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戰火重燃
    謝綰抵達杜伊斯堡港後,並沒有直接回魯爾堡,而是喬裝住進了魯爾軍的軍營。因此連魯爾堡上下都並不知道謝綰去了哪裏。謝綰讓自己銷聲匿跡,一方面是防止柏林對自己的繼續追殺,一方面是要理順自己與普魯士的關係。

    他在前往多特蒙德談判之前,曾經給路德維希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大概包括三個部分,其一是簡述了此前魯爾軍與法軍的科隆夜戰和杜塞爾多夫戰役;其二是評估兩次戰役中魯爾軍的損失,決定還是與法軍和談;其三就是希望路德維希儘快完成徵兵,討伐萊茵法軍,魯爾堡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在關於與法軍和談的問題上,謝綰認爲此時的首要任務是拖住法軍,儘量避免交戰,所以會給法國人一些空頭許諾。但從後來柏林方面對謝綰的口誅筆伐來看,至少柏林公開層面並不理解謝綰的做法。這讓謝綰很頭疼,這到底是路德維希爲了把戲演的更真,還是根本不接受自己所謂曲線救國道路

    謝綰與路德維希在魯爾區地位這件事上,有過幾次針鋒相對:

    站在路德維希的立場上,爲藉助謝綰的種種幫助,所以曾經應謝綰的要求,許諾魯爾自治,但內心裏肯定是不願意一個國中之國留在統一的德意志之中的;而從謝綰來看,路德維希這種雄才大略的德意志宿命皇帝,說話出爾反爾是家常便飯,所以對他的承諾也就是聽聽而已,私底下也不停的在鞏固魯爾自身實力,並且借用一切外部資源來增加魯爾自治的可能性。

    倆人其實缺乏關於“領土完整”話題的信任基礎。

    在這種不信任的氛圍下,法國人的介入,尤其是將謝綰捧爲萊茵聯邦執政和魯爾伯爵,謝綰和路德維希之間的許多原本就不牢固的默契更是搖搖欲墜。

    世界上的事往往如此,博弈的雙方互相猜度,導致了博弈的複雜程度升級。在謝綰遭遇來自普魯士的輿論攻擊和刺殺之後,本來就受到親法基民盟壓力的他也不得不考慮,要依靠法國來制衡普魯士。

    考慮再三,謝綰決定還是要給路德維希寫一封信,繼續“澄清”自己出任萊茵聯邦執政並非真心投靠法國,只是權宜之計;但同時,他也希望通過基民盟與法國,尤其是拿破崙保持某種合作,避免法國重新把魯爾堡視爲敵人。

    他把這兩件事委託給了奧斯瓦爾德和洪堡,奧斯瓦爾德攜謝綰的信祕密前往柏林,而並不知道拿破崙存在的洪堡,則與安培保持着高頻率的聯繫。

    不得不說,如果從事件真相和發展方向來看,謝綰的判斷錯誤的部分不少,但在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他也只能做到這種水準了,只能說幸好表面上還有迂迴空間。

    謝綰消失後的波恩,輿論果然出現拿破崙想要的那種反普魯士浪潮,但味道卻又不太一樣。

    輿論大肆抨擊普魯士,同時卻又宣揚謝綰“悲情英雄”的角色。輿論認爲普魯士無法保衛萊茵地區,卻派人暗殺真正捍衛了萊茵地區尊嚴的英雄,這是懦夫的行爲,令人憎恨;同時,輿論還祈願謝綰儘快康復,歸來繼續領導萊茵聯邦。

    拿破崙看到這種輿論,也真是無名火起。本來如果謝綰遇刺身亡,輿論就只會有前半截對普魯士的憎恨,但現在他沒死,反而還給他添加了一些悲情色彩,人望倒是越發高漲。這讓想讓路易波拿巴接手萊茵聯邦的拿破崙完全無法接受,他不得不一邊安排人繼續尋找並追殺謝綰,一邊考慮使用軍事手段打破魯爾堡,幹掉可能躲在魯爾堡的謝綰。

    更重要的是,根據他的軍事情報,路德維希的徵兵工作即將完成,屆時少不了一場大規模戰爭。這時候留着魯爾堡這個相對獨立還有兵有將的釘子,無疑是心腹大患。

    不過他現在最大的對手,不是柏林磨刀霍霍的路德維希,也不是在魯爾軍軍營裏鬼鬼祟祟的謝綰,而是在波恩跟他明爭暗鬥的安培。

    一方面,代表女王在波恩調查執政遇刺案的安培,到目前爲止也沒有太多頭緒。雖然查出兩名配合槍手進入觀禮現場的安保人員,但審訊交代出的上家早就不知所蹤,線索就此中斷;這件事上,安培在明,拿破崙在暗,安培確實也做不了太多事。

    另一方面,拿破崙向瑪麗女王建議,由於謝綰消失,魯爾堡又進入了一種脫離法國管制的狀態,所以應該立即出兵佔領。在洪堡的背後公關努力下,安培在瑪麗女王面前極力反對攻擊魯爾堡,畢竟謝綰的消失是法方安保問題造成的,魯爾堡並沒有違反和平協議。瑪麗女王此時對行刺案還在氣頭上,對可能是“替”自己遇刺的謝綰還有一些同情,所以並未允許拿破崙進攻魯爾堡的計劃。

    但拿破崙作爲宿將,當然比瑪麗女王和政客安培更明白戰爭時內部穩定的重要性。在數次溝通無果之後,他決定繞開巴黎,搶在路德維希出兵萊茵地區之前,找藉口挑起與魯爾堡的戰爭。

    於是在魯爾區邊境線上,連續幾天發生士兵鬥毆和挑釁事件。

    謝綰從發動對科隆的偷襲到現在,已經拖了差不多四個月時間。但柏林方面還沒有發兵來萊茵地區,這讓謝綰面對法軍挑釁毫無底氣。考慮再三,謝綰讓毛奇按兵不動,對於所有邊釁都視而不見,如果對方太過分,就乾脆讓士兵放棄邊界。

    拿破崙見魯爾區主動退縮,完全不似之前那個敢偷襲科隆的小強軍,冷靜的令人意外,斷定謝綰一定回到了魯爾堡並控制了軍隊,更是迫切想進攻魯爾堡。

    這期間,奧斯瓦爾德帶着路德維希的密信返回了魯爾堡,並在魯爾軍軍營中轉交給謝綰。路德維希明確的表示,自己理解謝綰的做法,但爲了謝綰能夠順利的保全魯爾區,所以並未對柏林朝廷透露此事,導致後來普魯士輿論抨擊謝綰,戰後會還他名譽。

    另外談及即將發兵萊茵地區,希望謝綰想辦法削弱一些法軍的實力。

    在6月中旬的一個深夜,魯爾區哈根邊境法軍鎮守的一側,哨所突然被不明人士攻擊,士兵被殺。法軍一個師約一萬餘人在不宣戰的情況下,以報仇爲藉口,攻擊了魯爾軍哨所,並迅速佔領了哈根。魯爾軍在毛奇的命令下,一槍不發就放棄了哈根,退守多特蒙德。這讓法軍更爲猖狂,乾脆繼續向多特蒙德進發。謝綰通過毛奇,命令魯爾區的媒體,只要法軍不損害市民利益,對此一聲不吭。

    法軍在魯爾一步步推進,魯爾軍一步步撤退,雙方似乎有種古怪的默契。

    7月初,路德維希的十一萬新軍中的八萬借道奧爾登堡,脅迫拿騷、黑森投降後,進入萊茵地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