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1551 >第204章 不太妙
    錢自昌和李之望很快看到了好多個熟人,他們也是逐漸鎮靜下來。

    糧商們在西華門內的廣場上彼此作揖,打躬,問好致意。

    這些商人多半戴着網巾或是襆頭,也有戴小帽的,大帽他們是不能戴,沒有資格。

    衣袍多是直身或圓領綢袍,夏天穿在身上,飄飄然若仙。

    這些商人也有長隨伴當,不過都被留在了門外。

    好在這裏是戒備森嚴的王府,也是不必害怕出什麼事。

    不光是南直隸的糧商,也有浙江過來的,多半都是身家豐厚的大商人,最少是一次能掏出幾千上萬兩銀子的那種。

    不要以爲幾千上萬兩銀子是小錢,什麼上萬兩十萬兩甚至百萬兩的銀票能拿出來使,那是弱智的想象。

    就算隆萬開海時期,大明一年的白銀收入也就四百萬兩,後來多次加徵才達到千萬兩以上的賦稅收入。

    在嘉靖時期,白銀收入起伏不定,但肯定是不及嘉靖年間多。

    虧空倒是不小。

    現在的物價還沒有通貨膨脹,一匹下等戰馬六兩銀,上等戰馬不過十來兩銀子,只有罕見的高大神駒才能賣出極高的高價。

    耕牛三兩到六兩銀不等。

    豬肉,雞,羊肉,價格都相對便宜的多。

    一石糧,在江南這樣富裕地方,從湖廣轉運過去大約就是五錢五分銀左右,春荒時可能賣到六錢銀左右,一般不會超過這個價格。

    在湖廣這裏糧商們趁着收穫之時來收糧,一般是四錢五左右收到手。

    如果是儲存一年或一年以上的陳糧,則是四錢以下三錢以上,具體的價格得看存糧的品相如何了。

    在此之前,王府每一年都會出清十萬石以上的存糧,一石三錢一二,價格在存糧中是屬於最低的存在。

    老榮王沒在意過這點小事,朱載墐此前也對此懵懂無知,直至此時此刻。

    一石糧才一錢多的利益,所以每一分的價格都相當要緊。

    存糧的售價也不會太高,一般就是四錢五一石出售,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加幾鬥,對江南一帶的普通家庭來說糧食當然是能便宜就便宜一些。

    若是黴爛的存糧也有人買,價格更加便宜,有人買回去餵豬和餵雞。

    一石糧利錢一錢,十石一兩,百兩十兩,千石百兩,萬石千兩,十萬石以上就是萬兩左右的利潤。

    王府存糧可以到一錢五分的利潤,去掉船運和力夫搬運費用,利潤仍然是十分的可觀。

    數量大,價格低,這纔是王文海和管庫的管世銘等人在此前能撈到過千兩銀子好處的原因所在。

    也是這一次王府要進行招標會之後,大量糧商聞訊趕來的原因所在。

    各人按儀衛們的指示繼續向內,很快到了一座偏殿之前,這時有不少青袍吏員在偏殿內外忙活着,還有幾個藍袍文官坐在堂上指示。

    這一幕叫糧商們很快定下心來。

    李之望和錢自昌還有幾個家底厚實的大糧商早就在此前商量計較定了。

    他們出價都不會超過三錢五。

    爲了給王府一個面子,這個價格他們也是覺得相當合適了。

    其實就算到三錢八或是四錢一二,他們照樣還是有賺頭。

    畢竟王府的糧倉保存條件較好,如果摻一些新糧,價格差不多也能賣到五錢,去掉運輸費用,仍是有利可圖。

    但身爲商人當然是要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光是錢,李二人如此,其餘的大糧商也都沒有加價的意思。

    王府用招標來售糧,根據放置地點的不同來出售存糧。

    數字是一次五萬石,據說這一次因爲王莊增加,田畝增加,預計收穫的新糧要多出不少,所以陳糧也是售出極多,最少是二十萬石這個數。

    如果運作的好,這一次幾個大糧商分別中標,每家幾千兩銀子的利潤到手。

    這筆銀子在嘉靖年間,哪怕是南直隸這樣地價昂貴的地方,差不多也能買幾百畝田,利潤是相當的高了。

    中小糧商只能在本境活動,全年的買賣幾百石几千石糧,利潤從幾十兩到幾百兩不等。

    只有這些資本在萬兩以上的大糧商纔有資格做大買賣。

    他們在沿途官府都有相識的官吏,可以杜絕被外地的豪強和官府找麻煩,組織船隊運輸糧食沿途無阻……沒有這些手段,從南直隸或浙江跑到湖廣來買糧和自尋死路也差不多了。

    說到底大明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一切均需要打通關節。

    有的關節還不光是銀子的問題,自己沒有一點底蘊和手段,那些胥吏可不是良善之輩,敲骨吸髓,想填飽那些人的胃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到熟悉的場景後,商人們也放鬆了下來。

    “諸位稍等,今天是總務司人事科招募吏員的最後考覈考場。”宗沐雲身爲今天招標會的主事者,他和計世成姚文謙等人配合,審計和財賦的吏員合併一起來辦事。

    財賦司和廉訪司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但據說去聘請的人已經往浙江去了。

    商人們這才發覺,東廂配殿裏擺了幾十張小方桌,一些吏員盤膝坐着,面前放着一些考覈用的考題。

    “是算術題。”錢自昌遠遠瞟了一眼,笑道:“題目就是今天的招標,二十萬石糧,需多少倉庫,入庫的費用多少,保管耗銀多少,耗羨多少。出庫時折損多少,售出價格和新糧價格比多少爲宜,運費多少,各處售糧價格多少……”

    “不太妙啊……”李之望和另外幾個糧商臉色都變了。

    王府這麼出題,這些糧商有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覺。

    “不管怎樣。”錢自昌低聲語道:“我們事前談好的事,絕不要變卦!”

    “是極,是極!”一個來自無錫縣的糧商也是道:“我等相爭,只會擡高糧價,大家都賺的少甚至沒得賺。”

    “王府也不能強買強賣。”錢自昌在說服別人,也象是在說服自己道:“只要我們不出價,難道還能強行令我們出價?哪怕虧這一次,下一次大不了我們不和榮王府打交道。王府各種惡事都做,把商人得罪了,自絕道路的事,各家王府可是都沒有做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