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漫步重生之路 >第183章 宣德爐
    三個人又來到第三個攤牀,比第一個攤牀強些有限,還不如第二個攤牀,也沒有什麼看得上眼的紀念品和物品。</p>

    一般出攤牀的基本上是當地長期在此經營的商戶,而地攤流動性很大,隨意性和欺騙性較大,即使知道被騙了,人早跑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再來。</p>

    他們又繼續前行來到真正的地攤前,第一個地攤東西比較多,五花八門,有許多銅錢,還有幾個花瓶根本不知道什麼年代,還有幾件木雕,有一些領袖像章,有幾件玉佩和小佛像,看不出什麼玉,甚至有幾本幾十年前的宣傳資料。</p>

    張子健根據自己看過雜書裏可憐的文物古董知識,對這些雜物進行了大致分辨和鑑定,覺得這些全是破爛,不值一分錢。</p>

    快到中午了,有一些餓了,趕快找一家殺豬菜飯店喫飯去,最後一家地攤看完就走。</p>

    來到最後一個地攤前,只見攤主是一位將近五十歲的小老頭,個頭不高幹瘦乾瘦的,大棉襖二棉褲,腳下是當地老式的靰鞡鞋,頭頂是帶帽耳的氈帽。</p>

    小老頭攤主看到他們來到灘前,連忙操着東北腔滿口大碴子味道說:</p>

    “各位老闆來看看我這些全是文物,真正的古董,看上那些都拿走,給一點錢就行。”</p>

    說完之後可憐巴巴地看着張子健,他雖然這麼說,不大的眼睛裏透露出東北農民的狡猾,顯然知道三個人中誰說了算,只是盼望張子健在女伴面前能很大方,充當大尾巴狼。</p>

    張子健一看,只見一塊大紅布上面全是一些銅錢,三個完全一樣的銅香爐,以及幾塊銅鏡,這個地攤品種倒是比較單一全是銅器。</p>

    張子健首先拿起一個銅香爐查看,銅爐不大隻有巴掌大,雙耳三足,造型渾厚,重量不輕,上面有一些銅鏽。</p>

    一旁的攤主連忙介紹道:</p>

    “老闆有眼力,這幾個香爐是真正的宣德爐,真正的古董。”</p>

    張子健回憶看過雜書中有關文物宣德爐情報。</p>

    宣德爐是明朝宣德年間鑄造銅香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紅銅鑄成的銅器,由宣德皇帝親自督造,一共鑄造了三千個,樣式仿造汝窯、哥窯、鈞窯和定窯等名窯的瓷器款式,鑄成之後陳設在皇宮的各處,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大型香火旺盛的廟宇。</p>

    而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宣德爐是極爲罕見的,尋常百姓也是隻知其名未見其形。</p>

    現代人看到的宣德爐大多都是後世仿製的,其中也不乏精品,尤其以明正德年間和清乾隆年間的仿品製作最爲精美,也具有極大收藏價值。</p>

    不過到了清末和民國時期仿品無論是從品質上還是從器形上都與前期作品無法比較,也徹底淪爲了普通的民間用品。</p>

    張子健裝模作樣地仔細查看,用手撫摸香爐本體,將香爐翻過來仔細查看底款標識,再用手指一彈爐壁側耳傾聽。</p>

    他輕輕將香爐放下後說道:</p>

    “老闆,這個香爐我看不準。”</p>

    然後對冬妮婭和卓婭解釋道:</p>

    “真正的宣德爐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德字心上沒有一橫,故而有省一德之說,而這個香爐上還有一橫。”</p>

    “真正的宣德爐製造特意從泰國採購了三萬斤紅銅,皇帝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考名窯瓷器樣式鑄造香爐,紅銅需經過多次精煉,並在其中加入金銀等貴金屬,精煉過後僅得材料一萬餘斤,一共鑄造了三千個宣德爐。”</p>

    “在宣德三年封爐不再鑄造之後,後來工部又將鑄造宣德爐的工匠集中起來另行鑄造香爐,不過泰國採購那批紅銅已經使用完了,鑄工只能用黃雜銅取代,雖然做工依舊精緻,不過材質終有不及,而且底款也有了變化。”</p>

    “而這個香爐重量過輕,表面粗糙,聲音沉悶空洞充滿雜音,金屬雜質多,估計是翻砂法澆鑄而成的,現代成批生產。”</p>

    “真正的宣德爐在製造過程中,材質中分別參入了多種貴金屬,據說宣德爐的顏色豐富多彩,有一種從內裏透出的奇光,變幻無常,色澤更是多達幾十多種,有藏經色、棠梨色、硃紅斑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色等。”</p>

    “從明代到民國時期,國內民間仿造宣德爐的活動就從來沒有中斷過,有些精心鑄造的仿品甚至可以與真品相媲美,就算是權威專家也無法辨別,迄今爲止國內還沒有一個宣德爐是被衆多專家公認是真正的宣德爐。”</p>

    在一旁的攤牀老闆本身就不是專門搞收藏和文物的,這時他在一旁聽張子健白呼,竟然有很多有關宣德爐的歷史和知識都沒有聽說過。</p>

    冬妮婭和卓婭更不用說,這一些知識全部不知道,就是聽故事。</p>

    張子健放下宣德爐後開始翻動那些銅錢,這些銅錢有數百枚,表面佈滿綠色銅鏽,屬於薄鏽包漿,保存的質量不錯,估計與北方天寒地凍,氣候乾燥有關,地下埋藏的錢幣易於保存,一大推混雜在一起,既有宋錢也有金國錢幣。</p>

    卓婭好奇地撿起一個銅錢看着說道:</p>

    “張,這就是你們國家古代的貨幣銅錢吧,與我們歐洲完全不一樣,俄國錢幣古代都是金幣銀幣和銅幣,沒有方孔銅錢。”</p>

    張子健用俄語說道:</p>

    “中國不同於歐洲,自古黃金稀少,所以古代流通的貨幣以白銀爲主,主要以銀錠形式體現,而小額錢幣都是銅錢,數量很大,但是如果銅錢數量少版本絕的話以後會很值錢。”</p>

    “這些銅錢有一多半是宋國銅錢,而金國早期因爲文化和經濟非常落後,還是半奴隸制度,所以交易貨物初期是以物易物。”</p>

    “金國後來交易雖然也用銅錢,但是還很依賴宋遼銅錢和前朝古錢,一直到金國正隆二年纔開始正式鑄錢流通,就是正隆元寶。”</p>

    張子健一邊翻動銅錢一邊給冬妮婭和卓婭講解中國的錢幣知識,地攤老闆就是鴨子聽雷不知所云,一句聽不懂乾瞪眼。</p>

    他快速翻動了一遍銅錢後,直起腰來拍拍手上的銅鏽。</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