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家有美妻好種田 >第70章 李世民功高蓋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唐朝開國有他一大半功勞,可以說是唐朝開國第一功臣,即位以後,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擴大了唐朝版圖,開啓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還被北方各族尊稱爲“天可汗”,有着一番很大作爲,在中國歷史上幾百個皇帝中,也是屬於最強的那個檔次。

    不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皇帝,都有着爲人詬病,並且難以抹去的污點,那便是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弒兄太子李建成,殺弟齊王李元吉,並且逼迫了父親唐高祖李淵,使得李淵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先立他爲太子,再禪位於他,之後成爲太上皇,鬱鬱寡歡,在瘋狂造小人9年以後死去。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唐朝開國有他一大半功勞,可以說是唐朝開國第一功臣,即位以後,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擴大了唐朝版圖,開啓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還被北方各族尊稱爲“天可汗”,有着一番很大作爲,在中國歷史上幾百個皇帝中,也是屬於最強的那個檔次。

    不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皇帝,都有着爲人詬病,並且難以抹去的污點,那便是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弒兄太子李建成,殺弟齊王李元吉,並且逼迫了父親唐高祖李淵,使得李淵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先立他爲太子,再禪位於他,之後成爲太上皇,鬱鬱寡歡,在瘋狂造小人9年以後死去。

    唐太宗弒兄殺弟,是兄弟之間因爲奪嫡的殘酷鬥爭,縱觀史書,雖然這種事情不多見,但也是有的,雖然揹負罵名,但罵名並不是那麼重,但是他逼迫父親李淵,甚至在弒兄殺弟以後,派剛剛殺死齊王李元吉的尉遲恭殺氣騰騰入宮,大有李淵不配合就直接將其軟禁,甚至直接將其殺了的態度,這樣一來揹負的罵名就嚴重多了,而這也是他一生都抹不掉的巨大污點。

    那麼說到這裏,可能有人問了,李世民身爲開國第一功臣,要兵有兵,要人有人,就不能等着父親李淵死了,再與哥哥李建成分個高下嗎,這樣最起碼不用揹負逼迫父親李淵的罵名了,關於這個看法,很多人也深以爲然。

    關於這點,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仔細瞭解那段歷史,就知道這點不存在現實的基礎,是不可能的,因爲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沒機會等到那一天,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他大概率會死無葬身之地,最好的結局也就是被架空兵權,被一直軟禁,那麼等到李淵死了,李世民拿什麼跟李建成鬥呢?

    所以公元626年6月的那場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後的機會了,是他爲了自保而發動反擊,是孤注一擲的賭局,還好他賭贏了。

    爲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先說說玄武門之變,很多人眼中的玄武門之變是一場政變,是一場奪嫡之爭,主角有3個,一方是正面男1李世民,一方是反面男一太子李建成和反面男2齊王李元吉。

    其實認真來說,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大的對手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齊王李元吉,而是唐高祖李淵,不然他爲什麼會選擇在玄武門呢,就是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後,再順勢進宮控制李淵,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會軟禁自己的父親李淵,甚至將其殺死,再準確來說,這也是一場開國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鬥爭。

    爲什麼說這是一場開國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鬥爭呢?

    因爲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對李世民的打壓,實則是背後有着李淵的支持,不然李世民功勞赫赫,身爲開國第一功臣,只憑他們怎麼會逼得李世民鋌而走險的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概因在玄武門之變以前,在李淵支持下,在李淵在位的武德後期,大的戰役最高統帥,之前按慣例肯定是李世民,但是卻逐漸被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所取代。

    李世民的統帥權被取代以後,爲了瓦解李世民的勢力,一方面李建成和李元吉或是祕密或是公開拉攏秦王府大將和謀士,不能收爲己用,就是各種打壓,像尉遲恭因此被下過詔獄,還要程知傑外放出任康州刺史,甚至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個大謀士都被逐出了秦王府。

    另一方面直接公開擺明了要架空李世民的兵權,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元吉藉着率師拒突厥的機會,命秦王府大將尉遲恭、程知傑、秦叔寶等隨軍出征,同時“又追秦府兵賬,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擺明不只是要抽調走你的大將,還要將你秦王府精銳軍隊也給調走,要將李世民的兵權徹底架空。

