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家有美妻好種田 >武宗死亡真相
    朱栴(音zhan),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九,生母餘貴人。朱栴晚生了九天,正好錯過洪武朝的第二次大分封,後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進行的第三次大分封中被冊封爲慶王,藩地陝西寧夏(今寧夏銀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十七,正式之國,因“寧夏以糧餉未敷”故,暫駐位於慶陽以北的古韋州城(今寧夏同心縣韋州鎮)。

    朱栴在韋州一住就是9年,在此成婚生子。直到建文三年(1401年),寧夏軍衛建制得到完善,屯墾經濟發展和邊塞大局穩固,才正式移藩寧夏鎮城,暫時以寧夏衛衙署作爲臨時王府。

    躲過了建文削藩的朱栴,卻沒能躲過明成祖的軟削藩,在鎮守太監等的監督下,藩王權力被削奪,處境大不如以往,逐漸淪爲朱棣復祖制的點綴。爲求自保,自永樂五年(1407年)起,朱栴一次次上書請求內遷,結果每次都被朝廷以“不違祖訓”加以拒絕。晚年甚至爲此鬱郁成疾,一病不起。

    慶王朱栴畫像

    在老朱的有力栽培下,大明的初代親王都受到良好的文化方面的培養和教育,不管品性如何,文學造詣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的。史籍稱朱栴“天性英敏,問學博洽,長於詩文”,“好古博雅,學問宏深,長於詩文和書法”。著作有《寧夏志》2卷、《凝真稿》18卷、《集句閨情》1卷,自編的《文章類選》、《增廣唐詩鼓吹續編》等共5種。

    正統三年(1438年)八月初三,思鄉成疾的朱栴薨逝在位於寧夏的王府,享年61歲,朝廷賜諡曰靖,安葬於韋州蠡山之陽。

    十七子朱權

    朱權,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九,生母楊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在第三次大分封中被冊封爲寧王,藩地北平大寧(今內蒙古寧城縣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十七,正式之國大寧。

    大寧地處喜峯口外,東連遼左(遼王),西接宣府(谷王),南襟幽燕(燕王),爲塞外重鎮,北平行都司所在。算上直屬的營州三護衛,及北平行都司所屬的衛所軍,朱權手底號稱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是一隻強大軍事力量。他到任後,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可成也兵強馬壯,敗也兵強馬壯。靖難亂起後,南京的建文帝害怕他倒向朱棣,派人召其回京,因抗旨不尊而被削三護衛。隨即被早已對寧藩實力垂涎三尺的燕王朱棣所裹挾,被迫隨其起兵造反。

    朱植算是明成祖靖難的合夥人,然而靖難之後,平分天下的許諾未獲實現,反而被迫遷藩南昌,甚至連移鎮南昌都是鬥智鬥勇換來的。這一切是因爲,他在北平行都司中頗具威望,在靖難軍中也有一定影響力,故不得不防。永樂元年(1403),包括營州五屯衛、開平衛、全寧衛等的北平行都司諸衛所內遷,大寧故地幾乎被棄,逐漸被兀良哈三衛所佔據。

    寧王朱權劇照

    被改封南昌後,深感前途無望,即韜光養晦,建造書齋,彈琴讀書於其間,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戲曲、遊娛、著述、釋道之中,一生著述頗豐,曾奉命編輯《通鑑博論》二卷,寫成《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祕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作有至少12種雜劇。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朱權見這個侄子比較仁厚,於是出言試探稱“江西非其封國”。可一向寬厚的明仁宗,對此非常堅決地頂了回去:“所云寄居江西,非所封之國,不與封鎮各王例同。蓋江西之地叔受之先帝,已二十餘年爲國南屏,非封鎮而何惟?叔審之。”(《明仁宗實錄》)

    正統十三年(1448年)九月十五,寧王朱權薨逝,享年71歲,朝廷賜諡曰獻。

    十八子朱楩

    朱楩(音pian),生於洪武十二年(1379年)三月二十二,生母周妃。朱楩可謂是明太祖諸子之中人生經歷最豐富的一位。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在第三次大分封中被冊封爲岷王,藩地陝西岷州(今甘肅岷縣),連護衛也被命名爲西河中護衛。可太子朱標去世後,局勢突變,出於安撫雲南,削弱西平侯沐家影響力的需求,老朱將他改封到雲南布政使司雲南府(今昆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岷王府在雲南開建,卻因遭到沐家二代目沐春的抵制而停建。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初三,朱楩正式之國雲南。朱楩與沐春之爭一觸即發。建文帝即位後厲行削藩,剛取代大哥沐春上位的沐晟,藉機控告朱楩多行不法,借建文帝的刀殺人。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朱楩因此被貶爲庶人,全家發配漳州監禁。

    明成祖稱帝后,朱楩也從漳州回到南京得以復爵,隨即在小舅子左都督袁宇的保駕護航下重返雲南。顯然明成祖對沐家勢力的膨脹也大爲不滿,打算兄弟聯手幹翻沐晟。然而朱楩實在是不爭氣,在沐晟“所爲鹵莽,間信小人,干犯岷王”的攻勢下很快再次敗下陣來,加上在雲南多有不法,惹得四哥極不滿意,被削去雲南三護衛。最終落得個被召回南京,黯然退出雲南的結局。

    明仁宗朱高熾劇照

    朱楩在南京一待就是十幾年,直到侄子朱高熾即位,才又給他安排了個去處——湖廣小城武岡州。洪熙元年(1424年)四月,朱楩之國武岡,悲劇的是這裏依然沒有瑰麗的王府供他棲身,只得寄居在武岡州衙,直到宣宗朝才得以修建王府。

    更爲寒磣的是岷府的歲祿。按《皇明祖訓》規定,親王歲祿一萬石,可因雲南“糧餉不敷”,老朱給朱楩的歲祿定僅爲六百石,這待遇只和奉國將軍齊平。經過永樂朝、正統朝兩次加俸,也才僅僅一千二百石,僅有正常親王歲祿的八分之一,連個首封郡王的歲祿都比不上。

    景泰元年(1450年)三月二十九,岷王朱楩薨逝,享年72歲,朝廷賜諡曰莊,爲明太祖諸子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十九子朱橞

    朱橞(音hui),生於洪武十二年(1379年)四月十四,生母郭惠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在第三次大分封中被冊封爲谷王,藩地北平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十二,正式之國宣府。

    建文元年(1399年),靖難之戰爆發,封地離北平近在咫尺的朱橞,陷入進退兩難之中,思來想去幹脆放棄藩地,帶着自己的部分護衛力量,徑直奔南京而去。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靖難軍兵臨城下,在南京優哉遊哉當着富貴親王的朱橞再度面臨抉擇。六月十三,被策反的朱橞與李景隆,打開自己鎮守的金川門,放靖難軍入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