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之帝國崛起 >第五十六章 治國理論
    楊廷和看着朱厚照,不明白朱厚照是真的不懂還是故意考校自己,好一會,楊廷和眼神閃過一絲決然:“殿下,若想避免這種情況,要麼是朝廷的賑濟能撐到百姓到秋收,這種方法估計難以爲繼,朝廷負擔不起。要麼是殺一儆百,朝廷下旨,若有豪族在這種情況下巧取豪奪,朝廷重拳出擊,這樣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朱厚照笑了笑說:“殺一儆百?雙方買賣你情我願,觸犯大明律哪一條了?再說了朝廷能下這道旨意嗎?這不是逼着那些地方豪族站在朝廷的對立面嗎?就算他們表面服從,暗地裏呢”?

    楊廷和淡淡的說:“殿下,非常時期可以行非常手段,就好像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樣。至於罪名?地方豪族經營多年,屁股上多多少少總有些不乾淨”。

    朱厚照擺擺手說:“不妥不妥,朝廷若用這種下作的手段,那不是和那些豪紳一樣了嗎?這樣只會不得人心,也會讓朝中大臣感到心寒。不過你的憂慮是對的,說明你已經站在朝廷和百姓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了問題不去想辦法解決。你的辦法只能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其實有沒有災難,按照這樣的情形下去,底層百姓的土地遲早都會被兼併,這是歷朝已經驗證過的結果。那我們反過來想想,爲什麼百姓一定要耗死在那一畝三分田上呢?你想過這原因嗎”?

    “因爲地裏有產出,可以養活一家老小”。

    “是啊,產出。只要有產出就能養活一家老小,那麼我們爲什麼不爲百姓尋找一份出路呢”?朱厚照似乎自言自語又似乎是在引導楊廷和的思路。

    楊廷和閉目思考了一會,忽而張開眼睛,迸射出光芒:“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了,就像是西山的工匠,他們無需耗在土地上,土地對於他們可有可無,因爲憑着他們的手藝就可以養活一家人了”。

    朱厚照笑了笑說:“這是其一。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你多看看歷朝歷代的歷史就明白了,歷朝歷代之所以不過兩百年就會崩潰在於制度僵化,階層固化,底層人民無法通過自身努力獲得上升的渠道,這是最致命的,所以纔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說法。我朝自太祖以來壓制工商業,所以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土地上,但土地就這麼多,慢慢就演變成了大魚喫小魚,土地不斷兼併,老百姓手上就沒地了,生存也就沒有着落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解放老百姓,要讓大家的眼光從土地上移開,譬如陝西,現在大災,朝廷若想盡快完成善後工作,其實很簡單,以工代賑就行”。

    以工代賑?楊廷和不明所以的看着朱厚照,朱厚照說:“你剛纔不是說百姓流離失所嗎?那就讓官府出面,招收一些人手進行房屋修建,不要再用那種木製房屋,用水泥。開辦水泥廠需要人手吧?這樣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然後修建房屋,道路等等,不就可以達到以工代賑的目的了嗎?雖然短期朝廷會有較大的支出,但從長遠看還是有很大利益的,修好了路,商業往來就繁華起來了,朝廷可以通過稅收彌補賑災的花費,不過時間久了一些而已”。

    楊廷和若有所思的點頭,朱厚照談興漸濃,“其實現在我朝面臨的問題歸根結底就在於‘沒錢’,而最後導致的結果都反映在底層人民身上,所以他們會變成流民,他們對朝廷沒有什麼感恩。這是朝廷的錯,所以我纔要去改變現狀,第一步是稅制改革,先把底層人民的第一道枷鎖打破,以前朝廷的稅收完全取於農稅,商稅幾乎不存在,朝廷的收入非常單一,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本宮第一步就是要改掉稅收制度,現在已經在保定府、京師開始實行,明年應該可以推廣至天下,兩年後朝廷的收入應該會大有改觀”。

