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百年爭戰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
    第一百七十三章西捻軍窮途末路(4)

    1868年5月21日,左宗棠、李鴻章於德州桑園把酒言歡,晤商甚爲投契。

    李鴻章道:衆人皆惑於僧邸、張公樹珊、彭公毓橘之前車,惟左公提師尋賊,一往無前,敢爲人先,鴻章佩服之至。適值雨季,直魯平原,千里泥潭,賊之悍騎之優勢,蕩然無存。吾意,南以黃河,西以運河,東以大海,北以減河,設長圍以困之,就地圈制。郭松林、楊鼎勳、宋慶、張曜等軍,躡蹤而逐,大事可成。

    左宗棠道:李兄業已剿除賴捻,自是胸有成竹。張捻鑑於賴捻之滅,晝警夕惕,一聞圍扎,即拼死力衝突,飆疾如風,轉瞬即逝。若不盡遣遊師躡蹤追剿,賊復伺機竄擾完善之區。

    李鴻章道:左公真乃心細如髮也。鴻章意,北段,可由潘鼎新鼎軍、崇厚之洋槍隊聯合護守,復掘滄州之捷地壩,引運河水入減河,水、軍並用,嚴扼張捻北上;南段,嚴密封鎖黃河各渡口,北岸船隻,一律調至南岸,由山東官員帶隊把守;東段,嚴禁漁船下海,防賊渡海竄溢;西於張秋,引黃河水入運河,兼以淮軍、魯軍、皖軍分段防守;爲防患於未然,左公督率劉松山、郭寶昌等,嚴扼運河以西,爲吾等諸軍最堅強之後援。

    左宗棠道:李兄胸納山川溝壑,左某謹遵。

    李鴻章道:最捷之法,乘黃河伏汛,縮地圈扎,以運河爲外圍,馬頰河爲裏圍,將西捻壓縮於馬頰河以南、徒駭河以北之狹長地帶,堅壁清野,使賊無所食,爾後圍而誅之,大事必成。

    左宗棠道:將賊逐於馬頰河、徒駭河一帶,圍而殲之,自是好事,然其地過於狹窄,務必防賊復溢。

    張宗禹率西捻殘軍攻擊天津不成,復又南下入魯。時值夏末,陰雨連綿,黃河、運河、徒駭河河水皆漲。張宗禹駐足高唐,望水而嘆:十年之前,天兄開芳北伐無成,戰歿於此;莫非吾等復又復重此道?吾命由我不由天,大軍速越徒駭河,逃出昇天。

    左宗棠查觀戰局,奏曰:逆賊無力得逞於南,必仍肆志於北,若靜待賊至,必然措手不及。臣與劉松山、郭運昌、喜昌馬步數軍,雖暫時分擔減河、運河之防,兼資休養,但分析賊情,不久必然北竄,還可變圍追之軍爲攔頭橫截,對於剿局不無幫助。

    慈禧太后聞奏,怒曰:圍追堵截月餘,西捻尚未蕩平,現一月限滿,仍復奔竄自如,左宗棠、李鴻章追截無力,兩皆交部嚴加議處,著授盛京將軍都興阿欽差大臣關防,馳驛前往督剿。

    李鴻章接旨,不以爲然,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皇太后安知魯地戰事!京師距此,六百里之遠,都興阿未至,張捻或已自斃,傳吾軍令,劉銘傳總統追剿圍堵大軍,務必滅張賊於魯北之地。

    西捻軍野無所食,屢突不成,其境倍窘。8月上旬,張宗禹等突圍至德州桑園,強渡運河不成,復北上直隸,又爲河阻,無奈再趨山東高唐、博平。

    8月16日,西捻軍由高唐、博平疾趨東昌,半途與劉銘傳、郭松林、潘鼎新、宋慶、張曜部遭遇,幾番廝殺,兩千西捻殘軍大部戰死,張宗禹悄穿徒駭河,突圍而出,查點人馬,僅餘一十八戰騎。

    張宗禹嘆:吾等由秦入魯,乃爲援救遵王矣!事權既一,千里連營,秋高馬肥,惟望一呼而渡;不意既阻於黃河,復厄於秋雨,天時地利同時失之,此乃事之突如其來者,非盡於謀之不預也。

