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人雄 >第四十五章張奐亡
    鄧艽準備在雅魯藏布江史開荒,在拉薩城下位置依山建城。

    掃平青藏高原,鄧艽的地盤人口得到了增加。

    治下人口達二百多萬,整個青藏高原包括後世的西藏,青海,寧夏,甘肅總面積達二百多萬平方公里。可以說是地廣人稀了,但耕地面積卻不多。

    二百多萬人,鄧艽將其劃分爲,兩郡十二縣。一爲金江郡,以鄧艽最先修建,金沙江邊的城爲郡城。下轄石山縣,與新建的幾個縣。

    一是金山郡,最早開採煤礦鐵礦的,金山縣爲郡城。下轄通山縣,明山縣柴達木盆地三個縣。

    李剛爲金江郡郡守,張居正爲金山郡郡守。劉基任縣令,還有幾個縣無縣令。

    鄧艽拿出人元丹,將治下十五歲到二十歲,培訓了幾年的人用丹藥再培養一次。

    用人元丹以歷史上,的名臣爲模塊。這次有合適的後備人員,就會多培養一些,以免要用人時無人可用。離黃巾起義還有五年董卓入洛陽還有十年。這次要一次性培訓,大部分人才。

    如隋代名臣裴正、薛道衡、樊叔略、

    李德裕唐趙郡人,官曆翰林學士、觀察使、兵部左侍郎、左僕射,唐宣宗時因受李宗閔、牛僧儒集團中的白敏及其同黨排斥被。

    陶侃 ,小人物奮鬥的奇蹟。

    王導 ,與皇帝共坐龍椅的大臣。

    謝安 ,比明星更擅作秀的政治家,

    楊素 ,隋煬帝的鐵桿死黨。

    高熲 ,被砍頭的忠臣,

    魏徵, 最愛給皇帝挑毛病的人。

    李績 ,最會作秀的大將軍。

    褚遂良, 剛正不阿的反對派。

    狄仁傑 ,中國的福爾摩斯。

    姚崇 ,腳踏實地的賢臣。

    來俊臣 ,留下業務著作的第一酷吏。

    宋璟 ,一縷春風吹盛唐。

    張九齡, 以詩留名的宰相。

    趙普 ,對宋朝有着深遠的影響。

    寇準 ,倔強的山西人。

    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

    歐陽修 ,左手政治,右手文學。

    司馬光, 皇帝教科書的作者。

    王安石 ,推行變法的文豪。

    蘇軾, 合格才子,不稱職的政治家。

    秦檜 ,從有志青年到千古罪人。

    耶律楚材 ,以占卜聞名的政治家。

    劉秉忠 ,大元朝的總設計師。

    文天祥 ,宋朝的血性英雄。

    伯顏 ,滅掉南宋的蒙古人。

    胡惟庸 ,烏盡弓藏的犧牲品。

    方孝儒 ,一身傲骨的忠君賢臣。

    楊士奇 ,可治國,卻不能齊家。

    于謙 ,留得清白在人間。

    王守仁 ,用兵如神的哲學家。

    嚴嵩 ,最會寫青詞的宰相。

    海瑞 ,敢罵皇帝的清官。

    因爲人數太多了,就不一一介紹。囊括個大概就可以了,此次培養三十五人,不知道能有原主的多少能力

    讓這些人吃了人種丹,挑選.四個年長的,在縣衙任過職的,直接上任縣令。

    其餘之人出任兩郡郡守諸曹掾史:功曹史、戶曹史、奏曹史、辭曹史、法曹史、尉曹史、賊曹史、決曹史、兵曹史、

    金曹史、倉曹史、五官掾、五部督郵、曹掾、主記室史

    另有縣丞一人,掌民政、文書、倉庫;縣尉二人,掌治安。

    萬戶以下的縣置縣長一人,秩三百石或四百石;縣丞、縣尉各一人。

    諸縣出產鹽的,置鹽官,負責管理鹽場、鹽礦,徵收鹽稅。出產鐵的縣置鐵官,負責冶煉、鑄造。在手工業發達的縣置工官,負責管理工匠、徵收工商稅賦。在水產發達的縣置水官,負責管理漁場、徵收稅賦。以上這些官吏不隸屬於郡縣,均隸屬於少府,屬於派出機關