    朱厚照頓了頓,伸出兩根手指說:“第二步是戶政改革,這是底層人民的第二道枷鎖,太祖制定的戶政在當時是極好的,但時移世易,現在已經扼殺了人民的生存之路,所有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他以後的路,換做是你,你覺得這人生還有意義嗎?底層人民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擺脫這個枷鎖,軍戶永遠是軍戶,匠戶永遠是匠戶,這是對人性的侮辱。人之所以能成爲萬物之靈,就在於人會思考會創造,但現在的戶政鎖死了底層人民,讓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所以本宮第二步是要改變戶政的弊端,讓人民自由流動,讓他們看到希望,這樣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了,剩下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底層的人民選擇多了,生存就不再是困難的事情,大家都能喫飽飯穿暖衣,誰還有心思去做流民去造反呢?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所有的制度都不能僵化,要懂得調整,每到一個階段就會出現新的問題,這是很正常,所以朝廷要看到這些問題而後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要整天說祖制不可更改,本宮認爲除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條祖訓不可變之外,其餘皆可變”。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啊,每道食材就如新問題,而廚師如何烹飪就是解決方案;如何烹飪講究的是廚師的技巧,解決問題也是講究方式方法,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屁股決定腦袋去解決問題”。

    朱厚照的理論,如一道閃光劃過楊廷和的腦海,他站起身對着朱厚照深深拱手:“多些殿下點撥,請問殿下,知道了問題,如何制定解決方法呢”?

    朱厚照腦海呈現出後世太祖曾經說過的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笑着說:“楊師傅,本宮想問問,你有多久沒有去深入瞭解民間”?

    楊廷和羞愧的低下頭:“自從來了京師,就很少了”。

    朱厚照不置可否的點頭,意味深長的說:“楊師傅,若你真的想一展心中抱負,還是多去民間走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解決問題亦是如此,不能光靠着偏聽偏信去制定方法,要去調查瞭解,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妨告訴你,大明以後的中樞必須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光靠做文章或者人脈絕不可能進入三品大員序列,這是鐵律”。

    楊廷和臉色倒沒什麼變化,他從西山走過一遭之後就明白太子殿下以後登基了只會重視幹實事的人,那些做文章花團錦簇和誇誇其談的人絕不會在太子殿下受寵。所以此時此刻聽到太子殿下未來的規劃,他一點都不覺得驚訝和震驚。

    楊廷和笑着說:“殿下,我正打算向你求一職位,希望殿下成全”。

    “哦?說來看看,你要什麼官職”?

    “殿下,臣想要成爲西山的吏員,如林吏員般”。

    這下倒是讓朱厚照詫異了,朱厚照不解的看着楊廷和:“你確定”?

    楊廷和堅定的點頭:“我確定,這段時間有空我就去西山呆着,看到了以前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也學到了一些知識。既然楊一清大人和王守仁狀元都可以拋開身份沉浸在西山裏,我相信我也可以,而且我還看到了一些他們不曾看到的事情”。

    朱厚照來了興趣,他笑着問:“楊師傅看到了什麼呢”?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殿下在西山召集這麼多工匠,並不單純是爲了賺錢,而是爲了推進格物致知;二、殿下在西山的施政方式和朝廷的不一樣,有些像是無爲而治但又不同,具體我現在還說不上來,但西山給我感覺就是殿下的試驗地”。

    呵呵,看來楊廷和還是有點水平的,楊廷和是天才必須的承認,但不是聖人,楊廷和的缺點也很明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容於人。朱厚照看着楊廷和不禁想起了另外一個人,王瓊。王瓊,現在應該是河南參政,治理朝政的能力和楊廷和不相上下,但王瓊這人很奇特,說他沒有節操吧,他又通過巴結江寧、錢彬獲得官場上的晉升;說他沒有節操吧,他又敢於拒絕寧王朱宸濠的賄賂。但不可否認,王瓊確實非常有才能,無論把他放在哪個位置都可以做的很好。

    楊廷和、王瓊兩個不世出的人才,再加上彭澤、王守仁,如果幾人可以攜手匡扶朝綱,共同輔佐武宗,可以成爲一代傳奇內閣,大明朝的國運說不定會日益盛隆。可惜終究都敗在了一個“鬥”字上面。無休止的內耗最終讓弘治中興成爲過眼雲煙。而兩人的鬥爭也在明朝官場埋下了不可逆轉的禍根,就是把官場鬥爭明面化,明朝自此開啓連綿不絕的文官內鬥,最終,內耗埋葬了明朝。

    朱厚照看着楊廷和,動了動嘴脣,本想提點一下他,後來想想自己的年齡,再考慮到楊廷和是自己的老師,朱厚照改變主意,笑着說:“那就委屈楊師傅了,本宮會讓大用安排好的”。

    “殿下,你就不擔心陝西嗎”?臨走之際,楊廷和突然開口問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