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北國宮變。

    六皇子殺了太子與北國皇帝,登基,並不讓軍隊攻擊,只防城,養足兵馬。

    去年雪災,未及修養,北國被東國攛掇着打戰,搶地盤。

    思路,依舊是東國女王的那一套:佔地搶東西,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可惜,他們並未估算過失敗要如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只要刀不架在他們脖子上,一切都有百姓承受。

    東國的人便是利用這點,引發各地內亂。

    以“仁”做口號,忽悠六皇子反目。

    很快,九月份,北國投降,並送來東國皇子皇女的人頭,表示願意做附屬國。

    十月。

    水軍都督木森,與東國打游擊戰,鏖戰半年,找到女王藏身處,斬了人頭。

    東國從附屬國淪爲附屬地,東國不再,成爲東島。

    厲丞相帶領的糾察鎮壓一事也取得了不小成就。

    其中不少冤假錯案,便編寫成爲小說、評書,傳遍大街小巷。

    全國風靡悲劇色彩文學。

    哪怕是都城,一場《麗子嘆》即使聽過十遍,再聽一遍依舊哭斷腸。

    講述的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被一個小人看中,可惜癩蛤蟆想喫天鵝,天鵝根本不鳥他。

    時,正值糾察一事。

    小人惡向膽邊生,在小姐逛街的時候直接綁了,送去老家。

    要用強,可惜女子抵死不願。

    小人惱怒,把人毒啞了,交給族長。

    老家那邊根本沒人認識女子。

    小人說這是東國的奸細,名叫麗子,想做他妻子僞造身份,他覺着不對,願意大義滅親。

    女子欲爭辯,可惜張口難言。

    因此,大戶小姐成爲麗子,被百般折辱,最後浸豬籠,沉了塘。

    麗子成爲水鬼,託夢父母。

    父母過來,被村裏人趕出去,根本不讓進。

    最後是全國有名的陳判官出手,重判了此案,將小人也浸豬籠

    這一類的戲劇評書暴漲,就連乞兒也能說上幾部。

    十二月份,天降大雪。

    這種哀傷文學似乎更加應景,戲園子日日滿客。

    笙歌看着這些小說。

    “陛下,可是擔心史官記上一筆?”陸丞相察言觀色。

    笙歌搖頭,“朕不怕史官記載。”

    做皇上,就不能怕名聲。

    早在先皇斬殺之期,笙歌就放棄了名聲。

    好名聲可以收穫百姓的愛戴,不過敵軍攻城,沒準就是這批百姓開得城門,因爲他們根本不在意哪個皇帝當政。

    壞名聲固然會收穫怨氣,卻也因爲怕他而規規矩矩。

    想開城門,得再三顧慮失敗的後果。

    因爲害怕,所以政權穩定。

    萬事有好有弊。

    所以笙歌不在意。

    “只是感慨朕也有做錯事的時候。”

    那時,氣憤女王的卑鄙,他也下流。

    這種結果不是沒預料。

    反思:若是再來一次,還會這麼做嗎?

    會。

    因爲死活不在自己身。

    他寧願國內多死些人,換東國人民無一安在。

    正是如此,笙歌才嘆氣。

    看國內的評書,雖也動容,到底是鱷魚眼淚,不值當。

    “陛下也是人,自然也有犯錯的時候。”陸丞相寬慰。

    笙歌擺擺手,“挑些人,選些故事,也寫成書,讓人知曉規正府與監察司的作用”。

    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天。

    觀看書籍,更多得想利用這些書爲國家做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