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 >第八三三章 無極甄氏
    大將軍之言,驚天地震寰宇,擲地有聲,霸氣側漏,胸懷天地宇宙之機也。

    驚的廖化奉若神明,當真大丈夫矣。

    收攝心神,他一頓猛誇,直到被大將軍踹了一腳,這才問道:“大將軍以爲,眼下該如何安排?”

    “伐山造屋,交通水利,春耕器具,戰甲兵戈,入山獵獸,萬事皆以過冬爲主。凡此種種,還需安排?”

    大將軍搖頭笑道,“知汝是問烏桓之患,我等北上,使烏桓不得已往更北,前番來軍,乃遼西部單于。其兵三萬,定然乃各部單于之合軍。否則我等北上,斷無如此順利,其必阻我等。遼東烏桓不過五十萬,縱是男丁皆兵,又能有兵幾多。

    廣武守昌黎,威武守房縣,興武守綏中,昌黎之戰,多剿兵甲戰馬,吾當再練兩千騎。如此四千騎在手,待到雪落之時,將往烏桓主力之所在主動尋戰,敵衆我逃,敵若我打,行冠軍侯之舊事,搶掠糧食物資,就食於敵。

    待到來年春耕之前,當盡取房縣、無慮城(北鎮),昌黎之廣武,當兵進二百里,佔無慮山(醫巫閭山)北脈山口(阜新市)。如此進可攻,退可守,明年當一戰而定,無患北方蠻夷也。”

    見廖化立正,想要請命,王言繼續道,“待兩千騎練好,彼時由汝領軍尋戰。汝當練好本事,莫負吾望。”

    得了準信,即將擔當重任,廖化屁顛的走了。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現在王大將軍手下亦無大將,廖化識文斷字,雖說不上一點就通,但有幾分悟性,自然也要好好培養。

    如今破敵烏桓三萬兵馬,算上房縣之地,以及零散之兵,有近四萬之數。損失至此,烏桓短期難聚大軍。畢竟烏桓內部同樣不合,都是一樣的,哪裏都是窩裏鬥。丘力居定然要聚兵再戰,但此番他大損兵馬,其餘幾部單于必然不服,縱然強聚兵馬,亦是各自爲戰,不足爲慮。

    此時不宜輕啓戰端,因爲那是在逼迫烏桓幾個單于過早的聯合。而綏中、徒河、昌黎以及半數房縣已經在手,如此四地,已足夠安置當今二十七萬軍民。

    待取得房縣全境,阜新全境,來年春耕,按照此時的畝產三四石的水平,按照兩千年後各市統計的耕地面積,大約兩千萬畝的耕地,當然後世之畝大於當今漢之大畝,現代一畝666平米,漢之大畝約470平米,王言按照大畝分地,也就是說,耕地數字還要在兩千萬畝之上,再上浮百分之三十,那就是奔着三千萬畝去了。

    當然,這麼多的耕地,現在肯定沒有全部開發,還需要墾荒,但是隻要半數之地,再加上他的漚肥增產之法,忽視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差不多能收穫五千萬石糧食,一石三十公斤,差不多相當於現代一百五十萬噸糧食。足夠他手下二十七萬軍民,人喫馬嚼一年之用,甚至還能有些餘糧。

    這時候人們的飯量,絕非現代人可比,真敞開了喫,八九歲的小不點兒,估計一頓都能造二斤,成年人自不必多說。

    主要原因在於,這時候人們沒有其他的喫食,就是五穀,鹽都是靠醬菜,哪裏有什麼像樣的菜。至於肉食,那就更不必說了,都喫上人了,還說什麼肉。

    諸侯打仗奪天下,並沒有死太多人,還是那個道理,只要不殺俘虜,只要不殺俘,即便算上要命的併發症,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發生兩萬打兩萬,死兩萬的情況。

    之所以從漢末五千多萬人口,到三國歸晉之時的七百多萬,還是有各種災。打仗有病災,種地有天災,打仗死人多了有瘟疫,而且各諸侯不恤民力,打崩了自己的財政,就靠誰持久,哪有功夫體恤民力。

    即便素有良名的劉備,人口也從大亂之前的五百餘萬,到劉禪投降之時的百萬人口。自董卓之亂開始,到三家歸晉,不到百年。

    三國是豪族世家的舞臺,是他們的浪漫,不是一死一大片的人民……

    所以雖然耕地、產出數字很龐大,在現代甚至能供應千萬人口一年的主食所需,但在這個時代,也就那麼回事兒。

    這也是王言爲什麼不擴張地盤的原因,這麼多的人,連軍隊都一起集體耕作,春耕之時能種的地也就是那麼多,要那麼多的地盤也沒用。

    雖說擴張地盤,可以收穫許多烏桓人口,但現在他都研究着搶人家的糧食,補充自己人的過冬消耗呢,怎麼可能佔據地盤,再供養烏桓人口。

    事實上即便他開春打崩了烏桓大軍,也不會去吞併他們。他只種地,地不夠用纔會向外擴張,地種到哪,他大軍就打到哪。

    如此種地,有餘糧,增人口,地不夠,擴張,種地循環往復,便足夠了。戰爭,是爲發展服務的,沒有收穫的戰爭,收穫了但是不多的戰爭,不如不打,使大軍屯田種地都比那個強,不死人還有收穫。

    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王言沒有做別的,一來處理內政,各地往來視察,二來操練兵馬,再練兩千騎兵。養馬的耗費,不比人少。這一冬天,把他手下的四千軍馬放出去,既鍛鍊了戰鬥力,又破壞了烏桓的修養,還養活了這些人馬,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要多做。

    整個的治下之所,就是一個大工地。黑煙滾滾,煙塵漫天,經過數萬青壯的努力,山都砍禿了。因爲現在深秋,已經很冷,不僅要蓋房子,還要準備劈柴取暖,每日喫食也是大鍋飯,對於木材的消耗量是相當驚人的。

    大軍都不訓練了,每日砍樹,搬數,當做打熬身體。磚窯,鐵匠的爐子,練鐵的爐子,自打建起來就沒息過火。木匠好些,但也是幾乎沒什麼娛樂。不斷的在生產製造,兵器、弓箭、甲冑、農具、房屋用品等等亂七八糟。

    同時還根據大將軍的指示,修路架橋,營建水利設施等等。二十多萬人,除了實在大肚子的,以及實在歲數小的,全都有活幹。事實上就算歲數小的,看大人忙活,路都走不利索的小不點,都知道剪兩個小樹枝扔到竈坑裏。

    歲數老的,能一路走過來的,都是命硬的,身體都還不錯。老頭子就拿着工具,組團的做木筷、木碗、木勺、木桶等等,再不就是幫着木匠造麴轅犁,這玩意兒穿越者必備,現在叫王犁,乃因大將軍發明之故。

    而且也不是唐時的曲轅犁,而是宋元之際在曲轅犁的基礎上改進的,使犁轅縮短、彎曲,減少策額、壓鑱等部件,犁身結構更加輕巧,使用靈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要再想先進,就得是鐵轅了。但現在甲冑兵器都生產不過來,怎麼可能往犁上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