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十九章 烏合之衆的力量
    沒有戰友,那就給自己找點戰友。

    謝綰琢磨了半宿,來回咀嚼一個問題:弗里德里希馮洪堡爲什麼拿自己開刀,卻不直說王儲和財政大臣的事

    沒錯,謝綰是格奈森瑙下臺的導火索,但他畢竟不是保王派的核心,洪堡肯定也知道。這次洪堡用輿論攻擊謝綰,估計是沒有證據,或者是不願意把派系鬥爭扯到桌面上,只想欺負自己一個沒地位的外國人,讓保王派喫個悶虧,甚至只是替格奈森瑙報那封信的仇。

    謝綰想清楚這個道理,肚子裏的章程也就出來了:既然洪堡只拿謝綰一個人做文章,單打獨鬥不行,聚衆鬥毆還不行嗎謝綰對輿論的理解,可是聚衆怒懟過鍵盤黨和道德婊的水平。

    洪堡名氣大,謝綰就想辦法潑髒水;洪堡不扯派系鬥爭,謝綰就偏要扯,不僅要扯,還要把保王派的大後臺,國王也扯進來。

    於是謝綰連夜寫了一篇名爲關於一位身居外國對國王不忠誠的學者惡意攻擊一位正直而效忠於國王的外國軍官的反諷。文章寫道,

    “謝先生所設計製作的新型火槍,得到了馮布呂歇爾元帥、馮格奈森瑙參謀長、馮比洛夫將軍、馮齊騰將軍的認可,並得到了國王的嘉獎,由此他所持股的槍械廠才快速地通過了審查“謝綰把維新派、保王派、中立派連帶國王都寫進去,先給自己洗底。

    “十家軍備廠在經過謝先生的重組後,不僅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日益興隆,各位先生有興趣可以前往柏林參觀。原本這些工廠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現在卻成了普魯士最好的軍備廠,當初接受以這些軍備廠訂單爲抵押的國王中央銀行,不僅沒有失職,而且有着獨到的眼光和對普魯士軍事赤誠的支持“事實上,謝綰的工廠改造確實做得挺好。

    最後,爲了這次能過關,謝綰可管不了弗里德里希馮洪堡這位大學者的面子了,大寫誅心之論:

    “一位外國出身,爲了普魯士的利益,努力創新,熱情建設,對普魯士軍事做出貢獻,把自己和全體股東的家都安在了柏林的軍官,受到一位出生於普魯士,卻旅居巴黎,爲法國人貢獻大量科學成果的普魯士貴族的惡意攻擊,這是上帝能夠容忍的公平嗎“

    “試問這位弗里德里希馮洪堡先生,您是普魯士貴族,卻躲在巴黎,這是您熱愛普魯士,效忠國王的合理表現嗎您有資格對柏林的一位正直而效忠於國王的軍官的事情妄加猜測,惡意評論嗎是什麼促使您對遙遠而又沒有資格評論的事情如此熱心,您的背後,是不是有什麼身在柏林的達官顯貴想實現不可告人的,甚至是對國王不忠的目的”

    謝綰把含沙射影地把矛頭指向外交大臣威廉馮洪堡,順便把維新派和保王派的矛盾給牽個線頭出來。這是寫給國王和保王派看的,吵架剛開始,萬一吵不過,也得讓國王下場幫個忙。

    寫完這篇文章,第二天一大早,謝綰便前往王儲官邸,向王儲說明了情況,並給他看了這篇文章,請王儲找人給修改一下,並找個合適的報紙發表。王儲也覺得事情挺棘手,不過看了謝綰的文章後,點點頭。

    “嗯,這麼寫確實能把輿論給應付過去。這樣,我讓我的祕書替你修改後,發表在十字架報上。”與德意志彙報相對,十字架報是宗教和王權意味濃厚的報紙,保王派經常在上面嘮嘮叨叨。

    然後王儲又打趣地對他說,

    “你作爲外國人寫德語文章也挺好啊,看來以後你能有些新工作了。”

