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南明之紹武大帝 >第0359章 小心眼誤大事
    劉文秀的條件讓王尚禮犯難起來,因爲他不用請示孫可望也知道孫可望是絕對不可能退位歸藩的。

    就在這時,劉文秀的一名心腹親將過來,在劉文秀的耳旁嘀咕了一陣,劉文秀問道:“你們怎麼回答馬將軍的?”

    “都回答不知道。”

    “很好。”劉文秀打發走了親將之後,對王尚禮道:“這樣吧,我的條件就請王叔去告訴茂堂,只要他退位歸藩,我們一切好談。來人——”

    “在!”

    “送王將軍離開南安府。”

    “遵命!”

    王尚禮沒有辦法,只得告辭。

    但是劉文秀做夢都沒有想到,這一回和王尚禮的分別,竟然是和孫可望的最後一次往來。

    因爲孫可望在這一次貴陽爭奪戰失敗之後,便投降了清軍,從今往後他們從結義兄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無論是闖軍餘部諸將,還是獻軍餘部諸將,他們雖然不是一個系統的人馬,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但凡手裏還有一兵一卒,就絕不降清,並且要和清軍死磕到底。

    張獻忠的遺言是“事急歸明。”

    李定國的遺言是“寧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李過在抗清鬥爭完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堅貞不屈,順治二年,清廷一年之中“招撫”李過六次,結果是“人信不還”。

    袁宗第甚至堅持抗清到康熙三年,最後被俘遇害。

    他們這般的頑強,這般的堅貞,其中不乏能人志士,不乏英雄豪傑,爲什麼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團結。

    因爲他們的名望相當,兵馬相當,誰也不服誰。

    如果說李自成陣亡以後,大順朝廷遭遇突變,所以整個大順軍成了一盤散沙的話,那大西軍在張獻忠陣亡以後,只是形成了一個“四將軍主政”的鬆散聯盟。

    孫可望稱帝,用一句很時髦的話來說,那就是沙雕作死。

    孫可望稱帝作死,可是要命的是,無論是闖軍,還是獻軍之中,沒有一個肚量大如海的領袖人物。

    別人不說,就說李定國。

    孫可望稱帝,李定國和劉文秀聯兵擊敗了孫可望,這個時候,他們兄弟兩人應當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纔是正途。

    但是李定國犯了和孫可望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錯誤,缺乏博大的胸襟,沒有能和李文秀推心置腹,那就更不要談共度時艱了。

    歷史上的劉文秀在大西軍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沒有孫可望那樣的野心,又多次獨當一面,指揮重大戰役,在迎接永曆皇帝入滇和平定孫可望叛亂的軍事行動上都做出了貢獻。

    李定國和劉文秀在擊敗孫可望的叛亂之後,劉文秀領兵追拿孫可望,實際上負有穩定貴州以及與清軍接近地區的任務,他雖未能擒獲孫可望,但安撫地方和軍隊的工作做得相當出色,許多孫可望的舊部都是看在劉文秀的面子上投奔到李定國麾下的,就是那些跟着孫可望降清的,最後也投奔到了李定國的麾下。

    爲什麼說孫可望的舊部是看在劉文秀的面子上投奔李定國的呢?

    因爲所有的人都知道孫李不和,怕遭到李定國的反攻倒算,所以他們都自然而然的親近劉文秀。

    到了永曆十一年,劉文秀見貴州形勢已經穩定,而同清軍相持的明軍仍據有四川大部和湖廣武崗一線,就上疏永曆皇帝,請他移住貴陽,這樣不僅可以體現進取精神,也便於就近指揮,振作士氣。

    永曆皇帝也少有的大膽了一回,同意了劉文秀的意見。

    但是這卻引起了李定國的大爲不滿,他“駐兵永昌,上疏告病,請卸兵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無非就是劉文秀在請永曆皇帝移住貴陽的時候沒有和李定國商議,引起了李定國不滿。

    發生了這種事情,去一封書信,和劉文秀說清楚這些事情,下不爲例,也就是了,犯得着翹盤子嗎?

    雖然李定國的翹盤子迫使永曆皇帝放棄了移住貴陽的決定,但也在自己和劉文秀之間種下的不和的種子。

    小心眼誤大事,南明的多少軍國大事都誤在這種小心眼上。

    這裏說一句題外話,看看司馬懿多會做人。曹真病了,無人對抗諸葛亮,曹叡讓司馬懿接替曹真領兵,並且下了聖旨。但是司馬懿並沒有憑着聖旨去向曹真鎖鑰調兵的兵符,而是親往探病,告訴了曹真蜀漢利用曹真患病卑鄙的發動對魏國侵略戰爭的事情,曹真當是就急了,親手將兵符送給了司馬懿。

    還是那句話:先做人,後做事。

    言歸正傳。

    如今朱聿鐭穿越而來,他能重佔江東,還都南京,主要憑藉的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八個字。

    不然就算他有經天緯地之才,手中無兵無將,那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劉文秀送走王尚禮的第二天,蘇觀生向劉文秀的中軍行轅遞交名帖,求見劉文秀。

    李文秀聽了王尚禮的話,覺得朱聿鐭是個卑鄙小人,原本是不想見蘇觀生的。

    但是,在劉文秀身旁的馬元利勸說劉文秀道:“溫甫,還是見一見爲好,聽一聽這個蘇觀生說些什麼,也好揣度一下朱聿鐭在玩弄什麼陰謀詭計。”

    劉文秀道:“既然這樣,那就見一見吧。”劉文秀也就勉爲其難,請蘇觀生進行轅相見。

    蘇觀生進了行轅,見到了劉文秀,道:“外臣,內閣大學士蘇觀生拜見撫南將軍。”

    對於蘇觀生的自稱劉文秀還是很滿意的,一句“外臣”首先就擺明了自己和朱聿鐭的關係,不是王尚禮那樣,開口“陛下”,閉口“陛下”,讓他覺得討厭。

    如果他不是看在過去王尚禮在沙場上救過自己一命,恐怕早就將王尚禮趕走了。

    劉文秀問道:“蘇大人,你這回來有什麼事啊?”

    蘇觀生道:“我家陛下請劉將軍共破建虜。”

    劉文秀冷笑道:“你家陛下已經坐擁江南半壁了,還用得上我這點人馬嗎?”

    蘇觀生義正言辭的道:“大明子民皆有驅逐建虜之責,難道將軍忍心看着寧帥獨挑大樑嗎?”

    “你們慫恿宇寧去挑大樑,是想借吳三桂之手消滅宇寧吧?”

    蘇觀生道:“將軍這是說的什麼話?寧帥如今率領十五萬大軍,正在攻打吳三桂,寧帥麾下有十五萬大軍嗎?”

    “十五萬大軍?”劉文秀微微有些喫驚,但隨即搖頭,表示不信。

    “不錯,”蘇觀生道:“寧帥麾下加上張鼐將軍的人馬,已有七八萬人,如今我家陛下又讓漢舉和金壽領着七八萬人聽從寧帥的調遣,兩軍相加,只多不少。”

    天下人都知道,這個紹武皇帝能有今天的成色,那多半是李自成的餘部幫他打出來,可以這麼說,李自成的人馬如今就是這個紹武皇帝的嫡系,既然張鼐和袁宗第都上了,那就說明這位紹武帝並沒有似王尚禮說的那樣,是企圖借刀殺人,利用建虜來消滅他們大西軍。

    “哦!”劉文秀恍然大悟:“你此番來求助是怕我乘火打劫,攻佔了你們的貴陽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