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新書 >第369章 我中了!
    十天的閱卷時間很快接近尾聲,結果基本都出來了,與所料相差不大,窮士寥寥無幾,五陵士人和太學弟子大獲全勝。

    但在定甲榜前十時,魏王還是動用了自己的權威。

    “這名列第一的美陽人杜篤……”

    第五倫看向主考官之一的杜林,杜林連忙解釋道:“同姓而已,與臣並無干係。”

    第五倫一問才知道,杜篤,乃是漢時名臣杜延年之後——也就是大杜律、小杜律的家族。

    此子年才十八,卻博學多聞,不修小節,亦是爲數不多,經術四道題全對之人。

    ”他居然讀過《法言》?“第五倫一愣,這題目是他臨近考試日期才隨手定的,杜篤家中能搞到傳播不廣的揚雄遺作,還能學這種偏門知識,確實是頗爲博學了。

    加上杜篤在數術、常識上都對答無誤,遂與其他人拉開了分距。

    而真正讓他名列前茅的,還是連王隆都讚不絕口的文章。

    “諸生文章,唯獨杜篤辭最高。”

    王隆稱其有賈誼過秦之風,超出了要求的五百字,洋洋灑灑近千言,字還格外好看。

    這杜篤祖上幾代人都是漢朝大官,對漢家掌故自然頗爲熟知,文章裏將元、成以來百姓七亡七死的慘痛敘述了一遍,痛斥其濫用外戚,昏聵亂政,之後不論是王莽改制,還是諸漢復辟,皆是讓世道往亂相上走,將漢家餘蔭徹底消耗殆盡,直到魏王橫空出世,纔再造了乾坤。

    “海內雲擾,諸夏滅微。羣豪並戰,未知是非。於時聖王,赫然申威,荷當塗之符,兼不世之姿。受命於皇天,獲助於靈祇。立號魏國,搴旗四麾。首策之臣,運籌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師之攸向,無不靡披。蓋夫燔魚剸蛇,莫之方斯……”

    一通猛誇後,遂被王隆定了高分。

    第五倫雖然對這花團錦簇的文章不是特別喜歡,但這確實是時代的審美。既然是漢時麒麟閣十一功臣後人,帶頭痛斥漢德已盡,倒也是個不錯的宣傳點,遂大筆一勾,同意讓杜篤作爲甲榜第一。

    至於第二,出乎衆人意料,居然是河內大儒伏湛的兒子,名叫伏隆,字伯文。

    第五倫聽黃長說過伏湛的事蹟,這位河內當權者在馬援進攻時,採取不抵抗策略,整日就帶着一羣弟子學尚書五經,士卒解散,軍糧分給難民,贏得了好名聲。

    馬援入城後也沒好難爲伏湛,第五倫巡視河內期間還尊他爲郡三老,但伏湛作爲積極參與王莽改制的新朝餘孽,也不好在魏國謀官職。可當伏湛得知第五倫舉辦射策考試,立刻不遠數百里,出資讓兒子帶着上百名弟子來參與,給足了魏王面子。

    伏隆各科解答皆無過錯,文章引經據典,相較於杜篤的華麗辭藻,第五倫反而更喜此人,對主考官們的決定亦無意見。

    “伏氏尚書後繼有人啊。”第五倫意味深長地如是說。

    再往下看,第五倫啞然而笑:“第三得了第三?”

    卻是來自臨渠鄉義學,名叫“第三逵”的孩子,才十七歲。第五倫知道主考官們特地將他提至第三是什麼意思,他可不領情,遂臨時定了一條規矩。

    “外戚與宗室子弟,可以參加考試,但不得名列前三。”

    第五倫能保證考試過程公平,但在此之後,諸生的名次、取捨,就都是他操持輿情的工具了,在魏王的權術下,從來沒有公平可言。

    把小親戚擼到第五名後,第五倫繼續往下看,前十基本被有背景、家學的士人包攬,這些人的學習和應試能力,是當真很強啊。幾代人積累起來的教育,當真不是吹的,這是第五倫用人時必須接受的事實。

    “名次最好的窮士在哪?”

    第五倫一直到四十多名才發現了他。

    黃長報上了對這個人的調查:“此人名爲承宮,字少子,聽說是琅琊人,年少時做過豬倌,樵薪求學,後避赤眉之禍,至右扶風武功縣教授鄉野子弟,此番就帶着十多名弟子悉數入京應考。”

    這經歷讓第五倫有些就驚訝,真是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啊,讓人調來簡牘,看了一眼對答,中規中矩,該對的地方都對了,難的地方也卡住了,但還是盡力寫滿了字數。

    讓第五倫眼前一亮的,卻是承宮的策論。

    承宮所受教育應是不全的,通經而不通傳,也沒有機會接觸漢時辭賦家的文章。所以他的策論,既沒有杜篤的華麗辭藻,也不如伏隆那般能援引墳典,可以說樸實無華。

    但卻寫得情真意切,從自己在漢末時目睹的天下怪現象開始講起,一直到近年的紛亂,不是高高在上吟誦古今的文士態度,而是哀民生多艱的平視。在最末尾,文章裏那股對魏王給他們窮士野民機會的感激之情,溢於簡牘之上。

    “好。”

    第五倫如此評這文章,好在情真意切。

    順便,第五倫喜歡此人的名。

    “承宮……成功!”

    他也需要一個代表人物名列前十,好使在野窮士有擁抱新政權的勇氣與動力。

    但真正讓魏王中意承宮的原因則是……

    “此人縱是做了官,也應能和老百姓好好說話,說普通人聽得懂的話!”

    ……

    放榜的日子在三月十一,地點選在太學辟雍前,這兒有環水圓壁,高一丈多,上面有檐,四周是空地,正好用來張榜。

    平旦時分剛過,還住在太學裏焦急等待的考生們睡不着,便早早等候在此,一起等待成績公佈,言語中盡是緊張與激動。

    夜色清冷,卻也澎湃。

    承宮也帶着弟子們擠在裏面,換了一身沒有補丁的衣裳,還咬牙給幾個衣服破損的弟子也置辦了新衣,他怕衆人失散了,遂讓他們各自牽着手。

    不止太學裏擠,外頭也擠,射策考試是本月長安最大的事,城外里閭的居民過來湊熱鬧,觀者如堵。

    伴隨天色破曉,晨鐘響起,來自奉常寺的車馬抵達太學,士卒分開擁擠的人潮往前走,開始刷米糊,好貼布告榜單。

    最先貼上去的是丙榜兩百人、乙榜一百人,名字寫得密密麻麻。

    官吏敲了一聲隨身帶着的鑼鼓,大聲道:“乙榜丙榜不分先後,是按照籍貫定的,名太多,也不念了,汝等自己找找。”

    總之,有人歡喜有人憂,一張窄窄的榜單承載了太多的辛酸。有的考生恨不得削尖腦袋往裏鑽,有人發現名落後仰天長嘆,還有的考生得以高中,欣喜若狂地奔走相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