    謝綰聽說王儲願意替他修改、發表,總算安心了點,也陪着王儲說笑起來。

    次日,謝綰的文章在十字架報上發表了。題目一個字沒改,還叫關於一位身居外國對國王不忠誠的學者惡意攻擊一位正直而效忠於國王的外國軍官的反諷,不過文章署名用了在柏林頗受愛戴的一位主教的名義。

    兩篇文章這樣一前一後的發表,國王和內閣還沒吱聲,兩派的文人們就興奮起來了。這樁公案最大的特點是“查無實據,事出有因”,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最初兩篇文章裏就已經闡述清楚了。但文人們豈肯放過,各自又在各種報紙上對這一事件拆開了揉碎了大辯論。

    王儲見文章有了效果,也開始出手幫助謝綰。

    他授意布呂歇爾、齊騰兩位將軍表態謝綰確實對槍械有重大貢獻,甚至格奈森瑙也沉默不表示反對。看到有高級軍官表態,德萊塞也大着膽子站出來接受小報採訪說,謝綰爲了普魯士的軍備事業有多麼的辛勤工作,這些當事人的表態,這讓對謝綰的個人攻擊變得十分乏力。

    等到評論比較僵持之後,謝綰跟保王派青年俱樂部中幾位關係較近的年輕貴族聯繫,讓他們幫忙請了幾位外圍的大學生,謝綰出錢讓他們換着筆名專門在各種報紙上發表相關文章,不寫什麼實際內容,只圍繞弗里德里希馮洪堡在法國不忠君不愛國這事兒反覆嚼,捕風捉影地編故事映射國務大臣威廉馮洪堡,就爲了營造輿論傾向性。如果有人反擊,馬上不管自己的論點,跟對方糾纏對罵。很多段子還是謝綰親手操刀,也算是替這個時代的段子手做了個表率。

    編段子這種事,一旦開了腦洞,誰都收不住。雙方的文章漸漸向着娛樂性質發展四十八歲功成名就的洪堡比起初出茅廬的謝綰,當然更受八卦段子手的歡迎。兩邊都有大量的文章不談正事,只顧着互相攻訐,報紙也樂得發行量有所增加。到後來跟謝綰和弗里德里希馮洪堡倆人都沒啥關係,不知道扯到哪裏去了。謝綰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攪混水,讓輿論變得沒什麼實際意義。

    事情還是要解決的。由於這件事反覆觸及謝德萊塞槍械製造廠收購案,爲了以正視聽,內閣還是派出了一個調查小組,裝模作樣地查了一下。其實這個案子當中,最開始裝神弄鬼的就是國王本人。本來就不存在什麼投入再審查的必要,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流程來規定什麼時候查完,什麼叫通過審覈。整個這件事中,除了謝綰和王儲、財政大臣那點毫無痕跡的桌下交易,其他的都沒有違規,所以能查出什麼來全看國王的態度。

    國王當然不想把事情扯到他的政策上去,也不會有敵對謝綰的態度。謝綰這種替保王派擋刀的角色,既然查無實據,也就不會有平白無故搞出問題來的道理,哪怕留着擋刀也是好的。所以內閣公開表示,對謝綰和謝德萊塞槍械製造廠的調查結束,並沒有違規行爲。隨着內閣調查結果的公佈,財政大臣比洛夫和國家中央銀行也先後表態,訂單抵押是符合銀行利益的,免去利息是爲了表彰和支持謝綰拯救十家軍備廠;同時要向惡意中傷國王中央銀行的人追責。

    這下火力全朝向一開始撩架的弗里德里希馮洪堡,在保王派文人的引導下,更指向了威廉馮洪堡。這位本來就在維也納會議期間被梅特涅氣出抑鬱症,又不受國王待見的外交大臣,這次被搞得更被動。國王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這次事件,卻在御前會議上奚落洪堡,

    “您的兄弟在法國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意見可以回來提嘛,他那樣一位大學者,我們是非常歡迎的。”。這時候普魯士言論開放,只要沒有實際觸及王室利益,國王的話倒也有一半是真心的,確實希望弗里德里希馮洪堡能回柏林來供職。

    這事兒也確實是由威廉馮洪堡攛掇他弟弟乾的,被國王嘲諷也不冤枉,但他沒想到引起這麼大的風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