鄧艽在後世看電視時。聽聞只用沙子就能燒出玻璃來,現在鄧艽就親自來驗證一翻。

    沙子的種類也很多.白色沙子的化學成分是硅,用這種沙子製成的玻璃叫做石英玻璃,它既耐熱,透明度也高。

    普通玻璃的成分中.60~70是硅,15~25是氧化鈉,5~10是生石灰,其中的硅就是沙子的成分.

    沙子中還含有一些雜質,其中主要是鐵,因此玻璃會帶有青綠色.如要清理這種顏色,可以在燒製時往玻璃裏摻一些二氧化錳.另外,所謂的軟質玻璃,只是與硬質玻璃相對而言的名稱.沙子只用於普通玻璃,也就是說沙子是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

    主要原料有:硅砂砂岩、純鹼、石灰石、軟錳礦石

    工藝過程:

    1、原料破碎:將上述原料破碎成粉;

    2、稱量:按計劃配料單稱取一定量的各種粉料;

    3、混合:將稱好的粉料混合、攪拌成配合料有色玻璃同時加入着色劑;

    4、熔化:將配合料送入玻璃熔窯,在1700度下熔化成玻璃液;

    5、成型:將玻璃液送入錫槽浮法、平拉機格法、壓延機壓延法,加進金屬絲即爲夾絲玻璃,成型爲平板玻璃;

    6、退火:將成型的玻璃製品送入退火窯進行退火,平衡應力,防止自破自裂.

    鄧艽開始配料,按一定比例配,石灰石,純鹼,去色軟錳礦。當然這些都是能夠,輕易得到的原礦石並未提純。

    燒製玻璃要的溫度很高,不知道坩堝做出來了沒有鄧艽也太小看古人了,魯班用耐火土加上石墨,爐渣搗碎一起還真將坩堝做出來了。

    當然這和後世的坩堝,還是有些差距的有了坩堝鄧艽開始燒製,先用鐵做了個,一米長的空心鐵管方便吹玻璃。連續三天燒了不下十次,沒有一次得到鄧艽想要的玻璃。

    經過十幾次實驗,總算做出來了二種一高腳杯,一種紅酒瓶。就唐朝王翰詩中所寫,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涼州現在已經有人會釀葡萄酒,鄧艽才叫羌人房屋周圍種葡萄。

    如今正是葡萄成熟的季節,將會釀葡萄酒的人找來。並給他分配了幾十人,大規模釀造葡萄酒。鄧艽則是用酒瓶將羌人,先釀好葡萄酒裝好,準備帶回去孝敬老師。

    其實葡萄酒釀造很簡單,就是糖不好買。鄧艽來羌族部落已有月餘,現在以學習重。四縣情況如何也沒時間去看了,不過他相信王猛的能力,只會做的比鄧艽好,不會比鄧艽差。前世今生都沒做過官,帶上東西便回姑藏城去了。

    中秋節,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

    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鄧艽老師今年也辦了個仲秋節,廣邀名士交流經義詩詞。鄧艽也準備二石葡萄酒,與數十個玻璃酒杯。在東漢這就非常奢侈的,多數人見都不曾見過。

    臨近仲秋客人陸續到來,蓋勳、楊阜、韋康、閻忠、蔡邕從洛陽趕來。只有鄭玄路途太遠,沒有來只有書信。

    八月十五晚,仲秋節,張府庭院中大筵席。席間多談經義策問,不像唐宋時都是詩詞歌賦。

    鄧艽想這不行啊一點節日的氣氛都沒有,正在這時蔡邕開口道:“然明先生,爲何不見令徒啊”

    張奐:“鄧艽快來拜見蔡大家”

    鄧艽走到蔡邕面前行禮道:“小子鄧艽拜見蔡大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