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文豪社死時刻 >第 4 章 地獄變[4.24大修]
    可以的話,請再看一遍,我大修了一遍,加了很多內容。

    ……這裏是大老師的分割線……

    【1916年7月,芥川從東京帝國大學的英文科畢業。

    大學畢業後不久他就收到了《新小說》9月特別號的約稿。《新小說》不同於同人雜誌,是當時作家登龍門的權威刊物。

    能在《新小說》上發表作品固然是件光榮的事情,但同時也意味着要接受更多讀者的檢驗,可以說成敗就在此一舉。】

    “哇,就這樣看來,那位芥川是真的相當厲害呢,明明才大學畢業,卻已經被當時的權威雜誌約稿了哎,”敦發出來一聲驚歎。

    【芥川在這一期《新小說》上的推出的是《芋粥》1。

    夏目漱石從雜誌上讀到這篇小說後,第一時間給芥川寫信,高度讚揚了這篇作品。

    《山藥粥1》一炮走紅,備受各方好評。於是,著名的文藝雜誌如《中央公論》《文章世界》和《新潮》等都紛紛向芥川約稿。因爲《山藥粥》的成功,芥川迅速獲得了其作爲流行作家的地位。】

    中原中也疑惑地說:“如此看來,那個芥川的文學之路如此順利,那爲什麼會自/殺?”

    “笨蛋蛞蝓,之前不是說了生母發狂,對遺傳的恐懼一直折磨着他嗎?不愧是蛞蝓,腦子只有指甲蓋那麼大。”

    “混蛋青花魚!”

    今日份打宰,get√

    【1916年年末,在一高時期的恩師的幫助下,芥川在位於橫須賀的海/軍/機/關/學校謀得英語教職。

    同年的11月下旬,爲了方便上班,芥川搬家至鎌倉,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鎌倉迎來1917年新年的芥川躊躇滿志,接連在《中央公論》《黑潮》《大阪朝日新聞》《新潮》等雜誌上發表作品,名氣如日中天。】

    “如此看來這個時期的芥川是意氣風發的啊。”

    【霓虹大正期文學的構造,從一個側面可以說是繼承明治40年代的自然主義之命脈的文學理念與在大正期顯示出清晰的個性輪廓的新一代文學理念之間的對立。

    而芥川龍之介正是由於處於這一對立的最前端,而成爲當時文壇的風雲人物。

    在日本文學史上,像芥川龍之介這樣被頻頻評論,而且集譭譽褒貶於一身的作家實爲罕見。

    雖然“新技巧派”最初並非是因芥川龍之介而建立的概念,但是,以今天的立場來看,“新技巧派“似乎已經成爲芥川龍之介的代名詞。在大正中期便已經被視爲“新技巧派“頭號人物的芥川龍之介在與“新技巧派”相對立的自然主義擁護者的批判中首當其衝實屬必然。

    在1918的5月,芥川的第一部作品集《羅生門》出版。

    大正6年6月27日芥川龍之介的同志、好友佐藤春夫、久米正雄、松岡讓等人發起舉行了芥川第一個短篇小說集《羅生門》的出版慶祝會。

    翌日,大阪《每日新聞》刊整了慶祝會發起人之一江口渙的文章《芥川君的作品)。江口渙在指出芥川的作品基調缺少熱情和氣魄的同時,稱讚道:“成爲芥川君的作品基調的是清激的理智和高雅的幽默。”

    繼江口渙之後,三田文學同人井汲清治對芥川的《偷盜》給予了幾近最高的讚賞:“芥川龍之介氏的作品給人以優雅的古典感。寧靜、沉着,同時又深劃、厚重,而且合諧不紊的調子直透讀者心底。”

    芥川的同志菊池寬則宣稱:“芥川的創作....位於藝術的最高水準”,“在技巧方面是第一人”,“觀照的清澈方面也出類拔萃”,作出了芥川龍之介“用銀鑷子翻弄人生”這一有名的評價。

    然而,與上述褒揚相對應。對芥川龍之介批判的聲音也十分激烈。中村孤月在大正6年1月13日的《讀賣新聞》上苛刻地指出:芥川的《命運》以及《尾形了齋錄》“淺薄稀薄”是“粗製濫造”,甚至極而言之:“文壇上不需要海軍機關學校教官的餘技。”(芥川當時任海軍機關學校教官)

    前田晃將“沒有實感的所謂新技巧派的作品”看作是對人生缺乏積極關心的“無異於玩具的無責任感藝術”,也是暗中以芥川爲目標投擲的石頭。

    芥川批判中比較典型的是細田源吉叱責芥川的《開化之殺人》的觀點:“他的作品完全是將人生之斷片的事件,手段巧妙而且依舊斷片地切取出來。

    因而從他的作品中無法找到宏大的氣魄和深沉的心靈。

    他的作品的唯一興趣不過是,從無限廣大的人生截取一片事件,然後再考慮怎樣將其巧妙地形象化。”(《中央公論》大正7年7月臨時增刊)

    細田源吉的芥川文學與人生的深刻廣大的現實沒有聯繫的指責,成爲同時代芥川批判的有力的一個方面。】

    “因此,芥川龍之介除了狗以外,最討厭的就是文藝評論家,”今天的【書】也在迫害芥川。

    “異世界的芥川居然討厭狗?!”港/黑禍犬居然討厭狗?

    “是的,芥川龍之介先生怕狗,但晚年不知怎麼的又不怕了。”

    【緊接着在同年11月,第二部作品集《菸草與魔鬼》出版。

    在一年之內連續出版兩部作品集,充分顯示了芥川作爲一位新晉作家的巨大存在感。

    對於芥川來說,在鎌倉生活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爲平穩、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

    1918年他發表《地獄變》,講述了一個戰國時期的殘酷故事,通過畫師,畫師女兒等人的遭遇。反映了芥川龍之介的藝術至上2的思想和無辜的底層人民受邪惡的統治者的摧殘。

    1919年1月,芥川又拋出了他的第三部作品集《傀儡師》,收錄了1917年10月以後的作品,其中包括了《奉教人之死》《戲作三昧》《地獄變》這些所謂的“切支丹物語”“江戶物語”和“王朝物語”的代表作,創作全面開花。

    第三部作品集的問世,使得芥川在文壇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這一時期的作品,不僅題材多樣,而且創作手法嫺熟,日臻精湛,得到了世人如潮的讚譽。】

    “要到轉折點了吧,”太宰說。

    【1919年3月,龍之介辭去在海/軍/機/關/學校的教職,同時進入阪每日新聞社,成爲了一名專職作家。

    學界一般將芥川的創作生涯分爲三個時期:從《鼻子》的問世到成爲專職作家爲前期,從1918年到1924年的六年爲中期,之後直到他去世爲止爲後期。

    與前期光彩耀人的光景相比,中期的芥川則顯得沉悶了許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