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水滸之柴進爲王 >第二十六章 垂拱殿議事
    日後張叔夜知道了這些事,感謝不感謝自己另一說,最起碼梁山法律系統有了真正敢做事的膽量了。

    “另外。”柴進突然開了口,但是他旋即又想到了什麼,看向宗澤道:“嵇仲……嵇仲缺少了個名頭。”

    張叔夜雖然兼管軍法處和民法處,但是卻沒有一個真正的名頭,讓兩處法律官員缺少一些底氣。但是柴進尚未稱帝,倘若給張叔夜廷尉或者大理寺卿的名頭,容易給一些野心家藉口。

    見柴進問了過來,宗澤沉吟片刻道:“要不……要不就叫大理院吧。”

    梁山有政務院、軍務院,這又來了個大理院,直截了當的表明三者行政級別是一樣高的。大理院還借用了大理寺的名號,簡潔明瞭卻頗有些滑不溜秋。

    柴進滿意的點了點頭,宗澤雖然被自己當做武將用,但是卻是的的確確的文人出身,這種事對他來說簡直是手到拈來。

    ……

    短暫的插曲沒有影響大軍的移動,又走了數裏之後終於與盧俊義部、史文恭部匯合。

    俗話說得好,兵到一萬無邊無垠,這足足八萬梁山主力往汴京城東一擺,足以令正在對峙的趙桓和完顏宗望心中驚慌。

    垂拱殿裏氣氛詭異,柴進與趙金福之事朝堂之上也略有耳聞,或許可以在此做文章,讓柴進的兵馬擊潰金兵,最差最差也不能與朝廷敵對。

    但是,這種事情涉及到皇家顏面,若是事情順利尚可,若是事情不順讓趙桓丟了面子,日後定遭清算。

    因此無人敢當這個出頭鳥。

    見沒人說話,趙桓暴跳如雷,大聲道:“爾等食國家俸祿,緣何這點事情拿不出來點主意?”

    金兵圍城已經快三個月了,勤王之軍遙遙無期,數十萬西軍被金兵死死的鎖在潼關以西,偏偏禁軍和京東、京畿路的兵馬也不堪一用,屢戰屢敗不說,還丟糧草器械無數,平白資敵,令宗望沒了後顧之憂。

    好在種師道倒是個能戰的,要不是其部麾下兵馬驍勇制住頹勢,只怕金兵一鼓作氣就要殺進開封府了。

    可惜的是,隨着河北被梁山拿下,河北兵也失去了戰心,若不是种師道、岳飛等人勉力維持,只怕這批嚮往梁山的兵馬早就做了鳥獸散。

    見沒人說話,京城四壁守禦使劉韐站了出來,大聲道:“陛下,柴進兵強馬壯,若是記恨朝廷與金兵一併殺來,恐城池難以維持……”

    劉韐是太學學生出身,元佑的九年進士,但是做事勤敏,眼光、能力、手段都不缺,更是被熙河路主帥王厚提拔,擔當陝西轉運使。

    後來西軍名將劉法被童貫害死,便是劉韐出手,整頓西軍,把西夏的進攻一步步給瓦解,因功被封爲徽獻閣待制。可惜的是劉韐的待制每當幾天,就遇到了金兵南侵。作爲少有知兵的文官,劉韐奉命出任京師四壁守禦使。

    見劉韐出言,宰相唐恪卻道:“劉將軍何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梁山賊子與金兵有不共戴天之仇,那梁山杜壆更是掘了金兵的老窩,他們如何也不能一起攻擊朝廷。依我之見,這柴進多半是想要撈一筆好處,或是給自己正名,或是討取一些金銀罷了。”

    唐恪是因爲主張割讓疆土、百姓,才被趙桓提拔爲宰相的,在他看來若是朝廷與梁山聯合,勢必與金人再無轉圜的餘地。到時候自己這個主和的宰相再無半點用處,如何自處?

    況且,他是真被金人打破了膽子。

    趙桓點了點頭,深以爲然。

    金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錢糧、人口,根本無意宋廷的江山。

    而梁山則不然,從燕雲、遼東、淮南、京東諸路梁山的動向就可以看出來柴進的心思,輸給金兵無外乎就是割地、賠錢罷了,倘若輸給梁山可是要了趙氏的命了。

    唐恪見趙桓點頭,洋洋自得的道:“以我之見,不如暫且答應金人的要求,由太上皇前往金兵兵營……”

    “住口!”

    見唐恪口出不遜,那廂裏深受趙佶提拔的种師道終於安耐不住,他大喝一聲,道:“你身爲國朝宰相,深受皇恩,怎可慫恿陛下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金人提出來的意見便是割讓河東路,然後賠償錢糧無數,但是有一個附加要求,那就是要趙佶前往金軍營中主持割讓事宜。

    唐恪冷笑一聲,道:“种師道你也有臉說出來這種話,姚平仲劫營之事尚未說清楚,爾真以爲朝廷法度是虛設的麼?”

    姚平仲乃是西軍名將姚古之子,因其悍勇過人被趙桓看中。姚平仲倒也不是個甘於寂寞的,他提議趁夜去劫金兵的兵營,或許可以扭轉戰局不利的局面。

    但是誰料想金兵卻已經暗中的了消息,直接將營寨讓了出來,讓姚平仲劫了個空。

    出了內奸這是大事,當時擔任守城大任的种師道和李綱都被褫奪了兵權,這才把兵權交給宰相何慄。

    但是何慄一點也不合理,晃晃悠悠根本沒有個守城的樣子,整日裏求神拜佛,令趙桓尷尬無比。無奈之下趙桓這纔將兵權交給劉韐,也正是因爲此事,劉韐才與唐恪、何慄等人結怨。

    种師道悲憤至極,姚平仲之計乃是姚平仲與趙桓二人定下的,他和李綱哪裏會知道?更別說泄露消息了。

    可惜的是定計是趙桓,出了事總不讓免了趙桓的職吧?只能讓李綱和种師道這兩個冤大頭擔責,這種鳥事上哪說理去?

    好在,趙桓倒不是個癡傻的,他若是就這麼不顧倫理道德的交出去趙佶,以後誰敢言忠孝?

    這會動搖國本。

    “太上皇年歲已大,殊爲不妥。”趙桓顏色冷峻的搖了搖頭,制止了唐恪的胡言亂語,但是心中卻依然有了一些後悔。

    這種人雖然被自己火線提拔,忠心十佳,但是能力不足,有時候容易出一些昏招。

    唐恪吃了一驚,他的本意是讓趙佶喫喫苦頭,也好鞏固趙桓的皇位,想不到管家竟然這麼反對,看來此計真的行不通了。

    此人的確缺少一些大局觀,若是趙桓真這般行事,天下人如何看趙宋?

    先有趙匡胤欺凌孤兒寡母,後有趙光義燭影斧聲,再鬧出來一出父子相殘,天家的顏面還要麼?

    這時,御史中丞突然站了出來,道:“官家,金人圍城,必然也已經到得了柴進帶領兵馬前來的消息,其態度應該會軟上一些,何不遣使問之?”

    “會之此言甚合朕意,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