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晉衣冠 >第181章 西風江上來
    陶侃聞言,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案几上的硯墨飛濺出來。

    “狼子野心,他這是要把荊州和朝廷隔開!今後無論建康發生何事,我荊州水軍只能望江興嘆。沒有了水軍的存在,荊州還能稱之爲長江堡壘嗎?”

    最令陶侃絕望而傷心的是,西邊的蜀人若是來犯,自己勝了還好,如果敗了,沿江撤退的通道被堵死,豈不是要任人宰割?路賊奸謀,當自己可欺!

    路永的確是咄咄逼人,江州刺史的位子還沒坐熱,就要一吐胸中憤懣,大報私仇。

    路永屬於睚眥必報之人,當年他的侄子大疤眼陷害劉言川,被桓溫戳穿,他不教訓自己的侄子,反而要殺害桓溫,這麼多年來,還是狗改不了喫屎。

    他懷恨在心的是,當初陶侃勤王時曾主張處死叛軍俘虜,一個不留。後來又和殷浩設計,挫敗其暗殺管商的圖謀。

    爲報私仇,他在兩州交界的江底下暗做文章,王導以爲操之過急,開始並不贊成。

    但路永翅膀硬了,不聽勸阻,王導無可奈何被迫上了路永的戰車!

    “司馬聽令!”陶侃惱羞成怒,決定奮力反擊。

    “屬下在!”

    “趁路永狗賊的障礙還未成形,速派水軍一萬,艦船百艘,沿江而下,停靠江州碼頭待命。另派步騎兩萬直下江州,水陸並進,我倒要看看路永爲何如此欺人太甚!”

    長史敦勸道:“刺史大人,地方上的糾紛應該奏明朝廷,待尚書檯定奪。如果悍然出兵,恐引起騷動,對大人不利啊。”

    “還定奪個屁!這裏面恐怕就是尚書檯的主意,再等他們定奪的話,路永的刀就架在我陶某的脖子上了。休得羅唣,所有罪責,本州一人承擔。等我們兵至江州,生米做成熟飯時,再派人回京稟報。”

    荊州大軍,悍然水陸東下,這下不得了了。

    “荊州刺史陶侃起兵叛亂了!”

    “大晉真是多災多難!”

    “就是,才消停幾年,百姓又要遭殃了!”

    “是啊,你說荊州怎麼了?當年王敦造反時,也是荊州刺史,現在輪到陶侃造反,他還是荊州刺史。”

    建康城南秦淮河畔,茶館中,酒肆裏,還有道旁的柳樹下,百姓商旅在街頭巷尾互相議論。

    壞事傳千里,陶侃造反的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京師,也不知這些消息的源頭來自哪裏,是誰傳播出去的?

    成帝接到這個噩耗,是在崇德宮探望庾太后時。

    他已經登基第五個年頭,從坐上龍椅左顧右盼,羣臣參拜時茫然不知所措,經歷了蘇祖叛亂,被叛軍劫持,差點釀成國喪身死江山易主的結局。

    再過四個月,明年開春即可親政,恰恰此時太后突然染疾,昏昏沉沉茶飯不思,幾日下來花容憔悴,鬢髮蓬鬆,臉消瘦得露出了顴骨。幾名太醫輪番診療,始終無法確診,似近大去之期。

    成帝心疼的看着母親,深爲擔憂,然而王內侍匆匆跑來的腳步聲更是讓其胸悶上火!

    江州加急文書,稱陶侃反叛,三萬大軍正向江州進發。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讓他五雷轟頂,半天才醒過神。

    安生日子才過上一年多,怎麼又要生事?

    成帝氣咻咻道:“傳旨,召丞相等人,午後式乾殿議事!”

    然後,他望着庾亮庾冰兄弟,吩咐道:“兩位舅舅先照看一下,朕還要去準備準備,朝會你們一道參加吧!”說完轉身就走。

    他似乎感覺到,兩位舅舅的神色哪裏有些不對勁,他們似乎並不像自己那樣慌張,然而政事緊急,也沒有細想。

    階下,王導,何充,司馬昱,還有庾亮兄弟在列。

    庾家兄弟是恰逢其會,聽聞太后妹妹鳳體欠佳,便以探望爲由乘機返回建康。

    庾亮現在非常倚重庾冰,認爲他做事果敢,計策也多。而老三庾翼勤於政務,爲人相對而言耿直,無意於朝堂之上的勾心鬥角。

    “陶侃調集三萬大軍,兩路進逼江州。路永調兵遣將組織抵抗,戰事迫在眉睫。諸位愛卿,可有什麼良策?”

    事發突然,衆臣驚呼一片,竟然不知所措。

    王導打破僵局,胸中似乎是早有預見!

    “陛下,依朝廷法度,州郡軍士跨境,皆須請旨而行,除非敵寇入侵迫不得已。現在新政大興,海內昇平,並無戰事,陶刺史如此行事,若無充足理由而開此先河,對朝廷殊爲不利。”

    王導有理有節,義正詞嚴。

    而羣臣皆奏報,大晉境內,並未接到任何戰事的回報,從而也否定了陶侃出兵別州的理由。

    王導見此,話鋒一轉,認爲當下既無戰事,而皇帝也未授予他假黃鉞或持節之權,那就是師出無名。

    擅自調兵,本來就有僭越之嫌,如今圍攻江州,僅此一條,就可按叛亂論處!

    “老丞相也認爲陶愛卿是起兵反叛?”

    成帝打量一下王導,頗有深意的問道。

    “奇怪,現在京城百姓都傳遍了,說陶侃反叛。連朕都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百姓怎麼會知道的呢?而且言之鑿鑿,直接定性爲反叛?”

    王導奏道:“市井之言,臣以爲不必深究,還望陛下下旨申飭,讓荊州兵撤回。爲防不測,朝廷還應下詔,召集勤王之師,趕至江州備戰。”

    丹陽尹何充卻再次唱起反調,高聲奏道:“臣贊同丞相所言,陶刺史此舉確實欠妥。臣民剛剛安定下來,一旦荊州生亂,恐怕趙人還有成漢會蠢蠢欲動。但此時就下詔勤王,臣以爲還有待商榷,須查明原委,再作定奪。”

    君臣商議了半天,也沒有拿出穩妥的辦法,就在此時,陶侃派出的荊州長史來至建康宮外,說有要事啓奏。

    成帝頓時輕鬆了一大截,認爲事情有了轉機。

    “哦,來的正好,快宣!”

    “微臣荊州長史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禮畢,長史向成帝奏報了荊州發兵的因果始末,還呈上了陶侃的親筆信。

    庾亮聽聞了事情經過,釋然一笑。

    他以爲,情況已經明朗,陶刺史發兵確實有違朝廷法度,但也是在路永逼迫之下的無奈之舉。發兵江州,並無攻打京師的跡象,不過是和江州的糾紛而已,根本無須勤王。

    庾冰也附和認爲,只要路永拆除工事,向陶刺史當面賠罪,荊州自會撤軍。所以,給荊州扣上反叛罪名純屬無稽之談,王丞相所言實在是大謬!

    兄弟倆一唱一和,這席話氣得王導嘴角抽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