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三人的死結
    其實沒有一個政客能被稱得上真正的獨裁者除非他不介意死無葬身之地。不管他掌控多大的權柄,都需要平衡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和自己所掌控的全體民衆的利益。

    英國首相韋爾斯利爲了託利黨的利益,受議會脅迫,在上臺之初就被迫對德意志採取強硬的態度,以至於最終發動了戰爭。然而此時英國的經濟正處在從危機中緩慢復甦的過程中,支撐不起大規模的戰爭,物資短缺、物價飛漲導致工人運動高漲,最終讓韋爾斯利陷進騎虎難下的局面;

    普魯士王儲路德維希依靠軍事貴族、高舉德意志統一大旗,從他父親手裏奪了權,這使他不得不把“軍事和統一”定爲基本國策。對軍事的大規模投入,使普魯士落後的經濟社會得不到正常發展,而經濟社會落後產生的財政壓力,又使他不得不以統一爲藉口,採取更激進的軍事策略以快速獲得財富。在這種無法回頭的惡性循環之下,戰爭是他不得不選擇的破題之舉;

    萊茵執政謝綰作爲異族統治者,權力源頭是大資本家構成的魯爾財閥,又以整個萊茵工商貴族階層和新興資產階級爲基本盤,看似代表了這個時代的先進生產力,卻也不得不受制於這個利益集團對於“市場”的需求。“自由”、“統一”和“財富”是市場的三個要素,也是謝綰背上的三副沉重枷鎖。爲此他不得不與窮兵黷武的普魯士爭奪自由的權力,又不得不被利益集團牽着鼻子參與德意志統一,還必須兼顧平衡利益集團和民衆所之間的財富分配。這種朝三暮四的政策傾向,使他失去了主動權,只能被動尋找對策,有時甚至不得不在夾縫中孤注一擲。

    在這個時間點上,這三個原本並無交集的人,都因爲自己不得已的理由,給其他兩人打上了死結。

    回到現實中來,在戰場上佔據優勢的英國,卻在國內十分狼狽。

    工人運動第二階段提出的停止戰爭和在議會中增加工人協會代表議席的要求,換來的是韋爾斯利內閣更大規模的報復,工人和警察的對抗從倫敦擴散到了全國,也影響到了整個社會。英國工人協會總部被查封,歐文、傅立葉、杜福爾伏龍斯等人被迫逃離倫敦去了曼切斯特。曼切斯特是一座比倫敦更早工業化的城市,這裏的工人勢力更爲強大。

    在杜福爾伏龍斯和傅立葉的協助下,以歐文爲首的英國工人協會在曼切斯特展開第三階段工作,開始着手兩件事,第一是準備改組工人協會,並聯合部分輝格黨中的下層黨員一起建立工黨;第二是,向英國議會提交了一份名爲人民憲章請願書。它提出,年滿21歲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選權,選舉投票應祕密進行,廢除議會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國會每年舉行一次改選,平均分配選區。

    如果說第二階段是充分發動了工人,第三階段則是將工人與民權運動捆綁起來,攪動了整個社會。謝綰祕密傳授給杜福爾伏龍斯、傅立葉倆人的鬥爭策略,原本是想從全體民衆和議會兩個角度削弱韋爾斯利內閣的戰爭決心,卻在客觀上也催動了大憲章運動和英國工黨的早產。

    在英國內部鬧成一鍋粥的同時,德意志聯邦的統一體制也搖搖欲墜。

    由於普魯士用武力脅迫各聯邦增加軍事支出,徹底戳穿了德意志聯邦建立之初那僅剩的一點各聯邦協商的氛圍。雖說聯邦建立之初,普魯士的投票權重就足以左右整個聯邦的行爲,但畢竟還有一條協商妥協的遮羞布,現在是完全沒有了。各聯邦對統一已經有些反感,開始紛紛考慮戰後的去路,甚至不排除脫離聯邦,投靠英、法或者建立更小的聯邦。

    雖然德意志聯邦現行體制是由謝綰設計,但由於受到普魯士日益增大的威脅,謝綰從很早之前就在攛掇各國把投票方式改爲一邦一票。不過,在普魯士的壓制以及巴伐利亞、奧地利兩國的曖昧態度下,遲遲無法推進。現在有了各國對普魯士蠻橫無理的切膚之痛,聯邦體制改革就有了廣泛共識基礎。當然,要成功實現聯邦體制改革,最重要的前置條件,就是戰爭一定要在謝綰的領導下勝利,同時還要給普魯士軍隊沉重打擊。

    爲此李斯特在聯邦議會承擔了謝綰所託付的,取得廣泛共識的職責。他就像當年的梅特涅,在各聯邦之間四處飛舞。到這屆聯邦會議結束時,他與除了普魯士、巴伐利亞之外的所有聯邦都達成了祕密協議,一旦德英戰爭中普魯士失利,各聯邦將配合萊茵聯邦發起聯邦體制改革議案。

    一切都要看德英戰爭如何推進。

    此時,英法在德意志境內還有八萬軍隊;而德聯邦軍通過上次徵兵,軍隊總規模已經擴張到了十二萬。路德維希在整理好軍備之後,決定發動反擊,與英國人打一場大戰以扭轉整個戰局;而韋爾斯利也早就想一戰定勝負,國內的工人運動讓他沒有辦法再拖下去。

    1828年3月,德聯軍在漢諾威城中的五萬軍隊,五個師分成三路向城外駐守的英軍進發。英軍爲了應對這場戰役,也安排了四個師四萬軍隊準備中央突破。雙方在漢諾威西北方向二十公里的諾伊施塔特相對佈陣,繼而於一個清晨爆發了戰鬥。

    在一開始的戰鬥中,雙方還有互有攻防,但隨着戰鬥的進行,德意志軍隊由臨時徵召各聯邦軍雜合而成的劣勢就凸顯出來。這些軍隊從軍裝、武器到指揮口令都不完全一樣,甚至連基本溝通用的德語都有方言區別,戰鬥意志更是天壤之別。此前謝綰跟各聯邦的祕密協議也起到了作用,各聯邦指揮官陽奉陰違,很多戰術動作都執行不到位;到戰役中期,那些脫離了普魯士軍控制範圍的雜牌軍乾脆逃跑或者投降;到戰役後期,雜牌軍更是全面潰逃,德聯軍司令馮齊騰將軍只能指揮兩萬多普魯士殘軍與英軍勉強鏖戰。

    路德維希想一戰而扭轉戰局的希望逐漸破滅。普軍司令羅恩向聯軍司令齊騰建議,由他指揮少量普軍斷後,齊騰指揮剩餘的德軍撤退。斟酌再三,齊騰只能採納建議,開始組織撤退。

    而在戰場西南五公里處的施泰因胡德湖北側,隱蔽在樹林中的毛奇和他的萊茵軍正靜靜的關注戰局的演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