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漫步重生之路 >第49章 驢友
    張子健自己就貓在家裏看和雜書,他從小就屬於宅男,喜歡看書,而且不分種類和內容是書就行,一看就是一整天,甚至看過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當然不是黃書“**之心”。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前看的書不多,一是當時他歲數很小,二是也沒有多少書可看,但是隨着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的人文精神徹底甦醒,出現了無書不熱,無論不響的熱潮。

    記得當年他十六歲時讀了一本當時很轟動的,是阿城的《棋王》,主人公叫王一生,是一個知青下象棋的故事,“棋王”走街串巷到處遊蕩,唯一愛好就是下象棋,後來遇到了他的師傅傳授了絕技,以及他後來與人懸棋決戰的故事。

    當時自己年紀小隻是看故事和熱鬧,但隨着年齡閱歷的增長,他才感受到中主人公獨立的生活方式和“無爲而無不爲”的人生,當年這部還引起了“尋根文學”的大興。

    張子健看過的書有些印象的還有瓊瑤的第一部作品《窗外》,瓊瑤當年是第一位在大陸掀起了“熱效應”的作家,七十年代出生的女性,沒有看過瓊瑤書的寥寥無幾。

    《窗外》實際是她的自傳體長篇,瓊瑤的有痛苦有哀愁,但摒棄了醜陋與邪惡,情節往往千迴百折,多出現三角戀愛關係,人物類型化嚴重,情節具有明顯的公式化傾向,往往是俊男美女,加上誤會、激情和痛苦,最後加上一個封閉式的結局。

    她的作品比較適合少男少女,小資思想嚴重,沉迷於其中的幻想世界,找尋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

    再後來他還看過號稱是“文化流氓”王朔的《頑主》,其中玩世不恭的態度,放肆的調侃、嘲諷、解構和破壞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精神亢奮,狂歡之後的幻滅感和無聊感,暗合了一種無奈中的消極對抗以及流氓作派和痞子精神。

    記憶裏最深他的裏一句話是就那麼回事!沒勁!別拿我當人!我就是一流氓!

    現在想來實際上可能是一種做人的失敗感和挫折感,還有對於那個時代價值轉型期的嚴重不適感。

    除此之外前世看的最多的就是當代新派武俠。

    最早看到的是金庸的書劍恩仇錄和射鵰英雄傳,後來又全部看完金庸的其他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還有同時期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和白髮魔女傳等。

    以及後來古龍的武林外史、絕代雙驕和楚留香系列,溫瑞安的四大名捕和神州奇俠,黃易的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等。

    武俠號稱是成年人的童話,實際上與中國傳統社會老百姓的思想和意識有關,比如明君夢和清官夢以及俠客夢,但是現代社會發展到後來傳統的武俠已經沒落了。

    新派武俠在港臺和大陸經過井噴之後,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學體系,與美國的牛仔文化和rb的侍文化一樣,是民間自發性的一種期望,有潛藏在普通人心中那股對正義和道德的追求感。

    在有些人看來,中國武俠和西方騎士一樣是文化壓抑的產物,大部分人的人生裏,感受不到什麼跌宕起伏的,估計有很多的人終其一生親自去過的地方也不過幾百里而已。

    因此就會產生探索慾望,或者需要找到一個追求的目標,有一些內心渴望的東西,比如說冒險,行俠仗義,忠義和騎士精神,名譽,快意恩仇等,現實中無法實現,只能是在自己的意識裏意淫,通過“江湖”這個烏托邦,排遣空虛的精神空間,或是通過幻境逃脫煩惱、恐懼、算計和壓力,才能放下一切面對本心,除此之外也有簡單的消遣快感,徹底放鬆了自己,爽並痛快着。

    張子健現在正在看的卻是路遙的長篇《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和第二部,前世已經全部看過,現在沒有什麼事情撿起來再看一遍,今生路遙的第三部還沒有出版。

    隨着年齡閱歷的增長,對於這類思想內涵深刻的書籍他現在重新,感受會更深。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高度濃縮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轉型爲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的塑造了爲生活默默承受人生的苦難,還有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而最令人惋惜和感嘆的卻是作者路遙本人,一九九一年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榮獲了茅盾文學獎,一九九二年因爲貧病交加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四十二歲。

    路遙去世主要原因還是因貧窮而死,他工資很低,所寫產量很低,稿費也很少,卻需要照顧父母親屬,性格豪爽甚至還資助過朋友,他爲了省錢很多時候不喫早飯,營養跟不上,有病沒有錢看病,最後拖到油盡燈枯,無力迴天。

    他自己曾說過靠寫掙稿費,就和靠賣血賺錢一樣。

    他也曾無數次想放棄寫作換個營生養家餬口。

    臨去世前並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像個孩子一般在昏迷中不斷呼喚“媽媽……”

    去世後留下了一萬元債務,在一九九二年是一筆鉅款。

    當時還留下一個十三歲的女兒孤苦伶仃。

    不過在此之前妻子卻離開了他和女兒,另攀高枝。

    ……

    父母看到張子健整天呆在家裏,擔心他憋出毛病,而現在家裏也不用供養兩個大學生,經濟壓力沒有了,聽說研究生每月還發生活補助。

    因此父母都勸他出去走走,散散心,喜歡可以出去到大城市去旅遊,比如到京城,看看故宮和長城,東單西單王府井。

    張子健前世忙於工作和家庭,極少旅遊,更沒有徒步野外的愛好和經歷。

    而前世記得有很多人活的非常瀟灑,生活的隨心所欲,甚至有一個名詞叫窮遊,一年之內工作兩個月後辭職不幹了,掙到的錢去旅遊,掙得多到國外,掙得少到國內。

    一個人的驢友,是一種放鬆,一種心情,一種態度,與大自然做一個近距離接觸和擁抱。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