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之帝國崛起 >第五十四章 戰事來襲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句話概括了文人的矛盾心理,文人爲什麼矛盾呢?因爲他們既想“得”但又不想“舍”,因爲有心無膽。縱觀古今,造反起義都是發生在當朝制度僵化,底層人們無法生存或生存艱難的時候。

    造反起義,說穿了就是一場人生豪賭,造反起義又與自身本錢有關。本錢特大的敢賭,一無所有的也敢賭。豪族敢賭,是因爲本錢大,輸得起。流氓敢賭,則是因爲沒本錢,輸不怕。同時造反起義也不是一蹴而就,先是有一小撥人作爲先行者,這一類通常是炮灰,很難堅持到最後,這一小波人主要是底層人們,風向暫時不清晰,豪族和文人前期是不會加入的。

    等到造反起義成爲一股風潮後,所有的人都受到衝擊,但凡有此類機會時,真正一無所有的無產者馬上就會行動起來,因爲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沒什麼害怕失去的。怕死?笑話!誰不會死?不就是死無葬身之地嗎?本來就買不起棺材,還何懼死後能不能安葬。身敗名裂嗎?本來就沒有名,趁着機會或許還能在歷史上留個影。不得好死,千刀萬剮嗎?活都活不下去了,還害怕什麼不得好死?

    文人可就三思而行了,文人都是聰明人,聰明人遇到事情,往往想法比較多,想得也比較細。等他把所有利益都想明白了,機會也過去了。即使還有機會,他們也不會帶頭造反。爲什麼?因爲文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產者,他們是有產階級,比豪族少,比流氓多,不多不少,處在中間很是尷尬。

    要他們拿這點小本錢去豪賭一把,捨不得也豁不出去。從他們出生開始讀書時灌輸的思想就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出仕纔是他們的終極目標。這種思想禁錮了文人造反,除非是真的沒有退路,纔會把自己賣給造反者。治世,則仕於朝;亂世,則仕於野。挑頭造反,則不可能。

    扯遠了,說回正題。明朝之所以以文制武,說穿了就是朱元璋害怕手底下的武將會學自己造反,而後龍袍加身,所以朱元璋坐穩天下後,就開始清理武將,相較於其他朝代,朱元璋的手段較爲激烈,這和他的出身有很大關係,小農意識不懂得權謀,也不懂得看透事情本質,所以明朝今日的局面,有很多的事在朱元璋時代就埋下了禍根。

    仇鉞有些悶悶不樂,似乎很介懷朝廷的做法,只是他位卑言輕,無法去改變現狀。於是對於埋伏韃靼的興趣驟減,心裏想着你們自己去折騰好了,我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就行。

    王守仁並未留意到仇鉞的心理變化,只當他是累了,於是溫和的說:“仇指揮若是累了,就先去休息吧,等我擬好作戰計劃再與仇指揮商議”。

    仇鉞揮揮手告別,回到自己的住所越想越是憋屈,妻子仇氏看到他這模樣,還以爲軍營練兵發生了問題,安慰他到:“夫君,士兵難教,夫君多耐心就是了,用不着生氣。這些士兵都是自始至終跟着夫君的,就像兄弟一樣,兄弟難免爭論呢,夫君作爲指揮,心胸應該開闊些”。

    仇鉞一聽,悶氣猶如澆了油,更是火冒三丈,“婦道人家懂什麼,我那幫兄弟我還不知道麼,我需要生氣麼?我看不過眼直接就操練他們了”。

    妻子仇氏被罵的莫名其妙,垂下頭沉默不語,仇鉞看了又很不是滋味,嘆了口氣說:“夫人有所不知,我並不是因爲士兵的事情。而是因爲憋屈,我想不明白朝廷爲什麼要千方百計的防着我們這些武人,讓那些不懂兵事的文官坐在我們頭上指手畫腳,真的是很憋屈,還不能說,只能自己生悶氣了”。

    妻子仇氏還當是上頭來人頂了仇鉞的位置,脫口而出:“那上頭來人頂了夫君的位置,夫君當何去何從?這指揮同知不是說世襲的嗎”?

    仇鉞搖頭說:“不是上面來人了,唉,怎麼說呢,也可以說是上面來人了。朝廷新成立的一支新軍,類似神機營,專事進行新式鳥銃。帶隊的將領聽說是前年的新科狀元,父親是朝中大員,呵呵,一個新科狀元竟然能委任爲新軍將領,真是笑話,朝廷這是把戰事當兒戲嗎?還有更奇葩的,我們陝西原來有一個督學,叫楊一清,聽說竟然被朝廷委任遼東總督,一個督學的文官竟然領兵作戰,朝廷豈有不敗之理,我現在算是明白了,爲什麼朝廷每每都敵不過韃靼,原來就是這些人在作怪”。

    嚇得妻子仇氏趕緊捂住仇鉞的嘴:“夫君別瞎說,這可是要砍頭的。算了,咱們過好自己的日子,朝廷那些事也不是我們能過問的,江山也不是咱家的,我們做好分內之事就好了,何必置氣呢”?

