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祀 >51、天子言祖宗江山、勳戚稱今上慧智
    是故皇帝之言,則必有深意!

    即使本無深意,然聽着亦以此言當有深意。

    揣摩上位者心思,乃官場必備之技,若連這點心眼尚無,何必廝混官場?

    向使天朝職場,諸如此類,喜歡揣摩上司心思,蠅營狗苟之輩數不勝數,而在古代官場,更是習以爲常!

    既然會揣摩皇帝心思,那麼如這等官腔話語,則實屬正常之事。

    朱厚熜問今域中何人天下,而衆勳戚則達今天子之天下。

    此一言一答,俱有深意。

    然勳戚以爲皇帝潛在意思,乃是問勳戚是否效忠天子,是故纔會答陛下天下,則潛在意思乃是表達“今天下皆爲陛下所有,我等自是無命不從”是以附和朱厚熜。

    勳戚在朱厚熜召見之時,有些心眼之輩,也早已揣摩出皇帝此番召見,所謂何事!

    思來想去,最後也惟有是拉攏自己而已。

    畢竟勳貴素來不插手朝政,只要皇帝、文官不太過分,將所有勳貴驅逐京營、五軍都督府這些世代衙門,這些人便關着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不管朝廷風起雲涌。

    惟有朝廷有命,這才動身出來效忠一番!

    其餘大多時間,則在家中放貸、造寶鈔、倒賣官鹽、兼併土地等事,其餘之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可今日皇帝已經發問,則證明再也不可能含糊其辭過去。

    勳戚能量是足夠龐大,無任何一人可以小覷。

    但並非就有不死之身,皇帝若想解決,並不會太難。

    更何況還是在有足夠藉口情況之下。

    是乎徐光祚首先便回答朱厚熜所問,且奏答的四平八穩,毫無漏洞可言。

    畢竟大位已定,勳貴也無其他選擇,難不成真做亂臣賊子,企圖廢帝而另立新君?

    即使真想要廢帝輔政,那也需要到江西悟道一番,接受聖地洗禮,而不是腦袋一拍,就決定此事。

    而且在勳戚看來,完全無此必要。

    皇帝自入繼大統以來,屢施仁政,剪除閹宦,廢黜東廠,厚待羣臣,對於勳戚也是秋毫無犯,一切朝政也處理的井井有條,如此又何必多此一舉,廢立君主?

    難不成下任天子就能比今上更好?

    如果不能,難不成還連廢三帝之後,不在暫時不立天子不成?

    且自從三大案之後,整個明代勳戚都知曉,想要活命就得老實,能不做之事堅決不做。

    至於後來奪門之變之後,則更是讓皇帝乃至百官,皆對其忌諱莫深。

    故而多年以來,皇家對於勳戚也是且用且防,在每次換天子之時,皆會用文臣、寺人、武將以及能夠先壓住勳戚之人。

    等待事態明朗,確定這些人不可能,再有實力發起暴動之時,再行啓用。

    時間一長,勳戚也算看明白,皇家對其既用且防,因此變得更加老實,維持着北京五軍都督府、南京守備、河流漕運這些重要地方,其餘的一概不涉及。

    只要不將手塞進禁臠,也不卸磨殺驢,衆人也極爲老實,誰當皇帝就效忠何人。

    歷代皇帝也看出勳戚老實,不願插手任何事物,也就順水推舟,隨了大家的意願。

    哪怕在京營全部廢掉,然也僅僅只是遣派文官,進行幫助性、指導性管理,而非將所有勳戚清理出去,真正改變京營狀況。

    這樣大家等於一拍兩合。

    勳戚不願冒險,故而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只要不意圖清理勳戚,他便毫不猶豫說出效忠之言。

    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是故在其眼中,大明只有一個主人,那便是今上。

    至於誰做君上,自有皇太后以及朝臣決定。

    然而朱厚熜之意,並不是只單單此問,由此在勳戚異口同聲回答之後,便搖搖頭,接着就娓娓道來:“非也!天下乃祖宗所傳天下,乃是祖宗託付於沖人,我勉爲其難克承大統。”

    若說勳戚先前之言是打官腔,那麼此時朱厚熜之言,則更是官腔典例。

    談祖宗天下,有什麼用?

    祖宗都早已化成骨灰都不剩。

    至於所言祖宗託付與他,其勉難承繼國家,則更是扯淡。

    天下誰人不知?

    今上龍椅,乃慈壽皇太后與楊廷和商定,雖未經過與六部商議,然科道也未曾反駁。

    這於祖宗有何干系?

    唯一干系恐怕也只是《皇明祖訓·法律》當中:「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之文,與血脈之恩罷了。

    最後一句勉強繼位,則更是虛僞至極。

    若果真不願爲帝,現在足可內禪皇位,傳給皇室有的之人,又何必一再打擊楊廷和?

    但這些話,沒人敢說出口,朱厚熜之言,更無人反對,然而還需引以爲然,附和君言:“聖人慧智絕人,臣等蟲豸之輩,無法體會聖心,今聞萬歲爺教誨,彷如醍醐灌頂!

    祖宗之德,澤被萬世;肖小沐恩,銘感五內。大明社稷,永祚興隆;陛下江山,如日中天!”

    這些話語早已熟練非常,是故能在第一時間,於皇帝一唱一和,免得皇帝曲高和寡。

    若皇帝之言無人附和,顯然只會置聖天子於尷尬之境,是故勳戚無謂,能否體會真正用意,但只需要磕頭隨和即是,至於其他並不需要理會太多。

    官僚所認爲的中庸,那便只有六字真言“多磕頭少說話”。

    此處磕頭亦可認爲,需要懂得追隨上司心思,少說話,亦可解釋爲發發表與衆不同言論。

    蓋若不隨上司心思而行,早晚會被消磨掉最後一絲寵幸,若多發表與衆不同言論,在其心中則必然屬於犯忌。

    說話只有上面人才能說話,下面人是需要跟着做,如何做好就是。

    畢竟規矩都是上面人在制定,而非是下面人給上面人設定。

    如果自己多說與衆不同言論,且不說同僚是否嫉恨,便是說的對,心情好時會認爲指導有功,心情若不好,則會認爲“你在教我做事?”

    當一盆墨汁澆下,任何一個白點都會變得那麼顯眼,那麼面目可憎。

    官場講究和光同塵,不需要標新立異,墨畫裏面不需彩色顏料。

    連面對普通上司尚且如此,面對皇帝又如何不順其心,聽其言?

    若說吏部執掌官帽、刑部執掌性命、戶部執掌俸祿,那麼皇帝則可以執掌一切。

    不能討好皇帝,在場之人恐怕明日就會有人被褫奪官爵,而且文官還喜樂見聞。

    可若馬匹拍好了,指不定明日就會加官進爵,保住自己現有地位。

    哪怕蠢如張鶴齡、張延齡二人,也知討好張太后。

    二人雖不知皇帝已然非其嫡親外甥,但其知曉,姐姐可以幫助自己,繼續榮華富貴!

    他只是蠢到,不知今天下何人做主,但並非不知,如何才能繼續榮華富貴。

    兩個蠢笨如驢的國舅都知道,如何保證繼續富貴,其餘人又如何不知?

    論年齡除皇帝之外,能比這兩位年齡還小者,並不多。

    這些人更是經歷無數,於“鑽營”二字,更可謂是爛熟於心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