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弘治大帝 >第146章 商稅改革
    最近京城突然颳起一陣對商人喊打喊殺之聲。弄得京城的商人是膽戰心驚,害怕風向有變,以前大着膽子穿起綾羅綢緞的商人又穿回了麻制布衣。

    這股風向很關感染到了京城的小商小販,頓時京城的街道變得有些蕭條了起來。

    對商人喊殺之聲最開始是從政務學院出來的,有政務學院的學員聲稱商人明着地位比農人地位要低下,實際卻和各地官員平起平坐,商人之家每每宴請,都是高朋滿足,往來無白丁。

    這實在是與太祖定立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完全不符,而且商人大多都是豪奢之家,一場小小的;拍賣會商人隨隨便便就是幾十萬兩銀子,大明一年的商稅才兩百多萬兩,可見平日裏商人有多奸猾,偷稅漏稅之事有多嚴重。

    政務學院的學員就此向朝廷諫言應該完全禁絕商業,若是不禁絕就應該給商人課以重稅。

    最終證實這些謠言並不是謠言,卻是是政務學院的學員通過通政司向皇帝遞了奏本。

    消息被證實之後,京城的商業徹底蕭條了起來,小商小販都開始變得稀少起來。

    此中唯有三個人最淡定,那便是和朱佑樘有一面之緣的兩淮鹽商劉安,晉商謝永,江南布商王信,他們知道自己是不會有事,因爲他向皇帝交過保護費,可是拿了世卷的皇商。

    和他相熟的商人都露出羨慕之色,紛紛向他打聽着如何能接觸到宮內的貴人,此時的三人卻徹底拿橋。對於前來拜訪請教之人,含笑相迎,對於祕訣則閉口不言。

    與之相熟的是那個人雖然惱怒他們的見死不救,但也無可奈何,如今的三人已經今非昔比,背靠皇家,輕易得罪不起,於是雖然不忿他們的態度,卻有無可奈何。

    朝堂上則徹底坐不住了,特別是戶部尚書葉淇急忙向皇帝奏言道:“商業不應該禁絕,而是應該加以引導。若無商業,京城中的衣食住行都要斷絕,此乃書生之言,不可輕信。每年商稅銀有兩百多萬兩,若是無商稅,朝廷財政將陷入入不敷出之境界。”

    若是禁絕商業,最着急的還是戶部,大明的戶部一直是最難的部門,每年都是拆了東牆補西牆,勉強維持。所以但凡能增加稅收的事情,戶部都願意努力一試。

    如今聽到竟然要禁絕商業,那還了得,那可是兩百多萬稅銀。作爲大明的錢袋子自然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所以對於政務學院的上奏反應最激烈的就是他。

    “但是政務學院的奏言也不是無的放矢,想我大明商業並不比前宋差,爲何商稅卻遠遠不如?”朱佑樘提出疑問,道。

    “這……商稅稅利乃太祖之時便定下來,若是貿然改革,有違祖制。”葉淇猶豫道。

    一聽到官員們動不動拿祖制說事朱佑樘就來氣,要是根據祖制來,朝堂上百分之八十的官員都得砍頭。

    太祖朱元璋還規定官員不能經商呢,環顧滿朝文武,但凡有些家資的官員不都得有幾家商鋪,而且這些商鋪還不納稅。

    而且太祖朱元璋完全不懂商業,大明的農稅差不多是什稅一,結果商稅卻是三什稅一,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還好這是在明中期,大明商人的地位遠沒有末期那麼勢力龐大,此時進行調整,應該沒有想象的那般阻力巨大。

    “葉尚書,若是按照祖制,官員不得經商,我們大明如今有多少官員家裏有商鋪?”朱佑樘質問道。

    “這……”葉淇被朱佑樘給問住了,其實葉淇也知道他那祖制說事根本站不住腳。

    如今大明朝堂上的官員家裏有商鋪已經是普遍現象,若是要讓這些官員的商鋪交稅,他這個戶部尚書立馬會成爲衆矢之的。

    葉淇這個戶部尚書不是不知道商稅大有可爲,只是不敢爲之,太得罪人。

    “啓稟皇上,若是因爲財政稅收之原因起徵商稅,臣以爲大可不必,臣已經想到增加財政收入之辦法。”葉淇建言道。

    “哦,葉尚書想到了增加稅銀之辦法?”朱佑樘真的有些好奇,除開商稅這個戶部尚書還能想到其他稅?

    “是的,皇上,臣認爲自大明開國一百餘載,邊疆已趨於穩定,之前的開中納糧法完全可以改一改。”葉淇建言道。

    “如何改之?”朱佑樘問道。

    “臣以爲可以改成‘折色法’讓商人折銀換鹽引。如此朝堂可以得銀兩百萬餘兩。”葉淇終於將他自己琢磨了好久的新鹽稅法說了出來。

    葉淇最近剛上任戶部尚書,爲了能增加朝堂的稅銀,可是操碎了心,頭髮白了不少,這不還真給他想出了這麼一個立馬可以增收兩百多萬兩稅銀的辦法。

    朱佑樘聽到葉淇這個辦法,有忍不住想翻白眼的衝動,此時他也終於想起來這個戶部尚書是何人?

    這個葉淇不就是導致大明後期邊疆糜爛的罪魁禍首嗎?就是他的折色法導致邊疆的糧食供給不足,邊疆出現大量逃戶逃兵,建奴因此坐大。

    惡性循環,大明不得不向邊疆不斷輸血,加徵內地田賦,官逼民反,最終亡了江山。

    “葉尚書,你這是異想天開之策。”朱佑樘毫不客氣地指責葉淇道。

    “太祖制定開中法,是因爲邊疆乃離亂之地,普通百姓是不願意在那裏安心種地,如此才鼓勵商人進行商屯,若是改成你所謂的折銀法,商人逐利,若是改用銀換鹽引,商屯定然不復存在,到時卻需要朝廷輸糧,太祖早已知道此中的利弊,難道你比太祖更聰明?”朱佑樘詰問道。

    葉淇被朱佑樘這聲詰問弄得頓時滿頭大汗,戰戰兢兢不敢一言。

    “李侍郎,你以爲商稅如何?”朱佑樘不再看葉淇一眼,接着問戶部左侍郎李東陽。

    “臣以爲商稅徵收,勢在必行,臣已經查閱過太祖之時的卷宗,太祖之時,農稅高達四千多萬石,而商業卻很凋敝,僅有一百多萬兩,如此商稅對於太祖而言可有可無,所以太祖才定了商稅三什稅一,如今時移世易,是該改一改。”

    李東陽立馬領會到了朱佑樘的意思,贊同道。

    “臣也以爲商稅稅率到了該改一改的時刻,若是不徵收商稅難道徵收農稅嗎,我朝可是士農工商,商人排位最末,豈能最優待?”內閣首輔劉吉出列附和道。

    “劉首輔之言深合朕意,商稅豈能比農稅更低,誠如李侍郎說言,立國之初,太祖之所以定商稅爲三什稅一,乃是爲了鼓勵商業,如今大明商業蓬勃發展,是時候改變商稅率。”朱佑樘開口道。

    這皇帝朱佑樘和李東陽這是給太祖朱元璋臉上貼金,朱元璋出生一輩子沒有接觸過商業,對商業壓根不瞭解,才定的商稅三什稅一,根本不是爲了什麼狗屁鼓勵商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