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一百九十八章 統一、正義、自由
    事情逐漸擴散到了萊茵聯邦國內。萊茵的工商貴族和大資本家們對指控謝綰並不感興趣,但小資本家和知識分子卻非常熱情,尤其是年輕大學生們,街頭也出現了抨擊謝綰的小型集會和標語。

    司法大臣薩維尼一臉難色的把一堆標語和宣傳單放在謝綰面前,這只是最近兩天警察部門的繳獲。謝綰黑着臉看着上面寫的內容,真是句句誅心。

    “猶太人的幫兇,日耳曼人的敵人,這就是我們的執政”

    “當我們的朝廷在幫英國人辦事的時候,我們不能沉默”

    “民族自由統一”

    “德意志是德意志人的德意志,外國暴君滾出去”

    謝綰越看越心煩,一揚手把這些東西從桌上推到地上。薩維尼趕忙把東西撿起來抱着,準備拿出去。謝綰叫住他,

    “司法大臣閣下,您準備怎麼處理這樣的事件”

    薩維尼愣了一下,手裏依然抱着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嘴裏說,

    “我的意思還是禁止集會、緝拿首惡、監管報紙。”

    謝綰聽他這套路輕車熟路,估計在普魯士沒少幹,只好苦笑着點點頭。這種事一定得先把囂張氣焰壓下去,以免造成民衆的誤讀。

    但也不能這麼被動的使用暴力,否則那些被抓的煽動者很容易站上道德高點,這也是後患無窮。謝綰思來想去,把文教大臣弗里德里希洪堡以及文藝俱樂部的幾位領袖,歌德、雪萊夫人、舒伯特等請了過來。

    會議上諸人雖然都很支持謝綰,但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洪堡、歌德、舒伯特是日耳曼人,也是早前維新派的骨幹,他們雖然不是極端的民族分子,卻也認爲民族主義有益於德意志統一,所以還不能從維新派的標籤中去除;而雪萊夫人本身也是外國人,確實也沒有立場指責德意志人的行爲。

    看着他們關切但又束手無策的樣子,謝綰沉默良久。然後他緩緩地說,

    “我要走第三條道路,請諸位幫我打一場輿論戰。”

    在場的人凝神等着謝綰繼續往下說。

    謝綰一邊構思一邊說,

    “維新派信奉自由主義,追求民族統一,這本不是壞事,但民族統一併非排外。過去這種理念是爲了反對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因爲統治其他民族而反對日耳曼人統一,但現在奧地利帝國已經分裂,德意志聯邦已經是日耳曼人爲基礎的國家。維新派不能再以此爲藉口反對外國人和其他民族,這並非只是對他人的不公平,也是對德意志經濟和市場的再一次破壞。”

    洪堡點點頭。作爲一位周遊世界的地理學家,他在維新派中是少有的世界主義者,也是這個時代中,意識形態最接近謝綰的政客。

    謝綰此時能想到的,是用愛國主義取代民族主義,既能夠利用民族主義中的積極部分,又防止導致內亂的部分。他頓了一下,接着說,

    “彼此分別心是國家間競爭的源動力,壓制了民族排外,也不能完全壓制日耳曼人作爲一個獨立集體的認同感和榮譽感。我認爲應該用統一、正義、自由取代過去的統一、民族、自由”

    前者是現代德國的國家格言。說到這裏,謝綰突然一個激靈,拿起紙筆,寫下一首德語“詩”,詩名叫“deutschlandueberalles”“德意志高於一切”。

    這當然是他剽竊現代德國國歌的歌詞。這原本是自由主義詩人奧古斯特馮法勒斯雷本教授於1841年8月26日所著。但前兩段仍然有濃烈的民族主義色彩,所以現代德國只選用了第三段,謝綰也從善如流的只寫了第三段。

    這是一首足以承載愛國情懷,又杜絕了民族主義的詩。寫完之後,謝綰唱了一遍,舒伯特馬上反應了過來,

    “皇帝四重奏”

    “德意志高於一切”的曲調由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在1797年創作,最初是奧地利帝國國歌帝王頌,歌詞是詩人豪什卡所作上帝保佑弗蘭茨皇帝中的一段。

    海頓在英國期間聽到英國國歌上帝佑我女王之後,被激起了創作一首國歌來表達他愛國情懷的熱情。1796年奧地利、法國爆發戰爭後,他創作了這首四部曲,因此也被稱爲皇帝四重奏。1809年,海頓臨終前,正值拿破崙的法軍圍攻維也納,炮聲不斷的日子裏,彌留之際的海頓常常滿懷深情地在鋼琴上演奏這首歌曲,以期從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可見他對這首國歌的摯愛,也足見這首曲子所承載的愛國情懷也是不會因爲奧地利帝國的老朽而被磨滅的。

    謝綰點點頭,對洪堡、歌德、舒伯特說,

    “這是我爲萊茵聯邦所做的國歌,也希望他能成爲整個德意志聯邦的國歌。日耳曼人熱愛這個國家,但在這塊土地上,凡是奉統一、正義、自由之名的人,都應該是德意志人。請三位幫助我,在報紙上宣傳這首詩,在公共場合大量演奏、合唱這首曲子,一定要讓它成爲德意志聯邦的國歌。”

    日耳曼人還是熱愛音樂的民族,謝綰希望在司法大臣薩維尼的那套傳統強硬的做法之外,這種別出新裁的輿論戰,能夠起到奇效如果他們能夠愛上這首歌,他們怎麼着也不會認爲,歌的詞作者是一位間諜吧。

    送走洪堡等幾位之後,謝綰疲倦的癱倒在座位上。此時他纔有心思去琢磨,這件事到底是誰鼓動的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路德維希。不過路德維希不可能如此瞭解他與英國人的溝通細節,這裏肯定還有內鬼。來回推敲半晌,他突然想到一個人。

    此人不僅全程參與了謝綰與英國人的各種祕密媾和,而且是謝綰在維新派、基民盟中的最大競爭對手。並且他相比謝綰最大的優勢,正是他也身爲日耳曼人。這樣說起來,這次針對謝綰最大軟肋的攻擊,他是脫不了干係。

    此人便是威廉馮洪堡。

    此前倆人在基民盟內部明爭暗鬥好多年,後來基於共同的大目標算是持續合作了下來。這顆雷現在是要爆發了

    想到此處謝綰背後一凜,剛剛送走了他弟弟弗里德里希洪堡,這倆兄弟掌握了輿論、意識形態、宣傳,自己還怎麼打輿論戰不過威廉馮洪堡與他兄長不同,在意識形態上很多時候與自己更相似,不知道能不能拉到自己這邊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