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看似平凡,卻孕育着偉大。擁有親情的孩子既能愛父母,也一定能愛同學,既能有無私的愛心,也會有強烈的同情心。隨着兒童生活範圍的擴大,這種愛會擴大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像是蘇霍姆林斯基,爲了豐富學生的愛心和善良情懷,他不僅引導學生去關愛親人,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還教會學生去珍愛自然界中的每一個生命。蘇霍姆林斯基抓住一切教育的時機,同孩子們一起救助受傷的小云雀,精心照料“小鳥醫院”裏的每一個生命,在關愛生物和周圍世界美的過程中來激發孩子們的同情與憐愛。他認爲“一個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時期同大自然和人們打交道的那種條件下使他的心靈不平靜、憂慮、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溫柔、富於同情感,他纔會成爲一個有教養的人”。只有讓“善良、誠摯、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對一切有生命之物和美好事物的關切”等美好情感在孩子的童年紮下深深的根基,生命之樹才能枝繁葉茂,茁壯成長。馬小跳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善良孩子,是一個真正理解了生命意義的孩子,他對所有的有生命的事物都有一種“悲憫情懷”。這種情懷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通向名爲良心的頂峯的一條小道”,只有走過這條小道的人,才能成爲一個明事理、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路遇被拋棄的患眼疾的小狗醜八怪,馬小跳“死纏爛打”讓它的主人重新接納了它,並以自己的愛心感動了麥冬娜姐姐——“用心去照顧一個小生靈,體會到最美麗的情感不是獲得而是付出”,在與馬小跳相處的日子裏,麥冬娜姐姐尋到了“最純潔的情感”——善良;杜真子的媽媽穿了一件昂貴的狐皮大衣,馬小跳“脖子上暴出幾根青筋”,指責他的姨媽:“人人都要保護動物,姨媽卻把狐狸的皮毛穿在身上”;在人們紛紛到翠湖公園看“綠色怪物”時,聰明的馬小跳和他的夥伴用嬰兒車將從綠狗山莊解救出來的地包天和小白送去了寵物醫院;寵物醫院中對動物的關愛真切迴應着生命的叩問,上演的一幕幕人與動物的故事,更是讓馬小跳他們稚嫩的心靈深受觸動……不論是表達孝心的創意還是關愛身邊的動物,情感的傳達從兒童的心理感受出發,融入遊戲的成分,在兒童天性的映襯之下,通過孩子自己的體驗領悟,讓關愛、善良和美潛移默化浸進成長的生命,這是任何說教都無法企及的教育力量。

    在成長的過程中,友情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情感。隨着活動領域的擴大和認知水平的提高,童年期的兒童較之幼兒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有了自發組織並相互影響的同伴對象,並逐漸發展爲一種情感傾向——友情。由於他們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發展水平幾乎相同,因而在交往過程中他們是平等互惠、彼此影響的。這些興趣、愛好、價值觀和行爲方式相近的人組成的友愛羣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兒童的個性、社會行爲、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正如由許多自然的和實驗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樣,兒童的社會行爲和情感認識,更多的不是受父母的教化,而是由同伴傳遞的。蘇霍姆林斯基確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他的童年時代體驗到那種爲天下人之憂而憂的心情極爲重要,每當兒童減輕某人的命運、遭遇、生活負擔之後,會體驗到一種幸福,只有在那時快樂纔會使童年變得高尚起來。友情在兒童發展中具有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和重要適應價值,成長的道路上如果能夠擁有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面對成長的困惑和迷茫,就可以非常順利地踏上人生的下一段旅程。面對好朋友梅小雅的困難家境,善良的冉東陽並沒有對她們投去異樣的目光,而是無私地伸出援助之手,說服爸媽一起幫助梅小雅家開起了小店,並且每逢節假日都要去店裏幫忙;在與梅小雅的交往中,冉東陽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更爲梅小雅的堅強和自尊、梅媽媽的寬容所感動;爲了讓憂鬱的芭蕾公主忘掉廢墟里那噩夢般的經歷,馬小跳和他的夥伴們成立了圓夢行動小組,不但承擔起了護送她上學放學的任務,還爲了躲避媒體記者對芭蕾公主心靈的再次傷害而與他們鬥智鬥勇,並讓芭蕾公主在“六一”兒童節賑災晚會上完美地實現了自己的芭蕾夢想;在雪山遭遇雪崩時,馬小跳他們五個小夥伴不離不棄,互相救助,他們聰明勇敢、跨越生死的友情救助,相信也給每個小讀者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競選超級市長、創辦跳跳電視臺、探祕巨人城堡、救助受傷的動物等行動中,馬小跳、唐飛、毛超、張達他們更是羣策羣力、團結協作,譜寫了一曲曲友情的讚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友誼是培養人的感情學校,我們所以需要友誼,並不是想用它打發時間,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身上培養美德。”友情是使人類能獲得滿足感的一種基本感情,在真誠與關愛的基礎上建立的友情是促發兒童美好道德的關鍵,它會時刻給人以心靈的慰藉,讓孩子擁有人格上的獨立與自由,享受到精神上的健康與快樂。冉冬陽和梅小雅的友情醇香而悠遠;馬小跳等四大金剛的友情熱鬧而奔放;李小俊和戴安的友情純真而美好……雖不比親情的血濃於水,但它同樣神聖不可侵犯,它潔白得如同一張白紙,澄澈得如同一汪清泉,絢爛得如同一簇繁花,不摻雜任何功利因素,只是單純地遵從內心的真實表達。在真摯的情誼中,在快樂、自由的情緒得到滿足時,他們學會了理解、欣賞、信任,學會了分享、關懷、責任,學會了堅強、團結和勇敢,從而推動了自我的健康成長。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與祖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溫室中的他們,似乎早已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友愛與溫情在他們的成長字典中也只不過僅僅是一個單調的符號。情感教育讓孩子們改變以自我爲中心的思想,做到心有他人,讓愛與友誼伴隨在孩子的身邊,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加豐富,心理成長才能更加健康。

    三、尊重生命成長的情感教育

    兒童在生活中遵循的是快樂原則,兒童的世界是更符合人性的純真的世界。然而依照“現實原則”生存的成人,無時無刻不在壓制着兒童的天性,抹殺着孩童的純真。面對孩子的情感世界,不少家長煩惱着、困惑着;面對成人世界的世俗眼光,更多的孩子不得不躲避着、承受着。對成年人來說,兒童的世界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之所以說熟悉,是因爲成年人幾乎時刻與兒童在一起,而且成年人普遍都想當然地認爲自己瞭解兒童世界,認爲自己比兒童“高明”,常常以成人世界的既成規範來要求、約束兒童。殊不知兒童世界卻是一個陌生的世界,是與成人世界迥然相異的世界。“這些貌似瞭解自己孩子的家長,其實並不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這不僅是米蘭老師的感嘆,也是所有孩子的心聲。在整個人生的發展過程中,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與幼兒相比,心智各方面的發展相對成熟得多;與青少年乃至成人相比,少年時期的獨立思考和認識事物能力又遠遠不足。現實世界中的成人們都在呼喚“理解萬歲”,更何況處於社會化過程中的孩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