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百三十三章 電報
    聽話聽音,鄒漢勳要沒有出仕之心也不會參加那麼幾次鄉試,如今聽說謝綰要送他進官場,不免感激涕零,“嚯”的站起來,就要下拜。

    謝綰趕緊伸手虛扶一下,說到,

    “叔績不必多禮。”

    鄒漢勳站起來之後,用手擦擦眼角。想來他三年艱辛才見到謝綰,如今有了回報,也是喜極而泣。待情緒穩定後,他突然想起什麼,回頭從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個髒兮兮的包裹裏,拿出幾本書,雙手呈給謝綰,

    “大人,這些書是學生拙著,請大人斧正。”

    在海上漂泊三年,自己的書卻還完好,這真是個典型的傳統知識分子。

    謝綰接過那些書,名爲六國春秋、讀書偶識等,大致翻了翻,這鄒漢勳確實是個學識淵博的人,所著涵蓋廣泛,天文地理諸子百家都有涉及,尤其堪輿地理學所述頗多。但這些豎版繁體字,謝綰雖說能懂,讀起來卻很頭疼。他突然想到什麼,合上書,對鄒漢勳說,

    “我給你介紹個老師,是這西方堪輿學的宗師級人物。這些書你印一些送與他做禮物。”

    謝綰說的自然是弗里德里希馮洪堡。洪堡雖然已經是經年的老官僚,但骨子裏大知識分子、大教育家的氣質不減。讓他倆結成師友,洪堡對遠東的研究會得到極大幫助,而鄒漢勳在萊茵的學習質量也有了保障。

    其後謝綰讓鄒漢勳梳洗整理,在萊茵安頓下來,拜見洪堡、入學波恩大學不提。

    告別鄒漢勳後,謝綰在回程馬車上有些感慨。其實他自己何嘗不是大知識分子,現在卻成了工於心計的政客。想到這裏,他覺得自己也該認真的搞搞研究,於是在回到執政官邸後,又拿出電的探索譯本仔細研讀起來。

    電的探索是一本並不“科學”的科學論著。它並沒有科學邏輯的分類,只是一系列現象羅列和簡陋實驗論證,讀起來像看小說而不利於思考。其中觀察的現象很豐富,從雷電到靜電,也包括一些電磁現象,很多解釋也很靠譜,甚至提出了正負電荷的概念。

    不過這種古代科學書有個毛病,就是你分不清它是真實記錄還是道聽途說,甚至有些就是迷信傳說。這本書裏也有個故事就讓謝綰先感到毛骨悚然,最後又莫名其妙。

    故事很簡單,說是有神祕結社在雷電交加的夜晚站到山頂上祭拜天神阿格里agri,然後突然雷電大作,集體消失。下面的解釋,是天神阿格里會借雷電給信徒打開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阿格里這個詞拉丁文本意是田地,是很多農業相關詞彙的前綴,難道是農神但謝綰查找了很多書籍,都沒有找到這位阿格里神是個什麼玩意兒,只有這本書裏的孤證。

    這是不是就是書最後那些古怪繪圖的實際內容謝綰無法判斷真實性,更無法接受怪力亂神的解釋,只得暫時放棄這件事。

    政事的平穩讓謝綰有了更多時間考慮科技問題。不久之後,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兩位來自漢諾威王國哥廷根大學的教授拜訪了謝綰。兩位教授分別是威廉韋伯和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前者是著名物理學家,後者更是聲名如雷貫耳的數學王子。

    倆人是到魯爾實驗室電學實驗室進行學術訪問後,被謝綰邀請到波恩來的。因爲謝綰安排在漢諾威的情報員彙報說兩位教授搞出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這個時期,不僅是皇家學會化學實驗和魯爾實驗室,許多研究機構都對電學和電力技術有了一定獨立研究成果此時的歐洲科研氛圍,自由選題、競爭與合作已經與謝綰原來時空的科技發展模式基本一致;

    同時,謝綰爲了防止在科技上被別國明顯超越,從掌控萊茵國政起,他就安排了大量學者、商人到各國的大學,對教授們進行公關,接觸前沿課題,瞭解科技進步狀況。不僅是在英國、法國,德意志境內諸國的大學裏也有這樣的情報員。

    兩位教授都稱得上是謝綰的老前輩,謝綰對他們自然是畢恭畢敬,熱情款待。隨後通過與兩位教授的溝通,謝綰大概知道他們搞出了什麼。

    他們在電流傳輸的起始端,故意反轉極性並上下移動感應線圈產生正或負電壓脈衝,向電流達到的末端傳送了簡單信號。兩位教授自然還不完全明白這意味着什麼,但謝綰卻明白一個新的通訊時代將被開啓。

    這便是電報所開啓的電力通訊時代。今天的人也許覺得電報老掉牙,但如果相比以天爲單位的驛站信息傳遞,電報就是高維度的存在。

    兩位教授的訪問結束後,謝綰向他們贈送了很多禮物,建議他們經常到魯爾實驗室訪問,因爲那裏的電學實驗條件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還暗示他們可以埃森大學供職,自己可以專門爲他們一個人設一個系。

    韋伯明顯對謝綰的暗示很感興趣,畢竟他的研究需要大量實驗,而良好的實驗環境不是有錢就能搞定的,於是他很快便正式成爲埃森大學新建的電學系主任;而主要是搞理論研究的高斯則婉拒了謝綰。

    在送別兩位教授後,謝綰寫了一封長信給魯爾實驗室,信中主要談及如何將電流脈衝時長和節奏,編碼後人工轉化爲數字信號,傳遞到另一端之後人工解碼還原爲信息的原理,並要求魯爾實驗室立即在此方向上進行研發,實現電力通訊。這正是摩斯電碼的基本原理,也是電報的基礎。

    謝綰深刻明白“溝通效率”是一切應用技術的基礎和出發點,甚至遠比武器技術、量產技術、精加工技術更爲重要,即使他作爲機械行業的教授,也堅信這一點。爲此,在建立了西方最大鐵路系統之後,他也力求最先建立最高效的信息傳送系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