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百八十五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
    到1848年最後一個月,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終於也支撐不住,宣佈退位,而漢諾威國王奧古斯特一世心驚膽戰的讓他的首相,亞歷山大馮本尼格森任命了自由派律師約翰斯蒂夫爲內政部長,並委託其按照自由派要求修改憲法,同時承諾與“自由德意志”談判。

    至此,德意志聯邦最大四個聯邦:萊茵、漢諾威、巴伐利亞、奧地利中的三位君主,已經有兩個因爲這場革命退位,一個事實上投降。

    反而是一直最爲開明的萊茵聯邦,此時卻並沒有動靜。在普通人看來,萊茵聯邦所倡導的自由主義與自由派所倡導的自由主義,沒什麼本質不同。

    但謝綰不這麼認爲。

    他心裏的自由主義,是在一個由朝廷控制下穩定統一的環境中,人們可以擁有自由;而自由派需要的是根子上的自由。

    但歐洲的環境明顯不具備符合自由派要求的條件。

    東邊的俄羅斯、南邊的法國、西邊的英國,儘管各自體制不同,但無疑都希望德國四分五裂。

    而自由德意志,在謝綰看來就是拽着全德意志朝着四分五裂一路狂奔。

    一旦承認這個自由德意志,就意味着全德意志所有君主都會被立即架空,強勢國王都會下臺,其中就包括普魯士威廉一世,或許還包括並非國王但執政已經長達二十年的謝綰。

    到目前爲止,無論是普魯士還是德聯邦境內的自由派,都沒有一個明顯的領導核心,他們當中混雜着農民、工人、小商人、律師、教授、學生、軍人,各自利益有着天壤之別。如果沒有了國王作爲共主、公敵,這些無法無天的自由派一定會內訌,到那時恐怕連目前德意志地區兩強並立的局面也維持不了,更別說普魯士一直事實上肩負着防衛俄羅斯的責任,而萊茵一直通過與法國的博弈保衛德意志地區的南方,還有那個漢諾威,剛從英國獨立出來不到十年。

    說謝綰謹慎也好,還是人老之後日益保守也好,他在經過這段時間的煎熬之後,越發覺得不應該允許自由德國存在。

    不過斐迪南一世和路德維希一世殷鑑不遠,一味強硬也不行。

    謝綰思前想後,既然如此,還是老招數:分而治之。

    其實德意志聯邦的君主們前期瓦解自由派的工作還是十分成功的。

    到最後出問題是因爲德聯邦的君主們坐不住,非要出兵幫助普魯士,導致他們的專制嘴臉暴露了出來。

    謝綰當時不願意出兵,正是敏銳的覺察到了德聯邦國內自由派暗流涌動,不能輕易去刺激。

    結果四萬德聯邦軍隊一進入普魯士,自由派中上階級的領袖們立即被自由派中下階級以“朝廷的走狗、內奸”的罪名推翻,才導致1848年下半年以來的種種亂象。

    想到這裏,謝綰心裏有了主意。

    幾天後謝綰公開對作家報紙和輿論談話,

    “萊茵聯邦願意和自由德國展開談判,但前提是,自由德國一定要有能代表他們所有人的領袖以及機構。我們不能接受和一個山頭林立的組織對話,更不能接受加入這樣一個組織。”

    隨後萊茵聯邦境內以及德意志境內親萊茵的報紙紛紛轉載了這段談話。

    謝綰的言下之意很明顯:既然你們鼓吹聯邦選舉法這麼好,那你就選給我看看。你們如果能夠選出來一個人和一個機構,並且所有人都能夠心平氣和的接受,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

    此時在普魯士境內的自由派,幾乎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山頭,有能領到幾百上千人的小頭目。他們除了名義上是自由派,誰的話也不聽,有的叫自己市長,有的叫自己總督,還有的叫自己上校;

    而德聯邦境內的自由派,連這種小頭目也不存在,就是一些有號召力的律師和教授,必要時可以讓民衆衝進國王的宮殿而已。所謂君主與自由派展開談判,其實就是和本地自由派談判,各地所要求內容也不一樣。

    這樣一個糜爛的局面,可想而知,選舉是不可能進行,就算能選出來也不可能得到普遍承認的。

    謝綰這番談話,看起來沒什麼問題,所提出的要求也很合理,輿論也普遍贊同,甚至不斷的鼓動自由派正面答覆謝綰的要求。

    謝綰這一波輿論攻勢,目的就是要把這樣一個自由派努力掩蓋的底子給翻出來。

    在沉默了一段時間之後,那些最初領導自由派進入普魯士,又堅持鬥爭的領袖們首先站了出來,向報紙表示可以推進選舉。

    然而那些佔據城市的頭目,立即否定了這些人的領袖地位,稱“他們只是一羣坐着說話的書呆子,其實什麼也沒幹,勝利的果實應該歸功於前線的民衆”也就是這些城市的頭目。

    然後那些大城市的頭目就開始浮出水面,互相之間做着利益交換以獲取支持,小城市的頭目則盤算着該投靠誰,以獲得利益最大化。

    此時,整個德意志地區與自由德國保持着敵對的只有普魯士,沒有開始談判的只有萊茵聯邦。自由派的這些大大小小的領袖頭目們,大概覺得大勢已定,除了幾個在前線的還忙於應付與普魯士偶爾有軍事衝突外,其他的都全身心的投入了這場勝利果實的奪取。

    一開始還是論戰,後來就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最後明火執仗着搶地盤,今天還是“漢斯”市長,明天可能就是“李希”上校,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

    自由派在普魯士最初的那十幾個領袖,先後遭到了暗殺,剩下的也逃離了普魯士,來到了相對安全的萊茵。

    謝綰熱情的接待了他們,對目前的局勢表示遺憾。並私人出資。支持他們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去收攏當地的自由派。

    山頭之間的衝突,讓自由派本身就存在的上下階層矛盾也很快凸顯了出來。中上層階級是少數派,而且大多有在朝廷供職、和朝廷合作的歷史,很容易變成攻擊的罪名。許多出身中上階級自由派的頭目也因此被手下人給推翻,然後又是一系列處決、暗殺、逃亡。

    謝綰又是照單全收,然後給錢支持他們東山再起。

    就這樣,距離謝綰髮表那次談話過去不到四個月,自由派內部的各山頭,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已經遠大於他們和各朝廷之間的矛盾。

    到1849年5月,謝綰見局勢也差不多了,便將他收攏的那些自由派領袖們組織到一起,成立了一個“自由德國”臨時領導機構,並調集萊茵六萬軍隊,打着這個機構的旗幟,開始收拾局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