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日,何維同住在一休和尚家中,看着他們忙活善後事宜。

    那小王爺在何維同解決掉皇族殭屍後的第二天,沒有任何意外的屍變了。

    一休和尚雖然萬般不忍,但還是看着四目一劍斬殺掉了小殭屍,最後還在火堆前對着橫死的衆人念起了經文。

    期間還遭到了四目的嘲諷,因爲殭屍是不可能有投胎機會的,死了就死了,魂飛魄散不入六道輪迴。

    所以一休和尚所做的事情,只是在安慰他自己的無用罷了。

    一休老和尚對於四目的嘲諷,並沒有做出什麼反應,他已經習慣了,他只是安靜的坐在大火前唸經。

    那個時候,何維同就站在一旁,看四目焚燒屍體,看一休老和尚唸咒。

    那一刻他腦海裏想的是,自己一定要有自保之力,這個世界太過於危險,死亡隨時都可能到來,這個世界對他有威脅的東西太多了。

    看着熊熊大火,何維同心中的向道之心愈加堅定,他不想將來的自己也如同大火中的殭屍哪般死了還不得安寧,他要掌控自己的命運,而要做到這一點,只有掌控強大的力量,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

    “師父,都弄好了,該燒的都燒了。”

    “師父,一休大師這是?”嘉樂從後院走來,看着大火前的一休和尚疑惑問道。

    “別管他,他喫飽了沒事做。”四目頗有些嫌棄的說道。

    說罷,四目便轉身進了木屋。

    “百草師叔,這是?”嘉樂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師父,然後又看向何維同。

    何維同搖了搖頭,然後也進了木屋,只剩下嘉樂與一休和尚在原地。

    ………………

    何維同接着又在一休和尚家中住了幾天。

    本來何維同是準備在解決完皇族殭屍後的第三天就走的,但是因爲四目與一休和尚的挽留,他硬是又住了兩天。

    何維同在這裏已經住半個月了,他覺得已經足夠,這期間他長了見識,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再次加深,而且如今距離武當大會的時間只剩寥寥數天,他如果再不走怕就趕不上了。

    這天清晨,何維同背起箱籠在四目等人的目視中再次踏上旅途。

    何維同還是那副打扮,靛藍色的樸素道袍,一個普通的古髮髻,揹着一個箱籠,踏着黃泥小路走在青山之間,伴隨着晨間的白霧離去。

    因爲時間很急,所以何維同改變了趕路方式,何維同來到了附近的縣城,然後順着官道往長江口上走。

    這個時代的鐵路網何維同不是很瞭解,他不能保證武當附近就通了鐵路,所以有時候他坐船,有鐵路就又坐一截。

    終於,就這樣,何維同在武林大會開始的前兩天趕到武當山。

    何維同來到這裏的時候,這裏還是一個非常落後的鄉鎮。

    很多地方都是大自然原本的模樣,何維同站在武當山腳,看着面前連綿不斷的山脈。

    山門前,並沒有什麼接待的人,和何維同想象的有點不一樣。

    可能是何維同在後世長大的原因,因爲後世如這般大的活動,主辦方都會在現場設置接待人員。

    但是何維同也只是皺了一下眉頭,很快他就想通了。

    如今是什麼時代,山下的人不好過,山上的人同樣不好過。

    這武當山能維持下去就已經非常了不得了,哪裏還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做這些。

    站在山腳,看着高聳入雲的武當羣山,何維同頓生嚮往。

    何維同作爲一個修道之人,武當山作爲道教聖地,當然值得來。

    武當山的道教歷史非常悠久,悠久到道教還沒誕生,它就與道教結了緣。

    歷史長河中,在武當上修行的隱士太多,從西周開始便是如此。

    而這些人,後來又大多都成了道教的祖師。

    不管是道家還是道教,或多或少都與超凡扯上了關係。

    主要是這武當山曾經有過許多的高人,春秋至漢代末期,有諸如周大夫尹喜,著名方士、煉丹家馬明生、陰長生都曾隱於此山修煉。

    漢末至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盪,數以百計的士大夫或辭官不仕、或棄家出走,雲集武當辟穀修道。同時,出現了有關真武的經書。

    隋唐時期有姚簡、孫思邈、陶幼安、呂洞賓等道教高人,自李唐開國自稱老子後裔後,道教地位不斷提升,到唐末時期武當山更是正式列爲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武當山的道教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到了宋朝,由於統治者極力推崇和宣揚武當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斷提高,促使武當道教的形成和在社會上的影響日益擴大。

    到了元朝,道教深受元朝統治者的恩寵,武當山成爲元朝皇帝“告天祝壽”的重要道場,武當道教得到充分發展。民間信衆越來越多,武當道教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武當山成爲與天師道龍虎山齊名的道教聖地。

    到了明代,武當山更是被皇帝作爲“皇室家廟”來扶持,並把武當真武神作爲“護國家神”來崇祀,武當山的地位從此昇華到“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嶽之上,成爲全國道教活動中心,持續了二百多年的鼎盛局面。

    只是到了後來的清朝,由於統治者尊崇佛教,武當山才頹弱下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如今民國時代雖然崇尚科學與民主,但是武當山數千年來的底蘊任不可小視。

    如今的天地雖然已經不再適合修行,武當山上也未必有高人,但是作爲道教名山,難免不會有一二傳承。

    本來何維同認爲,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練武人,但是從四目口中,他卻得知自己已經算是一個修行人了。

    他所會的道門築基術,在四目口中變成了一門修煉內功,補足精氣的導引術。

    猿擊術變成了一門切實可行的修行功法。

    就是因爲有了這個瞭解,他才覺得自己更加需要來這武當走一趟。

    他修行的時間不長,會的也不多,正是汲取百家所長的好時候。

    隱士高人能遇到固然好,若是沒有也不打緊,與武林同道切磋一下武功也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