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家有美妻好種田 >朱元璋是龍還是英雄
    二是廣收義子。朱元璋將軍隊中作戰勇敢、富有謀略的年輕將領收爲義子,藉助這種擬製血親的方式擴大自身的影響。朱元璋的義子中,最著名的便是後來戰功卓著、世代鎮守雲南的沐英。

    三是利用江浙士人制約“濠梁舊雄”。佔領南京之後,朱元璋進入到兩宋以來,尤其是南宋以來儒學的核心地區——江浙行省、江西行省,積極招徠這兩個地區的士人,可稱爲“江浙士人”,使之進入各級政府系統,與武將羣體一起管理政權。朱元璋的意圖一方面是要加強政權治理,另一方面也有以之制約武將集團,尤其是“濠梁舊雄”的政治意味。江浙士人之中,最著名的便是“浙東四名士”,而其中尤爲朱元璋所倚重者,是很有謀略的劉基。朱元璋將劉基引入核心決策層,使之分割“濠梁舊雄”的軍政權力。

    可見,在創立政權的初期,朱元璋在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影響下,奉行十分謹慎的政治立場,防範任何反對派的出現,從而竭力將政權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內斂的疆域政策

    公元1368年,朱元璋41歲,正值不惑之年。在這一年,他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在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影響下,確立了內斂的疆域政策,因爲他認爲邊疆開拓可能會導致財政危機、社會動盪,最終會影響政權穩定。因此在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明確宣佈對周邊國家不主動征伐。“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爲不祥。彼既不爲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即使是對漢、唐積極經營的西域,明朝從建國伊始,也採取放棄態度。

    但對於北逃至蒙古高原的北元,朱元璋爲了防範其南下“復國”,仍強調積極備戰。“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不過,這種積極備戰的政策,也同樣由於朱元璋在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影響下,大規模殺戮開國功臣,而轉入完全的防禦姿態。鑑於自己已經創業成功,朱元璋開始將矛頭對準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其中的主體便是“濠梁舊雄”,以防範這一政治集團對政權構成威脅。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藉助“胡惟庸黨案”,大肆誅殺、驅逐“濠梁舊雄”中的文武勢力,嚴重削弱了“濠梁舊雄”在政治領域的影響。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鑑於北元已經滅亡,發動了“藍玉黨案”,此後又藉機誅殺了傅友德、馮勝,從而將包括“濠梁舊雄”在內的開國功臣剷除殆盡。經過多次殺戮,“濠梁舊雄”作爲一個政治集團,已經不復存在,朱氏政權由朱氏家族與“濠梁舊雄”共天下的格局,一舉轉變爲朱氏皇族“家天下”。在中央,皇帝直接統領文武羣體與天下軍隊;在地方,諸王節制天下軍隊,發現朝廷有奸臣,可以率兵“清君側”。朱氏皇族由此形成裏應外合、共同統治的政治局面。

    朱元璋剷除開國功臣,雖然加強了皇權專制,卻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後果,那便是隨着武將羣體被誅戮殆盡,明軍喪失了進一步開拓邊疆的軍事能力。取代開國功臣掌握地方軍權的諸王,軍事能力與開國功臣相比,差距太大。開國功臣中,不僅徐達、藍玉等人可以直搗漠北草原,即使是中級將領如寧正等人,也有開拓一方的軍事能力。與之相比,北方邊疆軍權轉移至諸王手中之後,朱元璋一直不敢讓諸王北上漠北,而是一直讓他們在漠南草原來回巡邏,保持防禦態勢。

    蒙古帝國解體後,亞歐大陸的西歐文明、阿拉伯文明、俄羅斯文明都不斷向外擴張,競逐新的世界霸權,從而交織、形塑出近700年來世界史的基本圖景與歷史線索,世界近代史由此開端。西歐在蒙古帝國所帶來的中國科學技術的促動下,在對海洋空間的天然興趣的催動下,開啓了“大航海時代”,在14—17世紀,掀起了以資本主義文明爲主導的全球化進程,成爲近代歷史的推動者與主宰者。在東歐平原上,羅斯民族建立了長期分裂的諸公國,欽察汗國(金帳汗國)的軍事征服,不僅首次結束了羅斯諸公國的分立局面,而且給當地政治帶來了威權制度。

    14世紀,莫斯科公國繼承了蒙古帝國的廣闊視野與政治威權制度,趁着金帳汗國衰落的歷史契機,通過擴張、兼併,迅速崛起,從一個小公國瘋狂地向整個歐亞內陸擴張勢力,形成了嶄新的俄羅斯文明。從地理位置、疆域觀念、擴張方式等方面來看,俄羅斯文明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成爲遊牧族羣在近代世界的繼承者。參照“大航海時代”的概念,可將俄羅斯這一時期的歷史稱爲“俄羅斯崛起”。蒙古帝國解體後,伊斯蘭文明同樣將伊斯蘭教“聖戰”意識與遊牧族羣騎戰風氣相結合,奧斯曼帝國、帖木兒帝國及其後裔在歐亞非積極擴張,不僅攻佔了基督教文明在東方的象徵——君士坦丁堡,而且向東進入中亞、東南亞,奠定了當今伊斯蘭文明的勢力版圖,可稱爲“伊斯蘭擴張”。

    與以上三種文明相比,明朝雖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爲強大的陸軍與水軍力量,卻由於秉持內斂的疆域政策,對周邊國家不採取主動征伐態度,在明初大體收復元朝舊疆之後,進一步將飛翔之翼剪斷,在北部邊疆也放棄大規模的軍事進攻,並且在北部邊疆大規模修建長城,在東部沿海構建類似長城的軍事防禦體系。明朝這一政策,不僅使自己長期面對邊疆族羣的軍事威脅,揹負了極爲沉重的財政負擔,最終滅亡於長城邊疆的內外叛亂,而且爲其他文明的東進提供了歷史空間,是近世中國被其他文明趕超的關鍵原因。由此可將明代中國的歷史時代稱作“明長城時代”。可見,從14世紀以來世界史的視角來看,明朝的疆域政策使中國在世界近代史開啓之初,便站在了與世界主流背道而馳的歷史方向上,不僅深刻影響了明代中國的歷史道路,而且影響了近世時期中華文明的整體走向。

    公元1398年,朱元璋71歲,到了古稀之年。正是在這一年,朱元璋因操勞過度而去世。許多皇帝影響了一代人的命運,而朱元璋卻影響了中國數百年的命運,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打上了自身鮮明的印記,而且對世界近代的歷史軌跡也造成了深刻影響。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