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晉衣冠 >第142章 撲朔眼迷離
    李勢性格內向,爲人文弱,處事謹慎,甚至可以說是怯懦。雖無冒險精神,卻能安步當車,沒有大錯。

    而次子李廣性格迥異,自幼愛習武弄棒,打打殺殺,在鄉野閭里時就常常尋釁滋事,打架鬥毆。

    後來追隨其父從軍,衝鋒在前,敗退在後,關心士卒,獎懲有道,深得將領和軍士愛戴尊崇,在成漢軍中威望甚高。

    李壽原本準備立李廣爲太子,還常常對左近大臣說:“李廣類朕,此兒可堪大用。”意思無非是提前散佈自己的想法,摸摸大臣將領的態度。

    大臣還沒勸諫,不料首先就遭到了皇后閻氏的反對,當場在後宮就大發雷霆!

    “自古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李勢既是嫡又是長,因何要立廣兒,你說?”

    “皇后,勢兒廣兒皆爲嫡子,皆可立。尤其是廣兒,能征善戰,治軍有方,我們大漢身處亂世羣雄之中,以武立國尤爲緊要,勢兒文弱,恐難當治國大任。”

    閻皇后怒道:“兩位皇子皆由我出,一奶同胞,一視同仁,但長幼有序,按照禮法就應該立勢兒。”

    “爲什麼?”

    “因爲如果立了廣兒,勢兒會認爲廣兒奪了原本屬於他的江山,朝政大臣也會反對,弄得陣營分裂雞飛狗跳的好嗎?那樣的話,大漢將萬劫不復,兩兄弟相鬩,刀兵相向,悔之晚矣!”

    李壽雖貴爲皇帝,但閻氏跟隨自己多年,屬於糟糠之妻,他也不敢像尋常嬪妃一樣使橫,加上朝中大臣並未上奏勸立,因而暫時擱置下來,不了了之。

    閻皇后出身農家,粗通文墨,也聽說過自古以來皇室宮闈之事。兩個兒子她一樣心疼,作爲母親的,不想出現兄弟手足相殘的結局。

    爲此,閻氏揹着李壽,悄悄找來兩個兒子,諄諄善誘,旁敲側擊,最終定下了移花接木之計!

    這可苦了李廣!

    閻氏吩咐李勢,要一改以往溫順怯懦的秉性,迎合父皇果決殺伐的性格。李勢此刻恍然大悟,原來父皇有傳位弟弟的想法,一直祕而不宣。

    爲了皇位,他刻意奔放了很多,極力迎合父皇的喜好。

    李廣捫心自問,從無非分之想,他的志向就是能像前漢時期征戰匈奴的飛將軍李廣一樣統兵征戰,馳騁沙場。

    他的目標是在疆場上建功立業,流芳後世,至於能不能當上皇帝從未覬覦。皇帝有什麼好,要當明君,就得勞心勞力,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倦怠,還要整日面對諫臣的進言規勸。

    要當昏君,天天紙醉金迷,春宵苦短,又怕江山易主,性命不保。

    上蒼有時候真的不公!

    李廣雖無非分之想,但李壽的期許卻讓他面臨了不期而遇的血光之災,其實他是無辜的……

    當母后閻氏找到他時,他絲毫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反而真誠的說道:“請母后放心,孩兒絕無非分之想,孩兒一腔熱血寧可拋灑在我大漢的邊境,也不願冷卻在幽暗的深宮。孩兒不僅擁戴兄長當太子,更願意弟兄和睦相處,爲兄長保我江山,鎮我邊河。”

    李廣一反常態,選擇了懦弱,選擇了失敗!

    母子三人是密談,守口如瓶,瞞過了李壽。

    李壽怎會知道是皇后悄悄作了伏筆,纔有了今日朝堂上的反常之語。不是他聽錯了,而是他被矇蔽了!

    大晉如此良機,李壽怎能錯過。既然李廣無心戰事,強逼也無用,總歸是趁虛而入,委派別人照樣可以。

    “驃騎將軍李福、右將軍展堅何在?”

    “末將在!”

    “李福率驃騎營一萬水軍沿江東下,出渝州,下巴東,深入夷陵,試探試探大晉和陶侃的虛實,見機行事。”

    “展堅率五千騎兵出漢中,到襄陽南陽一帶,關注趙人形勢,亦可見機行事,下襄陽策應李福。”

    “遵旨!”二將領命而去。

    荊州刺史府,陶侃拍案而起!

    “真是欺人太甚,一紙詔書就要拿走兩萬兵馬,肯定又是王導的主意!”

    陶侃憤憤不平,他剛回到荊州,就馬不停蹄親自趕往夷陵,兵分兩路,一路艦船逆流而上,迎擊李福的水軍。另一路步騎北上襄陽,迎擊展堅的騎兵。

    李福乃是皇帝李壽的叔伯兄弟,李氏皇室宗親,深得李壽倚賴,在成漢軍階僅次於漢王李廣,也是一員驍將,但勇猛有餘,謀略不足。

    此次來侵,原本是想乘陶侃勤王未歸,打荊州一個措手不及。開始進展順利,他深入夷陵江域,拔除幾個江防設施,毀壞了一些戰船,還派軍士下船登岸擄掠,着實大撈了一筆。

    洋洋得意,要不是艦船太少,甚至還想深入荊州,一戰揚名。

    不料,陶侃突然返回荊州,連夜派出艦船,在下游拉起幾道橫江鐵索,阻滯其進入荊州。又悄悄從江南岸調集數艘艨艟,滿載巨石火藥,襲擊成漢艦船。

    成漢國力有限,造船一般都用成材較快的杉木,費用低廉,但木質不堅,在艨艟的撞擊之下容易破損,爾後再用火箭引燃火藥。

    李福哪是陶侃的對手,且艦船數量和戰力均不及荊州,只好帶着受損的樓船,灰溜溜撤回蜀地。

    北上襄陽進攻展堅時,陶侃吃了一大驚。

    他原以爲蜀人孱弱,不料展堅麾下的軍士個個彪悍,打起仗來捨生忘死,渾然不懼,完全不像蜀人,倒像是流民。

    荊州軍士長期和蜀軍抗衡,從未碰到過如此勁敵,士氣大損,無奈之下,陶侃調集大軍,靠數量優勢,纔將展堅擊敗,退出荊州境內。

    這次回擊,麾下軍士死傷不少,損失較大。而且,麾下得力的將佐,能獨當一面的一個都沒有。

    更爲懊惱的是,就連自己看中的殷浩也被從新亭調往徐州,背後的主使之人就是討厭的王導,他向着自己的親家郗鑑。

    這日,陶侃正在府中召集將領,合計加固邊境,防範成漢事宜。長史匆匆進來,把詔書呈給陶侃。

    陶侃當即怒火沖天,衆將領一一看過,也是義憤填膺。

    “刺史大人,這些兵士都是你從武昌到荊州看着成長起來的,他們受你的恩情,心中只有你,不能輕易就拱手送人。”

    “大人,荊州和成漢已成寇仇,今後戰事也無法避免,此時削減兵馬,不合時宜。”

    長史老成持重,勸道:“刺史大人,諸位將領說的雖是實情,畢竟荊州軍士也是大晉的軍士,朝廷當然可以調配,咱不能給人落下口實,說他們是你的私兵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