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立即讓人將李秀才帶上堂來,說:“李秀才,你夫妻二人知書明理,如何做出此等不良之事?”

    李秀才再次將外出散心,遇賊偷牛,見義勇爲反被誣陷之事詳細稟明。

    縣官說:“既是秀才,就當堂吟詩明志,詩中也必須帶“牛”字。”

    秀才低頭緩緩吟道:

    十載寒窗志未酬,隻身無策拙如鳩。

    勇爲反致罹災禍,堪愧前賢掛角牛。

    縣官及師爺連連點頭稱讚,又問林氏家境如何。林氏立即以詩作答:

    家貧不自由,二八漫風流。

    洗面盆爲鏡,梳頭水作油。

    荊釵斜插鬢,蒲扇半遮羞。

    願效緹縈女,申雪郎盜牛。

    詩中提到的緹縈是個西漢女子,她的父親犯事受罰,緹縈就向當時的皇帝漢文帝上書說:“我願意賣身爲官婢,以贖父親的刑罪。”

    此事感動了皇上,皇上放了父女倆。

    縣官看他們夫妻舉止文雅,行爲端莊,聰明多才,當場吟出如此好詩,相信他倆根本不可能做出不良之事。

    又喚財主和兩個證人到堂,見此二人賊眉鼠眼,神色慌張;那土財主也是言辭含糊,猜想其中定有蹊蹺。

    遂對他們嚴厲審問,喝令大刑伺候。

    兩個賊只得老老實實交代真相。

    縣官命將二賊各打20大板,將牛發還原主。

    但原主不分青紅皁白,與賊共同誣良爲盜,縣官命其向秀才認錯,並罰銀子20兩作爲給秀才賠禮。

    李秀才夫妻二人連連叩謝縣太爺公正廉明,歡歡喜喜回家過節了。

    “所以,這個故事怎麼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魏王李泰說道。

    魏王李泰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啊!”

    魯莊公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君王,大家都知道曹劌論戰,對英勇有謀的曹劌讚賞有加,卻往往忽視了他服侍的君王——魯莊公。

    司馬遷《史記》:“莊公好力。”

    曹劌論戰、長勺之戰都可以看出莊王虛心採納別人的建議,這樣看來似乎是個明君,但又有人說莊公是個泛泛之輩,政績平平沒有什麼好說的。

    究竟,魯莊公是個昏君還是明君,還要從他的生平說起。

    太史公曾在《史記》裏評價魯莊公:“莊公好力。”

    短短的四個字,道出了魯莊公一身最突出的特點,沒錯,魯莊公是好力,何以見得?

    我們看下魯莊公的身世,自然會對他好力有更深的理解。

    魯莊公生於魯桓公六年九月丁卯日,姬姓,名同,爲春秋諸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

    他爲魯桓公的兒子,承襲魯桓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2年。

    魯莊公能夠在皇位上坐32年,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先不說他的好力,單就其他的來說,他在魯莊公八年放過管仲,當時齊公子糾與管仲逃到魯國。

    次年齊桓公發兵擊敗魯國,魯國殺子糾。

    齊向魯索回管仲,魯人施伯認爲齊欲重用管仲,將會對魯不利,勸莊公殺管仲,莊公不聽,把管仲歸還齊。

    隨後在魯莊公十年,這一年的春天,齊桓公派兵攻魯。

    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相遇。

    魯莊公採用曹劌人建議,魯軍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魯軍一鼓作氣,打敗齊軍。

    後乘勝追擊,直逼齊國國都,獲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

    由“長勺之戰”可見魯莊公既有目光短淺、迷信的一面,又有虛心聽取下層人士意見的一面。

    在戰前的政治準備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這些養生的東西,自己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拿來分給別人。

    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說多少,不敢誇大數目,總是誠心誠意,這些本身和戰爭的取勝沒有關係。

    而魯莊公卻津津樂道,足見其迷信、愚腐的特點。

    在戰鬥中,他不懂“一鼓作氣”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厭詐”的戰術,而要盲目出擊,其“肉食者鄙”的特點暴露無遺。

    另外,“長勺之戰”的勝利沒有曹劌不成,而曹劌能夠參政、議政和魯莊公的虛心納諫不無關係。

    細細梳理來,魯莊公這個人還是有許多優點的,首先是虛心納諫,爲什麼會這樣說呢?

    春秋時期,那時君主專制,帝王惟我獨尊。

    朝綱上下,惟聖旨是從。

    君臣綱紀十分嚴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王就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是無可摧毀和替代的,因此,國家大小事情,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魯莊公面對“齊師伐我”,已經“公將戰”。

    也就是說魯莊公對這場戰爭何去何從,已經有了安排和佈置。

    而曹劌作爲一介武夫卻敢公然提出反對意見,這不是找死嗎?

    此時,戰事緊急,容不得半點怠慢而魯莊公也準備好應戰了,於情於理上都不會接見曹劌,但是魯莊公並沒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劌是一個平民百姓而拒絕接見。

    不僅接見,而且有問必答。

    面對曹劌提出的“何以戰”,魯莊公能以實回答,在聽完曹劌的陳述後,經過一番思索後,竟也提出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而得到了曹劌的肯定。

    魯莊公能放下尊嚴,虛心納諫,這是他身上的閃光點。

    其次,盡職盡責。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說明了魯莊公盡職盡責,身爲一國之君,高高在上居朝堂,卻也知道體恤百姓,君有愛民之心,民則有擁君之舉。

    面對外強的入侵,魯國人民絕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

    長勺之戰,我們也看到魯莊公絕非一個貪生怕死之人,看他奔赴前線,與戰士一道搖旗吶喊,爲軍隊助陣,親臨前線,身先士卒。

    同時與曹劌同乘一輛戰車,也就是告訴我們,魯莊公和曹劌並肩作戰。

    這還不是因爲曹劌戰前的建議讓魯莊公刮目相看,他纔有參與這麼重要的一場戰爭的資格,可見魯莊公知人善用。

    打仗時魯莊公的指令又連遭制止,但魯莊公能從諫如流。

    我們不能不佩服魯莊公用人不疑,放手讓曹劌施展才幹,可謂雖鄙不頑猶大智。

    最後,是他的不恥下問。

    一個君王平日高高在上,是衆人追捧的對象,面對曹劌不同的聲音,即使是反對自己,他也能聽進勸諫,接見地位並不高的曹劌,並與他一同乘坐戰車親自作戰。

    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正確指揮下,酣暢淋漓地結束了這場衛國戰爭。

    按理說,這件事就該告一段落了,但是魯莊公還在思考,他在思考什麼?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17K::-->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