    衆人齊呼:此生已矣,十八年後,再附梁殿麾下,殺妖斬魔。

    張宗禹道:路未窮盡,此生未了,諸位兄弟且再隨吾,入豫赴川,重整天國。

    張宗禹言罷,督率18戰騎,連夜奔走,三更時分,摸入荏平境內一村落內,倶尋地酣睡。

    翌日清晨,衆人夢醒,獨不見梁王身影,尋遍四野,徒駭河邊,僅餘張宗禹之雙履。

    西捻軍滅,李鴻章速即上疏:官軍業已全殲西捻匪衆,賊首張宗禹亦已投水自斃,微臣謹將大概情形,先行馳奏,以慰宸廑,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鑑。

    左宗棠知悉,甚忿,不以淮軍殲賊爲然,亦不上奏請功,以生要見張宗禹之人死要覓張宗禹之屍,督軍四出,多方搜剔,。

    賴、張二捻皆滅,兩宮喜泣,速諭內閣,賞還李鴻章黃馬褂、雙眼花翎,賞加太子太保銜、協辦大學士,補授湖廣總督;賞加左宗棠太子太保銜,撤銷歷次處分,與丁寶楨、英翰等一併交部照一等軍功議敘。

    左宗棠接旨,甚忿,不以淮軍殲賊爲然,以生要見張賊宗禹之人死要覓張賊宗禹之屍,督軍四出,多方搜剔。

    李鴻章怒氣沖天,致函曾國藩:此次張捻之滅,天時地利人和實兼有之,袛一左公齕到底。其人阿瞞本色,於此畢露,不知胡文忠公當日何以如許推重也。

    鴻章函罷,復再上疏:捻逆倡亂已歷十數年,雖未多據城池,其善攻善守亦不及粵匪,而剽悍善戰實過之。

    現任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接辦年餘,謀定後戰,雖未立見速效,而長牆圍制之策,實已得其要領,臣得變通盡利以竟全功,實自曾國藩開之。且自回任後,事事與臣和衷共濟,籌餉籌兵不遺餘力,忠懇之誠無間去留。

    現幸仰託聖主威靈,中原底定,可否分別加恩以慰忠藎?此外凡剿捻以來文武大員,諸色官吏,因公犧牲,爲國捐軀,沒於王事者,可否飭部查明一律推恩,用廣皇仁而作士氣。

    兩宮接奏,迅下諭旨,加恩賞賜曾國藩一雲騎尉世職。

    曾國藩接旨,亦多感慨,致書李鴻章曰:自去秋以來,波瀾迭起,疑謗不搖,寵辱不驚,卒能艱難百折,了此一段奇功,固自可喜,德力尤爲可敬。

    西捻軍完滅,朝廷賞賜甚優,左宗棠悶悶不樂。

    劉松山等一再懇勸。

    左宗棠道:剿除張捻,乃吾皇恩賜極大之重任,奈何屢失戰機,到頭卻爲他人作嫁衣裳。

    劉松山道:戎馬倥傯,戰事無常,左帥已盡全力矣。

    左宗棠道:以河圈制,遊師追剿,本吾與李鴻章既定之策,然李氏以統軍之權,盡遣淮人角逐,吾師惟有作壁上觀,望賊興嘆。吾非伸秦師而抑淮勇,然李氏前後所爲,確屬好大喜功,矯揉造作。

    是日,左宗棠再奏:伏思逆捻乘冰橋過山西,臣疏於籌劃思謀,咎無可辭;追賊于山西、河南交界,未能早日完事;待賊逆竄擾山東,窺探天津、直沽,臣且防且剿,又未能於限定之日殲滅逆賊,臣之調度無方,已可從中窺見一斑,伏乞皇太后皇上收回成命,則臣稍收憂憤之心。

    兩宮接左宗棠奏章,又諭:左臣千里追剿,勞苦功高,着毋庸議。陝甘軍務緊要,左臣宗棠務必統率劉松山、郭寶昌、喜昌等軍,由晉渡河入秦,節節掃蕩鄜州、延安、綏德、榆林等處茴匪;左臣入秦之前,先行進京陛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