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第三十四章 蒲松齡
    益都城拿下來後,周圍的臨淄城、壽光,臨朐以及樂安城也相繼落入了沉墨的手中。

    這些城池的知縣和縉紳都很通情達理,沉墨只是派人去這些城池外面騎着馬拿着武器熘達了一圈,知縣就帶着縉紳們主動打開了城門,很熱情地歡迎齊侯大軍到來,並且由衷地表示齊侯到來,讓他們這些亂世之中茫然無助的小可憐們終於重新有了主心骨。

    沉墨對他們的覺悟表示了讚賞,對於官聲尚可,還有能力的官員繼續聘用,並派人着急那些鄉紳們進行了一場場關於統一思想共建和諧青州的座談會。

    雙方坦誠地交換了意見,最終達成了完美的共識。

    縉紳們很感動,表示以後肯定努力配合齊侯建設美麗青州,和諧青州,爭取做一個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優秀縉紳。

    縉紳們不僅嘴上表態,在行動上也充分踐行他們的誓言,主動獻出了以前侵佔的百姓財產,拿出了大量的糧食捐獻給官府,以表達自己的誠意。

    這其中有個人的表現特別的突出,不僅讓出了大量侵佔的田產和糧食,而且家主還主動給齊侯沉墨上書一封進行勸進。

    這一日,沉墨正在益都城裏看關鵬派人送來的公文,諸城已經順利拿下,他們正在攻打莒州。

    莒州的知縣是個頭鐵的,不僅不願意投降,而且還扇動縣中的縉紳大戶,組織他們的家丁和縣衙的衙役一起上城守城,企圖抵擋齊軍的攻擊。

    關鵬請示要不要強攻。

    沉墨將公文交給傅建道,問道:“你怎麼看?”

    傅建道看完後,道:“守備軍成軍之後還沒怎麼打過仗,而且之前咱們收取城池太過順利,這必然會導致他們生出輕慢懈怠之心。還是打一打的好。那些衙役和家丁組成的守軍不會太強,正適合用來練兵。”

    沉墨點點頭道:“我也是這個意思,給關鵬傳令,讓他該打就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要的是結果,過程由他自己把控。”

    傅建道答應下來,然後從懷裏遞過來一封信,笑容古怪地遞給了沉墨。

    “齊侯,你看看這個。”

    沉墨看完後,也是樂了。

    這是一封勸進表,寫信的人是臨淄城大戶孫家的家主孫之獬。

    他在勸進表中先是狠狠拍了一番沉墨的馬屁,最後說沉墨的功績實在太大,一個齊侯已經不足以彰顯他的權威,凸顯他們的功績,所以建議沉墨直接稱王。並且最後表示如果齊侯成了齊王,自己願意效犬馬之勞。

    “孫之獬?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啊。”

    沉墨對於那些拍馬屁的廢話沒有半點興趣,看着勸進書的落款思考起來。

    傅建道笑道:“這位可是個臨淄城,也是崇禎朝的的大笑話。”

    孫之獬是明朝天啓年間進士,授檢討,遷侍讀。

    孫之獬做官時正是魏忠賢當權時期,閹黨喫香,他便成爲閹黨成員,着實過了一段好日子。

    崇禎元年,人妖魏忠賢倒臺後,崇禎下令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誅殺異己爲目的的《三朝要典》。

    這本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只會拍手叫好,大讚皇帝陛下英明,

    可是這位孫大人不知道腦子裏哪根筋搭錯了,竟然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

    這個操作實在是驚呆了滿朝文武,崇禎皇帝一氣之下就給他罷官,讓他滾回老家了。

    要說剛當上皇帝的崇禎還是很大度的,要是換個別的人,估計直接送孫之獬去見魏忠賢了。

    然後這廝就一直待在山東臨淄老家。

    聽傅建道說完後,沉墨就想起了這廝是誰了。

    這貨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個臭名昭着的大漢奸。

    順治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打敗李自成進入山海關的第一天就下令剃頭。

    五月初一日,攝政王多爾滾率領清軍過通州,知州迎降,多爾袞“諭令剃髮”。

    初二進北京,次日多爾袞給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別發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撫,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着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這是清朝進入北京後正式下達剃髮和易衣冠的法令。

    孫之獬在清兵入關之後,很快就投降了滿清,從山東老家跑到了北京城上表投降,對多爾袞各種拍馬屁,極盡巴結之能事。

    孫之獬爲得滿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

    一日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時,朝臣分滿漢兩班,上朝的時候,滿班大臣說他是漢人,不許他入班;漢班大臣說他是滿人打扮,也不要他。

    徘迴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結果這貨惱羞成怒,於是想出了一個壞主意,給順治上了一封奏章。

    原文是這麼說的:“陛下平定中國,萬里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而非中國從陛下也。”

    滿清攝政王多爾袞覺得這廝說的有道理,於是下令在全國推行剃髮令。

    後面無數的中原百姓,士子縉紳爲了保存華夏衣冠,挺身反抗,最終百萬生靈死於清兵屠刀之下,就是因爲孫之獬而起。

    王家楨《研堂見聞雜記》對這一段歷史有很清楚的記載:中原之民,無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鬥,處處蜂起,江南百萬生靈,盡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於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

    不過這這貨最終也沒落下一個好下場。

    1647年,也就是順治四年,山東抗清義軍首領謝遷帶人攻破了臨淄城,活捉了正好衣錦還鄉的孫之獬。

    謝遷痛恨孫之獬的無恥,將他五花大綁遊街示衆。

    孫之獬自知衆怒難犯,已無活理,於是破口大罵。謝遷讓人將他的嘴巴縫上,然後讓人用錐子在他身上扎滿了懂,插上頭髮,罵道:“我給你種發!”

    最後將孫之獬千刀萬剮,凌遲處死,還將他在臨淄城的子孫全部殺死。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極爲開心,就連大儒顧炎武都專門寫了一首詩來慶祝此事。

    時間關係,以下內容先更後改。看到這裏的書友明天刷新後看正式內容。

    楊嗣昌死了,崇禎很悲痛,連他爺爺輩的親戚(襄王)死了,他都沒這麼悲痛,非但沒追究責任,還追認了一品頭銜,撫卹金養老金,一個都沒少。知己死了,沒法以死相報,以錢相報總是應該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