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節 龍城大會(1)
    狼猛塞。天『籟小說.『

    長城上最古老的要塞,可以說沒有之一。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就在此設置了烽燧,防備北方狄人。

    至戰國初年,三家分晉。

    新生的趙國,爲了維護和加強邊境,於是將狼猛塞從晉陽拆出來,單置爲縣,號曰:狼猛邑。

    這也是狼猛塞的由來。

    自那以後,狼猛塞就成爲了文明與野蠻的分割線,直到今天,一切改變。

    站在狼猛塞直道一側的山丘上,司馬遷望着眼前直道上奔流不息的密集商旅,眼睛都要瞪出來了。

    “這裏起碼有數百輛重載馬車吧?”司馬遷感慨着:“這些馬車所載的物資,至少重達萬石!”

    其他幾位隨行的年輕人,也都是點點頭,唏噓不已。

    甚至還有一位儒生打扮的年輕人,憤慨着道:“賈**國殃民,勞民傷財啊!”

    其他人也或多或少在心裏面對商賈有所反感和厭倦。

    畢竟,衆人都不是什麼傻瓜,更不是宅在家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

    如今這世道,書呆子可不喫香!

    在過去,有一篇著名的雞湯文。

    講的是公羊派巨頭董仲舒年輕的時候的事情。

    據說當初,董仲舒少年時,其父爲了讓他能有地方玩,專門給他建了一個花園,花園建成後,鄰里都是嘖嘖稱奇,周圍的小夥伴們紛紛跑來湊熱鬧、遊玩。

    獨獨董仲舒連花園的大門都沒有進去過。

    埋頭在書房之中,苦讀詩書。

    這就是曾經著名的故事——三年不窺園。

    無數人紛紛拿着這個故事,鞭策自己的孩子:人家董子爲何能有今日的成就?就是人家讀書特別用功啊,有玩都不玩,埋頭讀書,你看看你!天天就知道調皮搗蛋!

    不知道多少年輕人,在自己年少時,都被父母長輩拿這個段子教訓過、鞭策過。

    但在這兩年,風聲卻變了。

    連董仲舒的弟子們,也都不願意再提什麼‘三年不窺園’的事情了。

    而父母們鞭策孩子的故事的主角,也從董仲舒換成了張湯、汲黯、顏異。

    張湯八歲審老鼠的故事,更是天下皆知。

    而這一切變故的背後,既是因爲江山代有人才出,也是因爲天下人心的變遷的緣故。

    昔者,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如今,天子喜歡的是管仲、北平文侯這樣的人物。

    天下人自然用腳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現在,上至列侯公卿,下到士大夫官僚,年輕人都開始了遊歷。

    依據各自家庭的經濟情況和能力,遊歷的範圍也都各不相同。

    而宅男書呆子的數量急劇下降。

    特別是成長在元德年間的這一代人,便是紈絝子們想出去嗨皮嗨皮,也知道打塊‘採風’‘遊學’的旗幟。

    而老一輩則都稍微有些不適應。

    就像後世7o後覺得8o後藥丸,8o後感覺9o後大抵要跪一般。

    而物以聚類,人以羣分。

    司馬遷遊歷天下的同伴,素質當然差不到那裏去。

    基本上都是士大夫之家,官宦之族的精英子弟。

    而且,基本上都曾經跟隨父輩,在衙門之中歷事過,知道社會現狀以及時局的微妙之處。

    哪怕是司馬遷這樣的史官子弟,心裏面也是明明白白。

    雖然如今,爲了支撐對匈奴的戰爭,朝廷和地方都大力的修葺和拓寬了道路,更開始興建起軌道馬車,用於運輸。

    但是,物流成本依然高的嚇死人。

    馬邑之戰、高闕之戰的故事告訴人們——平均每五十石糧草出塞,就會有二十石在路上被消耗。

    這還是沒有意外和遇到天災的前提下!

    而現在,這些重載馬車,卻在太平之時,運載着這如此海量的物資出塞。

    可以預見,他們的成本,肯定會高於朝廷。

    五十石糧草裏,能夠有一半運抵目的地,就應該笑了。

    而這許多的物資出塞,能換回什麼?

    左右不過是不能喫也不能穿,無益國家和人民的黃金珠玉皮裘罷了!

    沒有人會忘記,秦帝國滅亡的教訓。

    人人皆知,秦之亡,亡於朝廷肆無忌憚的加重人民負擔。

    如今,天子和朝廷,對人民輕徭薄賦,獎勵耕種,但商賈卻在拼了命的挖國家牆腳。

    爲了點蠅頭小利,就將中國的糧草,運去草原!

    年輕人們如何不怒?

    司馬遷更是在心裏面疑惑不已:“陛下讓我出塞,去龍城尋找答案……真的能在龍城找到答案嗎?”

    “不若,我去問一問?”

    於是,司馬遷對那位儒生道:“我曾聽說楚國有個人讀書,見書上有言: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於是大喜,心想: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樹葉,豈不是可以隱藏自己了?便去自家的樹下尋找,偶然現了,就伸手摘下來。不料失手,那片樹葉竟飄落地下。樹下原本就有落葉,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認。此人無奈只能將所有樹葉全部拾起來,裝了好幾鬥回家,在家中拿着樹葉一片片的試用,還問其妻:你能看見我嗎?開始,妻子一直說:“能看見。”後來,折騰了一整天,妻子於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煩,便騙他說:“看不見了!”這人一聽心裏暗暗大喜,急忙將選出的樹葉揣在懷裏,跑到街上去。到了鬧市,他舉着樹葉,旁若無人,當面拿別人的東西。結果被官府差吏當場抓住,押送縣衙。縣官審問他的時候,他老老實實地敘述了事情的始末。縣官聽了大笑不止,沒治罪就把他放了。”

    這個故事是他老師司馬季主曾經對他說過的一個楚國的寓言。

    此刻,司馬遷說出來,其他人自然立刻明白了司馬遷的意思,雖然心裏不喜,但到底是年輕人,沒有什麼心思,紛紛道:“兄長說的對,我等不能做那楚人!”

    不得不說的一個事實是——在現在,楚人這個名詞,在漢室就跟後世的河南人一樣,屬於典型的背鍋俠。

    一般的寓言故事啊民間傳說裏面,傻子、二愣子或者反面典型,都是楚人。

    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風氣。

    總之,你翻翻成語詞典就知道了。

    什麼沐猴而冠啊啊亡羊補牢啊趾高氣昂啊風馬牛不相及啊……等等等等,都是楚人爲主角。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