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節 雜家官僚(2)【無聲的飛翔萌主補更】
    這些年來在關中雷風厲行,在天下人面前也確立這個政策合法性,並且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和接受。

    畢竟,誰敢反對一個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政策呢?

    虎毒尚且不食子。

    一個官員若連自己的子女都不愛,如何叫他愛自己的百姓和人民?

    現在,也不過是將這個政策嚴肅一些。

    劉徹說完這些話,就坐下來,對朱買臣道:“卿請繼續下去……”

    朱買臣自然是欣喜若狂。

    他研究國家政策,已經研究很久了。

    從今上即位以來,到現在的所有詔書、命令和律法他都研究過了。

    正因爲如此,他纔會堅信雜家一定會是未來之王!

    爲什麼?

    原因很簡單,在諸子百家裏,黃老過於刻板,法家太過嚴苛,儒家過於迂腐,至於墨家?倘若地主士大夫們還能有力氣,必定不讓他坐大。

    農家則是一個萬金油輔助。

    唯獨雜家,在自然上有黃老派的精神,在法律問題上,有着法家一般的堅持,對於技術和科學以及工匠能夠如墨家一樣包容,而在道德和忽悠人的能力上不輸給儒家。

    最最重要的是——朱買臣現,幾乎所有的商賈,只要在聽過了雜家的主張和理論後,即使不是成爲雜家的腦殘粉和擁泵,也肯定會雜家保持善意。

    而如今天下,工商大興。

    未來,工商業甚至可能與農業並駕齊驅。

    只要這大勢不改變,雜家的崛起和強盛就無可阻攔!

    所以,他趴在地上,叩道:“至於節用……臣到任之後,當釐定官府之用度,減其多餘,補其不足……入官員、貴族、士大夫,停靠驛站,休息給養,臣當限定額度,各以其等級,定其限額,凡出部分,則由其自負……”

    這話一出,頓時全場暴擊。

    特別是貴族和士大夫們,幾乎恨不得吃了朱買臣。

    要知道,在九年前,大漢帝國進行過一次反對公款喫喝的運動,在先帝和當時丞相申屠嘉的主持下,搞了一次大掃除。

    當時搞得人心惶惶,官不聊生。

    於是,官僚集團運用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神功抵抗。

    各地官員,紛紛縮回官衙,不派使者,不跟上級和下級聯絡,各地政務一片癱瘓。

    不得已,先帝不得不減輕了處罰力度。

    在事實上,宣告了那一次反公款喫喝運動失敗。

    雖然,保留了所謂‘官員過境,自負消費’的制度,但實際上,當領導或者貴族從某地路過,下面的馬屁精,敢不盡心盡力招待?不怕被穿小鞋嗎?

    而朱買臣現在卻提起了這個事情。

    雖然說,其實朱買臣的立場比起先帝的法令其實大步後退——先帝時期,非公食宿和消費,都是要自費的,但如今,朱買臣卻可以根據等級提供。

    但問題是——特麼勞資本來一分錢都不要花啊!

    更嚴重的是——朱買臣這一提,以後萬一其他小人都跟風,都這麼玩,我們怎麼辦?還能不能愉快的公費旅遊/喫喝了?

    是以,朱買臣瞬間成爲了官僚的眼中釘。

    但他本人卻渾然不懼。

    因爲他知道,現在,與先帝時期,局勢已經有了質的改變。

    旁的不說,現在,誰敢再用對付先帝那一套對付今上?

    信不信你早上這樣做,下午接替你的官員就已經抵達了你的面前?

    數以萬計的考舉士子和大漢帝國的強兵鐵騎就是當今天子的最大依仗。

    更何況,朱買臣本人,確實非常非常討厭這個制度!

    作爲底層出生,他對於這些毒害底層百姓的苛政、惡政,深惡痛絕!

    而且,他確實需要這樣子來爲自己刷聲望,刷名聲,刷人望。

    不然,不玩點心跳,誰知道他朱買臣是誰?

    從今以後,他走出門,天下人看到他就會說:這就是那位直諫君父的朱公啊!

    所以,朱買臣無所畏懼的道:“至於補不足,則是道路、橋樑、渠道以及地方亭裏之必要人員培訓……如,臣欲行‘一三之制’既,每一個有戶三百之鄉亭,必有一郎中、一蒙師、一鐵匠……”

    朱買臣此話一出,不止劉徹讚許不已。

    就連許多大臣也都對另眼相看。

    因爲,根據《平律》,國家鼓勵並且獎勵地方醫師、蒙師、工匠。

    爲此,地方上的醫師、匠人(木匠、鐵匠和泥瓦匠),若技術過硬,且確實造福了鄉里,那就可以免除徭役,並享有一些特權。

    這是劉徹當初爲了在未來適當之時,建立起一套基本覆蓋全天下的教育、醫療和基本生活資料保障體系的嘗試。

    特別是醫生和蒙師,劉徹不需要他們有多高的技能和學問。

    能識字,並且願意教授學生的蒙師oR能懂點基本的藥物常識,會開點基本藥方就可以了。

    可惜,限於財力,如今哪怕是關中,也不曾完善這個系統。

    也就是在墨家控制的墨社之中,基本實現了這個制度。

    但天底下,有幾個學派或者組織有墨家這樣強大的動員組織和蠱惑能力?

    如今,朱買臣卻主動提起了這個事情,還拿出了自己的計劃,這讓劉徹不免對他刮目相看。

    他若真的做成了這個事情——不!只需要起個框架,立好標杆,這就是功德無量!

    然而問題是——朱買臣哪裏來的這麼多資源?

    要知道,雖然他放低了標準,以三百戶來配置一個醫生、蒙師、鐵匠。

    一箇中等郡,十五萬戶,就需要五百個醫生、五百個蒙師,五百個鐵匠。

    這樣的高配置,哪怕是在北方,在關中,都很難很難。

    更別提,還是吳越之地了……

    劉徹於是就好奇起來,問道:“卿準備從那裏得到如此多的人才?”

    五百個讀書人不難找,難的是五百個願意在基層,在農村教一羣熊孩子識字,甘於清貧的老師!

    至於醫生……

    哪怕只是簡單的會治點感冒,包紮傷口、辨識藥材的醫生,在現在也是個稀罕物。

    還有那鐵匠……

    別以爲鐵匠好培養!

    如今的情況下,一個合格的鐵匠,起碼需要五年時間,纔能有打造/修理農具的能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