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封倫勸唐太宗以禮送他回去,唐太宗不許,將他囚禁在門下省,接着與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杜如晦、將軍周範等六人馳馬出玄武門到達渭水,與頡利可汗隔水說話,斥責他負約。衆酋將大驚,都下馬拜。

    隨即唐軍大隊人馬到達,旌旗鮮亮,兵甲閃耀,部隊整肅。

    突厥兵大驚。

    唐太宗指揮大軍退而列陣,單獨與頡利可汗按轡而言。

    頡利可汗因畏懼唐軍,於是請和。

    第二天,雙方殺白馬,在便橋盟誓,頡利可汗於是引兵退走。

    唐太宗詔令殿中監豆盧寬、將軍趙綽護送突厥。

    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頭,唐太宗沒有接受,只讓他們將所掠的中原人都放回來。

    貞觀元年,原臣服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落均起而叛突厥,頡利可汗派突利可汗前去討伐,未能取勝。

    叛軍更盛,突利可汗輕騎逃回。

    頡利可汗大怒,將他監禁。

    突利可汗因此生怨心。

    同年,因下大雪,致使羊馬凍死很多,人也遭災。

    突厥害怕唐軍乘危來攻,於是領兵入朔州,揚言是會獵。

    有議臣建議責備他背約入我疆境,就此討伐。

    唐太宗說:“匹夫都不可以不講信用,何況一個國家?我既與他們有盟約,怎麼可以乘人之危呢?一定要他對我無禮後,纔可討伐他。“

    貞觀二年,突利可汗向唐朝陳述遭到頡利可汗的攻擊,請求援助。

    唐太宗說:“我與頡利可汗有盟約,又與突利可汗結拜爲兄弟,兄弟有難不可不救,怎麼辦?“兵部尚書杜如晦說:“夷狄不講信義。我雖守約,但他們常背盟。今他內亂而擊之,是他自討滅亡。“

    於是詔令將軍周範駐守太原備戰,頡利可汗也擁兵窺視。

    有人建議修築古長城,再調百姓充實要塞。

    但唐太宗認爲,當時災難頻發,而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不和,互相攻殺,突厥勢必要滅亡,不需要築障實塞。

    突厥人粗疏少謀略,頡利可汗曾得到漢人趙德言,賞識其才能,十分信任他,趙德言漸掌國政;頡利可汗又將某些政權交給各胡人部族,卻不用自己宗室中人。

    每年興師入侵唐朝邊境,其下屬不堪其苦。

    胡人秉性魯莽,多次言而無信,號令常變。

    此時災荒,徵收苛重,各部落均生二心。

    貞觀三年,突厥屬部薛延陀自稱可汗,派使者來告唐朝。

    唐太宗詔令兵部尚書李靖攻擊馬邑,頡利可汗逃走,九個俟斤帶兵降唐,拔野古、僕骨、同羅各部以及霫、奚的君長都入朝。

    於是,唐太宗詔令幷州都督李績從通漠道出兵,李靖從定襄道出兵,左武衛大將軍柴紹從金河道出兵,靈州大都督、任城王李道宗從大同道出兵,幽州都督衛孝節從恆安道出兵,營州都督薛萬淑從暢武道出兵,共六總管兵十多萬,均由李靖指揮討突厥。

    李道宗在靈州與突厥接戰,俘獲人畜數以萬計。

    突利可汗及鬱射設、蔭奈特勒率領所部投降唐朝。

    唐軍每日均有獲勝。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屯駐惡陽嶺,夜襲頡利可汗,頡利可汗驚懼,遷牙廷至磧口。

    大酋康蘇蜜等人,帶着隋朝的蕭皇后及楊政道投降唐朝。

    頡利可汗困窘,退守鐵山,兵衆還有好幾萬。

    頡利可汗派執失思力來唐朝,假裝謝罪,請求歸降。

    唐太宗詔令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等持節前往撫慰。

    李靖知道唐儉等人在突厥,頡利可汗定松於戒備,於是乘機襲擊,大獲全勝。

    頡利可汗結果後來如何呢?

    頡利可汗騎着千里馬,獨身逃奔沙鉢羅設阿史那蘇尼失處,途中被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擒獲。阿史那蘇尼失率衆投降唐朝,突厥滅亡,唐朝收復定襄、恆安地,開拓國境直至大漠。

    唐軍將頡利可汗送到長安,向太廟祭告俘獲。

    唐太宗到順天樓,陳列儀仗侍衛,士民都涌來觀看。

    官吏押送頡利可汗前來,唐太宗說:“你有五罪:過去你父親國破,依賴隋朝得以存立。

    但當隋朝有難時,你卻一兵之力都不幫助,以致隋朝覆滅,此其一;與我爲鄰而背信侵邊,此其二;連年征戰不止,致使部落生怨,此其三;掠奪我中國人,踐踏我莊稼,此其四;許你和親而遷延逃走,此其五。我要殺你並非沒有理由,只是渭上的盟約未忘,所以不想苛責。“

    於是,歸還他的家屬,讓他住在太僕,官家供應食用。

    思結俟斤帶領四萬人來降,頡利可汗的弟弟欲谷設逃奔高昌,後來欲谷設也投降唐朝。

    伊吾城之君長一向臣服突厥,將其七城入獻。

    即以其地設置爲西伊州。

    當時突厥曾遭瘟疫而死者衆多,在長城以南屍骨堆積如山。

    唐太宗詔令祭奠埋葬他們。

    並將隋末淪落突厥的漢人,派使者用金帛贖回男女共八萬人,均還爲平民。

    頡利可汗不習慣住房子,常在廷中設置穹廬居住,且鬱鬱寡歡,常與家人悲歌對泣,形體消瘦。

    唐太宗憐惜,任命他爲虢州刺史,因爲虢州靠山,多獐鹿等野獸,可以射獵自娛。

    頡利可汗推辭不去。

    於是任命他爲右衛大將軍,賜給良田美宅。

    唐太宗說:“過去啓民可汗亡國,隋文帝不惜粟帛,大興士衆,營衛安護使之存立,到始畢可汗時漸強,卻起兵在雁門圍困隋煬帝,如今頡利可汗的敗亡,大概是他背德忘義的報應吧。“頡利可汗的兒子疊羅支,天性純真。

    住在京師時,頡利可汗家的婦女們都有按級別的供應,疊羅支也享用;他的生母最後纔來,沒有供應,疊羅支就不再喫肉。

    唐太宗聽說,感嘆到:“仁孝是天賜的人性,是沒有華夷之分的。“於是厚賜疊羅支,以供應他生母肉食。

    貞觀八年,頡利可汗去世,追贈歸義王,諡號荒,安葬於灞水的東面,詔令其國人來葬,按照他們的禮節,焚屍,葬於灞水之東。

    頡利可汗在位時期,由於連年用兵,徵發苛重,突厥內部矛盾逐漸尖銳。

    再加上連年災荒,課斂繁重,使得其東部的奚、霫部落歸附於唐,漠北的薛延陀、回紇等鐵勒十餘部亦相繼叛離,頡利可汗遣兵追擊,反爲薛延陀、回紇所敗。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