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百五十六章 第二個回合
    伍秉鑑看謝綰不再言語,急得跺了跺腳,然後憋出一句,

    “魯公,伍某人在商路上也行走了五十多年,希望您信守承諾。”

    然後拱了拱手,顫巍巍的向門口走去。

    謝綰看着他的背影,追了一句,

    “伍老先生,我一定不讓清國淪入萬劫不復。”

    伍秉鑑停住腳步,轉身又對謝綰一躬,隨即離去。

    1841年3月1日,英軍繼續向廣州進攻,攻佔滄州炮臺。

    3月13日,琦善因議和誤國,被押解進京查辦。由於新任清英戰爭總指揮,靖逆將軍奕山、隆文尚未到任,楊芳暫領廣東軍務。

    楊芳用女人穢物禦敵,結果清軍一敗塗地。英軍逆珠江而上,攻陷沿途炮臺,佔據廣州十三行商館。

    此時廣州進行中外貿易的旺季來臨,英國和其它國家的商船停泊珠江口外,迫切要求開市貿易。義律也因兵力不足,無法輕易進攻廣州。楊芳則因各省調集的兵勇沒有到齊,亦不敢輕舉妄動。在此情況下,義律與楊芳出於各自的考慮,於3月18日達成臨時休戰協議。

    雙方約定:“廣州商業應當照常進行,商船應當到黃埔去卸貨。省政府不得令英人具結,清國應當照常徵收港口稅和商稅。凡鴉片及其它走私貨物,如經查獲,應予沒收,禁止將人拘留或施以各種懲罰。”這樣廣州的和平維持了兩個月。

    在這兩個月中,“姚巡捕等將女子剃髮,並跟班送進楊芳私宅。楊芳之兵在外嫖者,將麻瘋婆應之,兩月以來,官兵之染麻瘋者不少,而楊芳之子在外嫖者過於楊芳,時服藥尚不能好。”

    這種緊張的局面,還能玩兒女人,也是很沉得住氣。

    4月14日,在虎門陷落兩個月後,奕山一行才抵達廣州。

    奕山爲道光帝侄兒,此前任伊犁將軍。奕山以“粵民皆漢奸,粵兵皆賊黨”、“防民甚於防寇”,另在福建招募未經訓練的士兵,又日夜飲酒作樂此人比起同爲滿人的琦善,又荒誕多矣。

    5月初,各省開赴廣東的一萬七千援軍亦陸續抵達,合原駐之兵,廣州清軍達到兩萬五千。道光以爲大軍雲集,着奕山“迅速督飭兵弁分路兜剿,務使該夷片帆不返”,“全將該夷驅逐,各地盡行收回”,一再督促發兵攻剿。

    在道光帝的嚴令催促下,奕山等謀劃夜襲、偷襲、火船等戰術,突襲英國商館、戰艦,略有小勝,但給周邊民船造成的損失更大,英船倒是一艘都沒有沉,只是略微退避。

    5月22日早晨英軍兩千四百人反攻。清軍三路軍隊一鬨而潰退;英軍以蒸汽帆船一艘進至泥城港,施放火箭,燒燬聚泊在港內的清軍師船、火艇六十餘隻。

    23日,義律發出告示,限清軍十二小時內退出廣州城,否則就要率兵佔據城池。當晚,英艦二十三艘開進虎門,擄掠戰船和民船五十多艘,溯珠江至廣州城下,炮攻西炮臺、天字碼頭和東炮臺,縱火焚燒城外民房。

    24日,英軍在廣州登陸,清軍望風潰逃,從廣西採運而來的木筏材料和三十餘艘油薪船,盡落入英軍之手,英軍乘勢佔據泥城炮臺。一路從十三行商館區登陸,佔領商館。奕山下令緊閉城門。

    25日,英軍繼續登陸,掃除沿途的障礙。當日佔領廣州城北越秀山上的四方炮臺,炮臺清軍陣亡五百名。

    英軍包圍廣州,在高處架炮轟城內,擊毀兩個火藥庫。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戰局如此緊張,南海義勇和湖南兵卻在廣州東門校場發生大規模械鬥。

    四天之內,廣州附近要地全失,城外大火,奕山指揮一萬八千人盡退城內,秩序大亂。

    5月26日上午,廣州豎起白旗,奕山派廣州知府餘保純出城向英軍求和。英軍以死九人,傷六十八人代價擊敗兩萬清國軍隊。

    這一戰績,謝綰並不感到驚奇,但對南洋諸勢力極其震撼。

    歐洲各國突然發現,從前那個看似不可撼動的大陸帝國,原來千瘡百孔,如此不堪一擊;

    亞洲各國,包括清國的附庸國,都感到來到了鉅變的前夜;

    伍秉鑑等廣州十三行的官商,明白自己壟斷清國對外貿易的日子,基本是掰着指頭倒數了。

    南洋的華商們,徹底放棄了投靠清國的心思,開始認真思考報團取暖。

    自從達成一體防衛的協議後,婆羅洲華商各自出兵,湊齊了五千青壯年,開始在宋插派出的華裔軍事教官的指導下嚴格訓練。

    南洋華裔青年們粗野膽大,但紀律性極差,若沒有規範的訓練,那也就只能打打羣架。好在宋插的手下曾經也是海盜,在萊茵經年累月受正規軍訓練,又參與了自普法戰爭以來的歷次戰爭,對付這些人也算順手,“唐人火器營”日漸成型。

    1841年5月27日,義律與奕山代表訂立廣州和約,規定:中國欽差大臣和軍隊於六天內退至廣州城外六十里地方,事件未解決前,不得設防,賠償英國商館損失三十萬銀元;一週內繳出贖城六百萬銀元,交清後,英軍纔會退出虎門。

    奕山被打怕了,協議一簽馬上就率部撤離廣州,臨走還勒索廣州商家向英軍支付六百萬銀元的贖城費,身在暹羅的伍秉鑑命其子伍崇曜出了八十萬銀元。

    收錢後,英軍紀律不佳,隨後引發三元里鄉民抗英。兩千英軍因下雨火槍失靈,被鄉民圍攻,死傷二十人,廣州知府勸鄉民解散無果,廣東民間反英組織紛紛成立。

    自此後,官府怕洋人,洋人怕民衆,民衆怕官府的怪圈成了清國對外交往的特色。

    廣州和約這種協議就是個徹底失敗的協議,照實彙報,奕山沒法向皇帝交代。於是他撒了一大堆謊來美化。

    首先說停戰是廣州居民呼籲和平,英國人訴苦,請“大皇帝開恩,追究商欠,俯準通商,即退出虎門,不敢滋事,”所以才暫準所請;

    然後賠款被他捏造成行商債務六百萬元,除自籌兩百萬外,餘由庫貯撥借,分年歸還;

    其後,清軍退駐廣州城外被他捏造成彈壓土匪,且天熱雨多,亦不得不擇地安營;

    他甚至還虛報戰功,將廣州戰役的慘敗說成大勝。

    如此種種彌天大謊,舉棋不定、忽剿忽撫的道光其實也心知肚明,但事己至此,只好打落牙和血吞。

    他也不再提禁菸,不敢提痛剿,只是命令支援廣州的各軍撤回原伍,沿海防守官兵裁撤。只求清英關係安穩,英軍趕緊退去。

    就連伍秉鑑都覺得,英軍退去已成定局,既然謝綰又沒做什麼事,是不是該把那些錢要回來。正琢磨怎麼跟謝綰打對臺,清國的更大禍事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