    仇鉞嘆了口氣,如果真如妻子所說,自己又何必爲朝廷拼命呢?不就是因爲自己的心還向着朝廷嗎?從兒時起,耳邊聽到的就是男兒當建功立業,報效朝廷,光宗耀祖。現在的情形是自己空有一身武藝和報國之心,卻無處安放。

    唉,一聲嘆息包含了多少男兒熱血,作爲一個邊關將士,仇鉞早就已經有了拋頭顱灑熱血,死於邊野、馬革裹屍還的心理準備。只是朝廷的做法讓邊關將士越來越寒心,衛所腐敗,將領無能,還與監軍坑壑一氣,剋扣軍餉,每年朝廷數以十萬計的銀兩就被他們以各種名目揣入個人腰包,在這種情況下邊軍還有什麼戰力?還怎麼與韃靼戰鬥?不是仇鉞不想明哲保身,但看着邊軍墮落成這樣,作爲血肉男兒,真的是很痛心。

    罷了罷了,就這樣吧,自己位卑言輕,還是不要惹這麼多事,就如妻子所說,做好分內事,無愧於心就好了。仇鉞打定主意後,和王守仁日常接觸中不冷不淡,沒有了前些日子的熱情,對於擊發槍也是興趣缺缺,每天按照兵部制定練兵規則操練士兵。王守仁也感覺到了仇鉞那種明顯拒人於外的感覺,只當是仇鉞不想和自己過於接近而已。

    私底下,王守仁還是派了偵察兵在暗中觀察仇鉞練兵,同時也在暗中和衛所的人打聽仇鉞的爲人作風,王守仁這麼做從心底上說是不放心仇鉞和邊軍,害怕他們給韃靼通風報信。若是因爲自己疏漏,壞了大事,那真的是萬死難辭其咎。

    很快到了四月,王守仁還沒等到楊一清的來信,淡定的心情開始慢慢焦急。直到四月初十子夜,城外傳來陣陣馬蹄聲,不一會,一小隊人馬來到城樓下嗎,高聲呼叫“王守仁大人”,守城官兵看到來人的裝束和城內新軍一樣,趕緊派人通知城內新軍,王守仁聽聞後,趕緊來到城樓上,一問是第一批新軍的偵察連的連長莫飛,等莫飛進城後,來不及寒暄,莫飛從懷裏遞來一封信遞了過去,快速的說道:“報大人,剛剛發現韃靼的足跡,衝着榆林衛的方向,楊大人命令你等點齊人馬,迅速支援榆林衛,楊大人會在後方截斷韃靼的後路”。

    王守仁匆匆看完信後,深吸一口氣,對身邊的秦高義說到:“秦團長,馬上集合軍隊,迅速開拔。我帶軍隊先趕往榆林衛。你留下帶着六團負責後勤物資輸送,讓仇指揮協助你押送物資,隨後趕到,路上不得延誤,隨時保持聯絡”,扭頭對守門百戶說:“現在軍情緊急,請速去通知仇指揮,告訴他,若是延誤軍情,休怪我不講情面”。王守仁拉住莫飛邊走邊問:“莫飛,現在榆林的情形如何?你們有沒示警”?

    莫飛表情嚴肅:“沒有,我們隱蔽在河套平原,不敢過於接近榆林,怕暴露了。這次韃靼人數衆多,楊大人估計火篩和小王子部收到陝西天災的消息後,應是傾巢而出,趁機劫掠。現在榆林不太樂觀,榆林雖爲九邊重鎮之一,但上下早已壞透,應不是韃靼的一合之力,楊大人的意思是準備放棄榆林衛,讓韃靼深入腹地,而後在延安府前一舉殲滅韃靼”。

    “放棄榆林”?王守仁喫驚的看着莫飛,莫飛鄭重的點頭。王守仁艱難的問到:“你可知榆林有多少人嗎”?

    “知道”,莫飛痛苦的閉上眼睛:“參謀們都勸過楊大人,但楊大人說了,榆林衛的官兵自知不敵韃靼,自會退卻至延安府,在延安府重新組織防線。對我們來說,是天賜良機。既然機會難得,就要做到以絕後患,要徹底的打痛韃靼,至少可以還邊關十年平靜”。

    “這...楊大人是否請示殿下”?

    莫飛搖搖頭說:“楊大人說這等惡事無需請示殿下,一切罪責他會一力承擔,我們只需按照他的命令行事即可”。

    捫心自問,王守仁自認若是身處楊一清的位置,自己是沒辦法做到如楊一清那般鐵血,爲了戰爭的勝利而忽視榆林衛的幾萬將士的生命,榆林衛一破,後面是無遮無擋的平原,韃靼可以一路通暢無阻的殺到延安府,延安府要是被韃靼攻破,後果不堪設想,韃靼往西可以繼續前進威脅西安府,往東北方向可以攻打潼關。

    潼關過了就是山西風陵渡,再往後就是京師,想到此處,王守仁頭皮一陣發麻,楊師傅啊楊師傅,你想到這個後果了嗎?若是韃靼真的直奔京師而去,你我二人怕是萬死難辭其咎。若韃靼真的圍困京師,將來即使打了勝仗,依然難逃重責,若是處理不好,輕則丟官和身敗名裂,重則丟了性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