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漫步重生之路 >第241章 邀請
    ……</p><r/>

    這一天張子健在學校裏收到了一封掛號信,打開一看是一份入場券,還有一張說明,以及一本精美的圖冊。</p><r/>

    原來是申城海通證券公司王副總經理寄過來的,因爲張子健是他們公司的貴賓客戶,所以邀請他參加四月十五日在申城朵雲軒拍賣公司舉行的申城建國後第一場文物拍賣會。</p><r/>

    張子健前世就是一個草民,哪裏參加過這麼高大上的活動。</p><r/>

    現在已經是四月八日了,距離拍賣會還有一週時間,於是他用大哥大打通了海通證券公司王副總經理的辦公室電話,開始詢問有關情況。</p><r/>

    與王總聊了半天基本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情。</p><r/>

    新中國成立後從來沒有舉行過文物古董國際拍賣會,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各種新生事物和國外的新鮮玩意層出不窮。</p><r/>

    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一日新中國的第一次國際拍賣會開槌,地點是北京21世紀飯店世紀劇場,拍賣中國瓷器、金銀銅器、珠寶玉器、木器鐘錶、書畫郵品、紡織品、煙壺和汽車等八大類,號稱兩千多件商品。</p><r/>

    主槌的是被稱爲“香港第一槌”的胡文啓。</p><r/>

    拍賣會引發的爭論遠遠出乎人們的想象,當年國內人們對拍賣的程序和規矩並不瞭解,這場拍賣會共成交二百三十五萬港幣,與組委會期望的五百萬港幣相距甚遠。</p><r/>

    但在當時掀起了軒然大波,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爭論,人民報社內部刊物《信息旬刊》登載文章稱:文物拍賣問題成爲海內外關注熱點,社會各界褒貶不一,一種認爲文物拍賣是加快改革開放,增加財源的新舉措,應該繼續搞下去;另一種則完全相反,認爲這是對祖國文化遺產的出賣,對拍賣文物表示極大的不安。m.i.c</p><r/>

    這場拍賣會得到了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和鑑定機構的支持,在此之前文物不是商品,私人收藏的文物,除了送到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單位收購,其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經營文物收購業務。</p><r/>

    拍賣會的組織者,經過多方的聯繫和艱苦卓絕的努力,硬是把兩千多件上至商周青銅器,下訖近現代書畫,以及明清官窯瓷器、玉器等推上了拍賣會。</p><r/>

    自此之後,北京翰海、中國嘉德、四川翰雅、北京榮寶、申城朵雲軒和中商聖佳六家公司進行了文物拍賣,總結經驗後全國推廣。</p><r/>

    思想觀念上的撥亂反正使文學藝術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藝術品收藏活動開始回暖並迅速升溫,國有文物商業機構的市場化改革隨之啓動,在此之後我國拍賣業發展迅猛,並逐漸走入法制化軌道。</p><r/>

    中國到二零一零年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高達五百八十九億,增長了近兩萬倍,成交額超過英國,排名世界第二,二零零九年開始出現了億元拍品,走進“億元時代”。</p><r/>

    拍賣是非常活躍、公平、公正和公開的一種商業交易形式,很多人認爲是舶來品,但實際上在中國這種拍賣的交易形式始見於魏晉時期,當時稱其爲“唱衣”,唐代這種交易形式更爲普遍,據唐玄宗二十五年《通典》一書記載:諸以財物典質者,經三週年不贖,即行拍賣。“拍賣”這個詞彙正式出現在中國的典籍中。</p><r/>

    清朝道光年間,拍賣這種交易形式在沿海的廣州、申城和天津等城市已比較普遍。</p><r/>

    申城對於新生事物接受得非常快,緊隨京城的文物拍賣會之後第一個,實際上也是當年國內第二場文物拍賣會。</p><r/>

    爲了能夠順利吸引人,尤其是有錢人來拍賣會,申城朵雲軒拍賣公司首先是送給各大銀行和證券公司一些入場券,還邀請一些工商界和社會上的名人,然後及時進行宣傳,印製宣傳圖冊,舉辦展覽會,還有公開發售入場券,八十元一張,弄得聲勢浩大。</p><r/>

    張子健感謝了海通證券公司的王總,表示一定準時參加拍賣會,長長見識。</p><r/>

    最後又詢問起丁一的情況,因爲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繫了,他還準備這次到申城與丁一聊一聊,看看有沒有在申城的投資機會。</p><r/>

    沒想到王總說起丁一家裏好像出事了,具體事情不太清楚,丁一請假了,有好多天沒有上班了,然後王總又說現在股市低迷,證券公司也沒有什麼事情可做,效益很不好,是不是丁一另找工作了也不知道。</p><r/>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