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百四十九章 穿鼻第一戰
    1839年9月底,歐洲艦船在香港九龍海面被圍困一事傳回了歐洲。

    向來喫不得虧的英國政商兩界一片譁然,許多因爲清國壟斷外貿而打不開在清局面的貿易商趁機要求英政府對清強硬。

    9月30日,英國紡織業城市曼徹斯特三十九家公司和廠商聯合致函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稱清國禁菸是對英國的“侵略行爲”,“希望政府能利用這個機會,將對清貿易置於安全的、穩固的、永久的基礎之上。”

    客觀的講,在當時世界其他地方,鴉片貿易是合法而且正常的。

    鴉片貿易在英國本土也可以正常貿易,只是沒有吸食鴉片的市場,爲禍不深。

    而鴉片在英國本土從法律層面被禁止,要等到1868年的毒品藥店法案,但這個法案也只是對英國本土的鴉片貿易給予一般性限制而已,真正的禁止鴉片一直到1914年。

    但這並不意味着沒有異議。英國許多有識之士早在1780年代就十分強烈地譴責並呼籲政府取締鴉片貿易,而且這個呼聲一直不斷。

    清英鴉片爭端時期,當時處理清英關係的官員喬治斯當東勳爵也在國會聲明,

    “我們不否認這個事實,要不是鴉片走私的話,就不會有戰爭。”

    就連東印度公司鴉片代理處經理賽蒙也寫道,

    “鴉片產品摧垮了人民的健康,使其道德淪喪。哪裏種植鴉片,那裏的人就吸鴉片,種得越多,吸得越多。”

    不過,多數人不贊成禁止鴉片貿易,一些人屬於對鴉片沒有正確的認識;另一些人則完全因爲鴉片帶來的巨大利益。那時英國報紙對反對和擁護鴉片貿易的意見統計大約在1:5,於是英國議會長期通不過禁菸法案。

    鴉片貿易的巨大利益,非常顯著的體現在對清國貿易上。也不知道爲什麼清國上下就這麼容易對鴉片上癮,巨大的市場需求導致貿易額巨大,1830年代,鴉片佔英國對華貿易總額的一半。

    當然,應該明確的是,清政府從雍正時代起就開始反反覆覆禁菸,英國商人是非常強清楚所在國法律的,所以在英國本國合理合法並不是在清國銷售鴉片的理由。

    鴉片是一個導火索,其背後的本質,是代表資產階級、工業文明的英國無法忍受貴族專制、農業文明的清國對國際貿易長期壟斷管制所導致的鉅額貿易逆差。林則徐就是火星,他在外交上的傲慢和操切,點燃了新舊世界衝突的火藥桶。

    不過,就算沒有林則徐,沒有鴉片,這個火藥桶也會被點燃,只不過表現形式有可能是像德國統一、明治維新這樣相對良好的結果。

    無論如何,林則徐是給了英國主戰派口實,據稱,“威靈頓公爵、德比伯爵、斯當東、山登勳爵、約瑟夫休謨以及其他許多人,都是支持戰爭的。”

    10月1日,英國政府召開內閣會議,討論出兵清國問題,並作出“派遣一支艦隊到清國海去”的決定。內閣會議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爲理由派遣艦隊。由於販運鴉片由始至終只是民間走私行爲,並非英國國策。所以英國政府始終未正式宣戰,並認爲軍事行動只是一種報復,而非戰爭。

    在萊茵,那些被萊茵艦隊解救出來的德國商人,把發生在清國的事情添油加醋的傳回了德國。這導致輿論也同樣對清國非常不滿,甚至影響到了謝綰的立場。

    有人開始藉由清國無理關閉德國商館、扣押商人、追打德國艦隊的事,含沙射影的攻擊謝綰作爲華裔,故意對清國軟弱。最後發展到有一些議員串聯起來對謝綰髮動質詢,質問他爲什麼不允許萊茵在遠東的軍隊攻擊清軍,是否暗中干擾內閣對清政策。

    10月1日,謝綰也不得不到萊茵聯邦議會對質詢進行答覆。

    他一方面闡述了清國是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的國家,軍事潛力深厚,萊茵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在有英國出頭的情況下,冒險與清國衝突,那將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他也暗示將繼續擴大在南中國海的存在。將逐步增強實力,以爭取將來與清國的貿易談判中,獲得更有利的地位。

    然後他順水推舟的說了自己早就想好的戰略,

    “一旦英國與清國開戰,我們也將在中南半島上對清國的附庸國有所作爲。並以此明告清國,不能非法對待我國商人。”

    他當然沒說後半句,這時候英國人在遠東也顧不上干擾萊茵的擴張。

    最後他指着自己胸前特意戴着的,在萊茵數次戰爭中獲得的勳章說,

    “我爲這個國家數次流血,不管我出生在哪裏,沒有人可以質疑我對萊茵以及德意志的忠誠。”

    議會質詢總算是糊弄過去了,謝綰回到辦公室後,精疲力盡的癱在椅子上。雖說在議員面前表現的很有信心,但實際上他對遠東的事情沒有什麼掌控權,一切全看前線的三巨頭。

    1839年10月下旬,一艘名叫托馬斯寇茨的商船到達廣州。該船基於宗教理由拒絕鴉片貿易,受到清政府認可,其船長與廣州知府談判後,希望所有不攜帶鴉片的英國船隻都可以和平的在穿鼻島合法卸貨。

    義律得知此事後,禁止所有英國船隻與清國簽署“不貿易鴉片”的保證書,爲此開始封鎖、攔截追隨托馬斯寇茨進港的其他英國船隻。

    11月2日,義律率兩艘軍艦,駛至虎門口外的穿鼻島進行封鎖。

    11月3日,有一艘英國船隻準備進港,英國軍艦迫令其折回。

    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派軍艦出港保護該船,英國軍艦開炮,衝突再起,發生穿鼻之戰。

    戰役最後結果,清軍四艘船被擊沉,這一戰通常被視爲鴉片戰爭的正式開端。

    11月4日,在倫敦,巴麥尊正式向英國海軍提交致海軍部書:“據對清國有豐富知識的人說,進攻清國有這樣的海軍力就能完成,即雙層甲板的主力艦兩艘,巡洋艦三艘,其中至少有一艦是大型的;輪船兩艘或三艘。”

    1840年1月5日,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穿鼻海戰的失利又被改成大捷傳到北京。道光皇帝此時已經失去了對英國戰爭能力的正確判斷。

    他調林則徐爲兩廣總督,以便貫徹對英國的強硬政策,正式下旨斷絕英國貿易,禁止一切英國船隻進港,所有英船全部驅逐出境。又曉喻其他商人,嚴禁替英國商人代理貨品。

    林則徐嚴格執行經濟封鎖,根絕英國船隻一切接濟,並以食物、飲水爲主。

    1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發表強硬演說,

    “在清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係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響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這期間,萊茵東印度公司的帕爾默、布魯默、宋插向殖民地大臣的彙報也抄送了謝綰,

    “暹羅王室一直對鄭信後人窮追不捨。但我等在婆羅洲找到鄭信後人,已與暹羅國內反抗勢力取得聯繫

    另,已與越南明命帝達成針對暹羅的協議

    越南從陸路,我們從海路夾攻暹羅

    預計我們可以獲得馬來半島及暹羅灣沿海地區”

    洪堡隨後拜訪謝綰,希望得到他對這個彙報的建議,謝綰點頭道,

    “最好的時機,就在清英開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