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之帝國崛起 >第十二章 暢所欲言
    “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逃稅或少交稅的情況會存在,這就需要朝廷制定嚴密的稅收法,防止商人鑽空子,並且要認真貫徹執行稅收法。比如限制交易價格,就如紅木鏡,成本三十兩,考慮損耗等因素,可以五倍成本的價格進行銷售,如超過規定的五倍價格,則實行十稅五或更高的稅率。如果商人爲了少交稅,故意報低成本,兒臣覺得不會存在這種情況,前面說過了,限制交易價格,比如香水,成本十兩,納稅一兩,但可以賣到五十兩。如若報低成本,成本五兩,納稅五百文,只能賣二十五兩,父皇,換做是您,您怎麼選”?

    弘治帝恍然大悟,朱厚照說完。狠狠的灌了一大杯茶,弘治帝讚賞的看着朱厚照,在他原來的印象中,朱厚照整天貪玩懶惰,沒想到他懂得還挺多。

    “那農民賣糧還需納稅嗎?是算生產稅還是經營稅”?弘治帝繼續提問。

    “這個問題兒臣暫未想清楚,不過也有一點想法,糧食是重要物資,農民勞苦,辛勤耕作,兒臣建議一次性納稅就可以了,即是農民繳納了田賦,賣糧無須再納稅。爲了保證農民的利益,避免奸商欺詐,同時儲備糧食以作不備之需,兒臣建議由朝廷統一價格,收購糧食。一來可以保證農民利益,二來如遇災害,朝廷可以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三來可以抑制糧價,防止奸商哄擡糧價”。

    “照兒,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嗎”?

    “回父皇,兒臣近半年除了學習,閒餘時間翻閱古籍思考所得,說的不對的地方,請父皇斧正”。

    弘治帝讚許的點點頭,在這個年紀能想到這些已是不易,再次讓弘治帝感慨,弘治帝終是下了決心,扭頭對蕭敬說:“在乾清宮東閣,設太子位,以後所有奏章先由太子批閱後再呈給朕,還有,以後太子參與大朝”。

    弘治帝談興漸濃,又問了朱厚照多個時政,朱厚照根據後世經驗,結合當前實際情況,侃侃而談,弘治帝不時的點頭,眼中喜愛越是濃厚。朱厚照的很多想法都能讓人眼前一亮,提出的解決方案十分契合地解決了當前的難題。

    “照兒,你認爲海禁好,還是開海好”?談到最後,弘治帝忽然揮退左右,房間裏只剩下父子兩人,弘治帝問出了縈繞自己多年的疑問。弘治帝從東廠和錦衣衛獲知的消息,大明沿海城市每年都有人私自出海經商,且利潤豐厚,弘治帝得知後,一直在思考是否開海,並效仿宋朝設立市舶司進行了管理。

    大明海禁源於朱元璋,明初,由於有張士誠的殘黨、倭寇在沿海活動,因此朱元璋便實施海禁,“明祖定製,片板不許下海”,便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臺的。因爲朱元璋的小農意識,這種防備倭寇的海禁理由貫穿了整個明朝。但事實上從明成祖朱棣開始,海禁就如同虛設,三寶太監七下西洋,到民間的私自出海經商。

    而弘治帝翻閱前朝歷史時,對宋朝的經濟繁榮頗感興趣,兩相比較下,他認爲積極發展海上貿易的中晚唐和兩宋,沿海經濟都不錯,也沒見海寇的襲擾,也看到了禁海相當於砸了沿海百姓的飯碗。因此,他有心開海,但礙於朝中大臣的阻撓和祖制,弘治帝只好作罷。

    朱厚照詫異望了弘治帝一眼,弘治帝支持開海嗎?他稍微沉吟,組織語言。“父皇,太祖海禁是抵禦倭寇,保護沿海子民”。

    說完,朱厚照不再說話,這話模棱兩可,沒說清楚海禁好還是開海好。但弘治帝一眼就看穿了朱厚照的心思,低聲說:“成祖派三寶太監七下西洋,攏共耗費三千多萬兩,但...有數倍利潤”。

    朱厚照張大了嘴,歷史上對於三寶太監七下西洋的事爭論不休,很多人認爲明成祖耗費無數金錢只爲尋找建文帝,沒想到竟然有此密辛。弘治帝繼續說:“仁宗記載,洪熙年間海禁是因爲大臣阻撓,主要原因是三寶太監下西洋耗費由國庫出資,但收益進了宮中”。

    朱厚照點點頭,“大臣阻撓恐怕還有個原因”。弘治帝點點頭,“與民爭利”!

    大臣爲何阻撓,是因爲朝中大臣與地方上的士紳息息相關,很多朝中大臣的家族都從事海上經商的活動,他們深知如果朝廷開海,他們肯定無法與朝廷抗衡,因此千方百計的阻撓。

    原來父皇是想開海增加國庫收啊,本來開海的事情朱厚照是想過兩年再和弘治帝提的,現在既然弘治帝開口詢問,朱厚照也不藏着掖着了,“父皇,兒臣其實也有翻閱前朝書籍,有心瞭解前朝商業的發展”,弘治帝點點頭,從朱厚照賣玻璃和香水,弘治帝就明白朱厚照是看了相關書籍纔會有這種手段的。

    “父皇,兒臣前面說了,太祖海禁僅僅是爲了抵禦倭寇,這是因爲太祖大明剛立國,千頭萬緒,正是恢復元氣的時候,同時國庫緊張,無法再調兵去剿滅倭寇,因此太祖只好下令海禁。但今時不同往日,父皇執政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正是開海擴張的時候,而且開海有三大好處”。

    “一、擴充稅源,通過出海經商,抽取稅費,此爲開源;二、增加百姓收入,出海可以爲百姓增加收入,在現今大明,地少人多,可以讓無地可種的人們有新的選擇,不必耗死在土地上;三、海外有很多資源,包括熱帶作物,可以彌補大明糧食的不足,另外海外還有很多土地,現在大明人口越來越多,地越來越少,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進行人員遷徙。”。

    “當然開海也要準備周全,開海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兩個,一、開海後如何管理海商;二、開海後如何保護海上經商活動的安全;如果能解決這兩個問題,其餘的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那依照兒看,這兩個問題怎麼解決爲好”?弘治帝似乎有心考校朱厚照。

    “一、效仿前朝,成立類似市舶司的機構,管理海上經商活動,我謂之爲海關;二、水師,現在大明的水師規模太小,不足以應付未來開海後的各種問題,比如倭寇,不法商人走私逃稅等,兒臣認爲水師是重中之重,先擴充和訓練水師,打造水師戰船,時機成熟後再論開海”。

    弘治帝點點頭,心中已有計較,“照兒,開海的事先放一放,先行解決稅制,這幾天你擬個章程,元宵節過後,朕找三位閣老商議一番”,兩人再閒聊了一番,便起身回宮。見識過明朝的春節活動後,朱厚照進一步認識了大明,通過和弘治帝的談話,加深了對弘治帝的瞭解,對大明的改革更是充滿信心。

    擬製章程時,朱厚照一直在思考大明改革的事,究竟從哪一點開始改革造成的動盪最少呢?朱厚照思考很久一個是戶制,一個是稅制。戶制是因爲太祖時期方便人員管理而制定的,到了弘治十一年已經不太適用,主要是因爲大量土地被兼併,而商品經濟又有了較大的發展,使得朝廷官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力被削弱。不少農戶棄農從商。但如若貿然放開戶籍,大明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差事,必會產生新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人員失去管理,容易造成大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