    而這一切背後沒有李淵支持,李元吉可以做到嗎,很明顯是不能的。

    至於李淵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爲李世民已經功高震主了,而且李世民也非池中之物,像平定山東以後,就大力擴張自己的勢力,什麼精兵強將啊,還有文臣謀士啊都收爲己用,甚至公開以“於管內的專處分”的特權與李淵的命令對着幹,李淵一看,控制不了這個二兒子了,從此對李世民是“恩禮漸薄”,並且利用李建成和李元吉對付打壓李世民。

    所以到了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已經是岌岌可危,拼死一搏吧,還有活路,坐以待斃,任由他們架空自己兵權,那麼很可能被殺死,即使李淵念及血緣親情保住他的性命,但他肯定會被一直軟禁,因爲他功勞太大了,影響力太大了,不軟禁就沒法控制住他,很明顯李世民選擇了拼死一搏,而非坐以待斃,因此就有了玄武門之變。

    所以李世民不會等到父親李淵死後再與李建成分個高下的,因爲他沒有這個時間和機會等,發動玄武門之變是他最後的機會了,哪怕罵上弒兄殺弟罵名,哪怕背上逼迫父親李淵的罪名,這些滔天罵名,其實根本不算什麼,只要能險中求勝,能活着,能成功登上皇位,並且有着一番大作爲,千百年後,即使有着罵名在身,但亦有盛世明君的光環加身,不然不反抗,要麼死,要麼被軟禁活得悄無聲息,又有什麼意思呢?

    可以說李世民是個務實主義者,雖然揹負罵名,但是做到了自己想做的,的確有着一番作爲,道德底線對他來說,可以說若有若無,就像玄武門之變那天,如果李淵不識相,不及時轉變態度支持他,那麼讓他弒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歷史也證明,像這種心中沒有道德包袱,很是務實主義的人,纔可以活得更好更精彩。

    當然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有惡果,那就是開一個不好的頭,告訴了後世子孫,不要有什麼道德包袱,即使你不是太子,皇帝不傳位給你,只要你有實力,你就可以成功,於是報應很快就到了,像他的兒子李承乾,害怕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乾脆就想發動兵變逼宮先發制人,還好沒有得逞,不然李世民一世英名就毀掉了。

    而自唐太宗李世民開始,有唐一代,圍繞皇位繼承方面,多有流血事件發生,這些人也許都受老祖宗李世民的影響,知道一個硬道理,得不到的,只要自己有實力就可以去奪,也不知九泉之下的李世民會不會後悔當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我想他應該不會,畢竟像他這樣不服輸,敢於賭上身家性命的人,肯定只相信“實力至上”,並沒有什麼道德包袱,只有強者,只有活下來的人,纔有資格談道德,至於失敗者和死人,即使有道德又有什麼用呢?

    唐太宗弒兄殺弟,是兄弟之間因爲奪嫡的殘酷鬥爭,縱觀史書,雖然這種事情不多見,但也是有的,雖然揹負罵名,但罵名並不是那麼重,但是他逼迫父親李淵,甚至在弒兄殺弟以後,派剛剛殺死齊王李元吉的尉遲恭殺氣騰騰入宮,大有李淵不配合就直接將其軟禁,甚至直接將其殺了的態度,這樣一來揹負的罵名就嚴重多了,而這也是他一生都抹不掉的巨大污點。

    那麼說到這裏,可能有人問了,李世民身爲開國第一功臣,要兵有兵,要人有人,就不能等着父親李淵死了,再與哥哥李建成分個高下嗎,這樣最起碼不用揹負逼迫父親李淵的罵名了,關於這個看法,很多人也深以爲然。

    關於這點,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仔細瞭解那段歷史,就知道這點不存在現實的基礎,是不可能的,因爲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沒機會等到那一天,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他大概率會死無葬身之地,最好的結局也就是被架空兵權,被一直軟禁,那麼等到李淵死了,李世民拿什麼跟李建成鬥呢?

    所以公元626年6月的那場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後的機會了,是他爲了自保而發動反擊,是孤注一擲的賭局,還好他賭贏了。

    爲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先說說玄武門之變,很多人眼中的玄武門之變是一場政變,是一場奪嫡之爭,主角有3個,一方是正面男1李世民,一方是反面男一太子李建成和反面男2齊王李元吉。

    其實認真來說,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大的對手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齊王李元吉,而是唐高祖李淵,不然他爲什麼會選擇在玄武門呢,就是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後,再順勢進宮控制李淵,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會軟禁自己的父親李淵,甚至將其殺死,再準確來說,這也是一場開國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鬥爭。

    爲什麼說這是一場開國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