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漢室風雲錄 >第862章 羣英匯聚
    id”con1450756”>

    不曾與之戰,豈能知項羽的威猛,以少勝多,以劣勢戰優勢,還能戰勝,最後迫降章邯。

    項羽那種破釜沉舟的神勇恐怕當世難找出第二,圍困鉅鹿,秦軍很強勢,各路諸侯皆不敢向前。

    向前者不是被擊潰,就是全軍覆沒,秦軍的威勢當真是無人敢搓其鋒芒,可楚項羽偏偏敢。

    項羽之楚軍不輸當年秦軍橫掃天下的威勢,憑藉兵衆的多寡來衡量,爲時過早。

    董翳的心思自然不會有人知道,此刻在一片喜慶之間,劉邦的笑容漸漸變淡,那臉上還掛着慘笑,眼眸中卻是凝重。

    酒宴的盛況於洛陽中必是空前,劉邦又加大酒宴的盛況,酒樽一具具擺放在預備位置,瓜果與美食輪流上案,琴絃絲竹不斷,歌舞一場接一場。

    八王漢王、韓王、西魏王、河南王、殷王、恆山王、塞王、翟王匯聚在洛陽,諸侯王的軍隊駐紮在洛陽城外,連綿不絕,如山脈一樣此起彼伏。

    八王與衛士聚集在洛陽王城的一片空地上,劉邦將酒宴擺的很大,至少配得上八王匯聚的場面。

    劉邦帶頭舉爵暢飲後,西魏王、韓王在與劉邦碰過面後,便與其餘諸王相談暢飲,劉邦則悄然走至一酒帳內。

    劉邦沒有選擇離開到房間內交流,作爲引領者劉邦有着一定的不可爲。

    陳平、張良隨劉邦進入臨時休息的酒帳,劉邦尚未說話但二人敏銳的目光已經從劉邦身上看出,劉邦此時的心情絕非酒宴上的笑容。

    酒帳內還有美酒,劉邦再不曾瞄一眼,酒帳內還有侍女服侍,劉邦命她們離開。

    劉邦開門見山,“趙欲殺恆山王耳,方乃出兵,子房與陳先生,以爲如何”

    劉邦手裏把玩着一個堅果,不聽的捏堅果,似乎想將心中的煩悶捏碎,將問題捏碎。

    陳平望一眼張良,對於這位三軍之師,出身高貴,且又真具才學之人,陳平是真心欽佩。

    尤其在張良助劉邦鴻門脫險時,陳平便已經開始留意到時的武安侯劉邦身邊的人。

    張良便第一次進入陳平的耳中,並特意留意張良。

    張良的事蹟陳平略知一二,在劉邦進關中的過程中屢獻計策,故而那是陳平第一次留意張良。

    張良或許不知在那趟鴻門宴上不只是項羽和范增注視過他,還有一個陳平在默默關注。

    實則那一場鴻門宴看似參與者人數不多,但波及的影響面較大,項劉兩大集團中諸將似乎都在暗暗觀察。

    觀察是否會有利於自己的變故

    然陳平和張良並沒有交集,直到陳平這次修武歸漢纔有第一次交集,那眸光中攜帶的信息,在兩個決定聰明人的眼裏已經是心靈感應。

    張良自然知道陳平之意,不再推辭,率先開口,“以大王之見,連諸王伐楚,有無趙軍,緊要否”

    劉邦默然片刻,“現居洛陽諸王者,唯有西魏王豹與韓王信之兵可與趙軍相比,失之,可惜,無之,亦可。”

    張良道,“既大王心中有數,萬不可因陳餘個人恩怨斬殺張耳,而失天下從漢諸侯之心。”

    劉邦點點頭,又沉思片刻看向陳平,“陳都尉可有良策驅趙助漢”

    陳平亦開門見山道,“大王有此問,平可揣度王不捨趙軍乎”

    劉邦默然點頭,劉邦心中有三原則,進則有二,退則有一,能多出一支力量自然勝算更大。

    對付楚霸王項羽,劉邦看着各路諸侯軍匯聚在洛陽,心中卻更加不能篤定,反而心裏發慌。

    一方面劉邦希望伐楚之兵多多益善,可多卻意味着協調統一作戰很麻煩,在宴請諸王之時,實則劉邦立刻祕密使盧綰覈查諸侯王兵力強弱。

    殷王的兵馬不用說,有曹參和灌嬰兩位戰將合力打配合纔將殷王俘虜,可見殷軍還算強盛。

    可與西魏兵比差些,與河南王兵在伯仲之間,弱於韓兵,恆山兵能戰但數量較少。

    司馬欣和董翳暫時指望不上,如此一看,看似匯聚七王於洛陽,卻難免有烏合之衆,故而劉邦心中又渴望精兵。

    對於能最終打敗張耳的趙軍,陳餘組建的這支趙軍,劉邦不能不重視。

    劉邦點頭後又開口道,“與楚爭,趙軍在側翼,至關重要,縱不助漢,非助楚亦可,寡人望其中立。”

    陳餘以五縣之兵,假借齊兵反楚,怎會助楚,在張良和陳餘聽聞此言時沒有喫驚之色,眼眸裏流露的是讚賞,還有一點點敬佩。

    張良和陳平皆想到趙軍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楚之側翼,某些時候定會影響着楚漢的戰局。

    故而兩位謀士皆以爲趙需要拉到漢營中,使其與漢一起擊楚,可能其他諸將會想陳餘如此怨恨楚霸王項羽,怎麼會助楚。

    可諸侯割據之勢變換莫測,今日是敵,明日或許爲友,經過戰國七大雄主的連年兼併戰,諸多天下游士和將相腦海中皆有着昔日縱橫之術昌行天下那一套。

    趙陳餘或許不會助楚,可萬一陳餘有意外,趙國未必會袖手旁觀,萬一楚漢相爭,趙收漁翁之利,怎麼辦

    故而在陳平和張良心中,沒有拿到趙國入盟出兵之書,未見趙軍渡河從漢,一切皆不可作數。

    絕不能以固有思維來揣測趙的行動。

    陳平和張良如此想,但二人沒想到劉邦亦如此想,既然三人思想有交集點,陳平接下來覺得有必要一針見血。

    陳平便繼續道,“陳餘所求不過泄恨而已,大王何不求人類張耳者斬之”

    聞言,劉邦眼睛一亮,語出新奇,不安尋常思路走,劉邦心裏一直徘徊在趙軍這股力量和道義之間。

    趙軍此股力量不能忽視,與楚爭是要死人,劉邦不願有任何意外,故而他希望趙軍從漢擊楚,可殺死昔日舊故張耳,劉邦做不到。

    別人走投無路來投靠,而且還是舊故,昔日更有情意在,來投卻殺之,此非義舉,更非英明君主所爲。

    殺不得,又不捨趙軍這股力量,更不放心楚漢相爭時趙地虎視眈眈,一向思維活躍的劉邦亦陷入思慮的泥潭中。

    陳平一言如劃破蒼穹的第一縷曙光,如黑夜裏忽然亮起一盞燈,劉邦心動,眸光閃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