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先鋒廖化 >昔太公封齊……故事引申(三)伯禽侯魯
    伯禽,生卒年不詳,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稱禽父,是周公旦長子,周武王的侄子。

    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繼位。當時周公旦受封魯國,由於周成王年幼繼位,於是周公旦便留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輔佐周成王,而派長子伯禽代替他受封魯國。周成王則下令將奄國和“殷民六族”(殷民:商代逸民,就是商朝的百姓;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賜給伯禽,並送他許多典冊文物、寶器儀仗。

    伯禽臨行前,周公旦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也不算卑賤。然而我洗一次頭三次握起頭髮,喫一餐飯三次吐出食物,起來接待士人,也還擔心失去天下賢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你到魯國後,千萬不要以有國土而對人驕傲。”

    伯禽到了魯國苦心經營三年,纔到鎬京向父親周公旦彙報政績。周公旦說:“爲什麼報政如此緩慢?”伯禽回答說:“我在改變當地的風俗,變革當地的禮儀。尋常百姓父母死後也要服喪三年,所以到這時候纔來報政。”

    當初齊太公呂尚受封齊國,齊太公受封五個月後,就向周公旦彙報政績。周公旦說:“爲何如此迅速?”齊太公說:“我簡化其君臣之禮,順應原來的風俗去做。”

    當週公旦聽到伯禽說出報政遲緩的原因,於是嘆息說:“唉,魯國後世要北面爲臣事奉齊國!政治不簡約不平易,百姓就不會親近;政治平易近民,百姓必然歸附。”

    後來,伯禽的伯父管叔鮮、叔父蔡叔度等人因不滿周公旦攝政,於是挾持商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當時的淮夷、徐戎等也聞風興兵作亂,前來攻打魯國。伯禽率軍到達費邑(《史記》誤作肸邑)抵禦叛軍,並親自寫作《費誓》(《史記》誤作《肸誓》),以嚴明軍紀。《費誓》中說:“準備好你們的盔甲,不準馬虎。不準損壞牛欄馬廄。馬牛走失,奴隸逃亡,不準越次追逐,得到的應敬還原主。不許逾越牆垣而搶劫盜竊。三方遠近郊區,置辦草料、糧食、築壘工具,不得缺少。我們甲戌日修築營壘而征討徐戎,不得遲到,否則處死!”,在全體將士努力奮戰以及齊軍的支援下,不久戰事就形成相持局面。三監之亂平定後,齊、魯、週三支軍隊經過兩年苦戰,最終擊敗叛軍,安定魯國。

    周康王十六年,伯禽去世。伯禽死後,其子酋(一作就或遒)繼位,是爲魯考公。

    伯禽堅持以周禮治國,在位46年,魯國的政治經濟都出現新局面。其轄區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陽穀一帶,成爲周王朝控制東方的一個重要邦國,並享有“禮義之邦”的美稱。

    伯禽趨跪

    周朝初年間時候。有個周公的兒子。名叫伯禽。跟了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見周公三次。就被他的父親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問商子。這是爲了什麼緣故。商子道。南山的陽面有一種樹。叫做橋木。北山的陰面有一種樹。叫做梓木。你何不去看一看呢。伯禽聽了商子的話。就去看了。只見橋木生得很高。樹是仰着的。梓木長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來告訴商子。商子就對伯禽說道。橋木仰起。就是做父親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兒子的道理。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見周公。一進門就很快的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稱許他受了君子的教訓。

    成王有過,則撻伯禽

    周公輔成王時,成王年幼,尚不明白爲人子、爲人臣、爲人幼者之所當爲時如何,周公就「抗世子法於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表面上是在教導伯禽爲人子、爲人臣、爲人幼者之法,但是無不是希望透過伯禽與成王同遊共處的機會,讓成王有所觀摩。當成王行爲有過失時,周公就處罰伯禽,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責罰伯禽不能善盡事君之道,不能慎其身而行,爲成王樹立楷模,演示理想的行爲,以爲成王表率;另一面則是透過責成伯禽迴歸理想行爲,以爲成王警戒,讓成王明白理想的行爲應該是如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