    這樣一來,人才還是有一點捉襟見肘。只能將主導職安排,培養人才。其餘職位,用後備人選。

    每郡每縣每個職位,都分配四五人,二年一輪,讓這些人先學習爲以後培養人才。

    軍事方面,設五營十萬兵。五校正副統兵,北營設在石山縣,由岳飛爲主隗勇爲副,防禦湟中羌人。

    東營設在怒江縣,由李靖爲主來隆爲副防禦蜀中板盾蠻。

    南營設在柴達木盆地,以冉閔爲主關羽爲副,防禦西域諸部。

    西營設在金山縣,以薛仁貴爲主將高順爲副將。主要是練兵,高順是能否練出陷陣營。

    中軍由李存孝黃忠統兵練兵,軍營設在通山縣。主要任務是支援各方,哪裏有戰事支援哪裏。

    鄧艽這裏分設四部,賈詡掌管暗部主要是用奸,刺探各地情報,包括監查鄧艽治下官員。發現貪官污吏,必重罰。有忠心未必沒有私心啊

    王猛掌管軍政,各地發生戰爭由王猛調兵遣將。支援各處,與軍事建設。

    張良掌民政,各地稅賦與耕地民事教育。

    商業由成宣負責,張良監管。各種商業收入,鄧艽現有的商品都是暴利。如玻璃,鹽,肥皂,紅酒白酒。四輪馬車,棉紡製品都是獨門生意。鄧艽的整個勢力,就靠這幾樣養活。

    而天然居劃分南北,北方總部設在冀州鄴城。杜如晦掌管北方,並,幽,青等幾州天然居。

    房玄齡掌管南,總部設在襄陽。統管南方揚州,荊州,徐州等幾州天然居。

    這幾處都是爲鄧艽,刺探情報招攬人才的基地。經過幾年的經營,所有天然居都做到收入有結餘。能賺錢了,不過鄧艽並未全部收到自己賬下。

    只要了淨收入的二成,其餘用做招攬流民,收購糧草招攬人才的安家費等。

    爲官總是要講究政績。考覈在中國古代也稱爲考績、考課、考校或考功,其含義就是國家依照所頒佈的法令和行政計劃,在一定的年限內,對各級官吏進行考覈,並依其不同表現,區別不同等級,予以升降賞罰。因此考課不僅是國家對官吏實施獎懲、升降、俸祿的主要依據,也是激勵官吏奮發向上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國家機關行政效率的槓桿,是我國古代整頓、改善吏治,懲惡揚善的一項重要措施,與各朝政治以致盛衰興亡都有着直接關係

    鄧艽查詢系統,開始制定了百官考覈之法,共分爲考滿與考察兩種,二者相輔相成,均由吏部與都察院共同負責,亦以八法衡量。處罰分爲致仕、降調、閒住、爲民四等。明初,考課制度得以較認真嚴格地進行。但明中葉以後,考課制度逐漸流於形式,百弊叢生。

    鄧艽基本上沿襲明朝考覈制度,進一步簡化爲京察、大計兩項。考覈內容標準爲“四格”、“八法”。所謂“四格”,即守、政、才、年。所謂“八法”,係指貪、酷、罷軟無力、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八者,與明制同。

    鄧艽要從一開始,就給官員加上枷鎖。

    現在雖然有點不合時益,但鄧艽已經建立的學院裏必須教授。現任官員也必須牢記,以做升遷降職之用。各地官員也有標準,知道自己做的是好是壞,也有個衡量的標準。

    不過鄧艽建立的學院,還沒有一個正式的老師。想來想去也,只有老師張奐的二個兒子合適,也只能找他們才能讓鄧艽放心。

    剛想好明日回去,找老師商量一下。門外就來人,稟報道:“家中派人來了”

    鄧艽看向來人問道:“家中出了何事”

    下人道:“然明先生,駕鶴西去了”

    鄧艽聽聞,猶如五雷轟頂腦子嗡嗡響。心裏想起,剛拜張奐爲師時的情景。

    張奐常說,年輕時的志向和節操,常對朋友說:“大丈夫處世,應當爲國家立功邊境。”後來擔任將帥,張奐確實立有功名。後來董卓想與其交好,讓其兄贈張奐縑百匹。張奐討厭董卓爲人,拒而不受。

    一晃已是,公元180年光和三年。鄧艽拜師張奐也有近十年了,沒成想這麼快,張奐就去世,終年七十八歲。還好是無疾而終,留遺命與鄧艽及家人說:“我前後仕宦,屢任高官,不能同流合污,被壞人忌妒。一個人的富貴與窮困,這是命中註定的,一個人的生死,這是自然規律所決定的。但是地底下黑暗,永遠沒有天亮的時候,卻用纊帛纏身,還在棺材上密密麻麻釘着釘子,這是我所不喜歡的。以前準備了窟穴,這就很好。早上死了,晚上就埋葬,把屍體放在靈牀上,用幅巾蓋着就算了。奢侈不學晉文,簡樸不學王孫,順乎人情,按自己的意思,或許可以沒有罪咎了。”張奐的幾個兒子都聽從了他的話。由此可見張奐的人品德行,人生在世能做到張奐這樣的不多。

    鄧艽連夜趕回,與張奐的三個兒子在武威爲紀念張奐,爲其立了祠,世世祭拜不絕。

    涼州百姓得知張奐死信,不少人主動爲張奐建祠祭拜。

    涼州三明自此終,段熲已經入朝爲官並且人品不行。

    張奐爲官,真正做到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是朝廷搞黨錮,張奐也不會被那麼早罷官。

    鄧艽與張芝兄弟三人,爲張奐守孝。鄧艽可是張奐的入室弟子,古代是有規矩的。其它弟子無所謂,入室弟子必須爲師守孝三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