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上官雲英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上官雲英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頒佈了一條遷都的命令,新的都城建在了洛陽。

    在隋文帝晚期,隋朝的人口就已經猛增到了九百萬戶之多,人口的激增帶來的就是各種問題,其中一項就是曾經困擾過隋文帝的糧食問題,前都城交通不便,潼關三門峽漕運不通的難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所以此時遷都洛陽,就可以不用爲糧食的問題發愁了,在洛陽不用愁沒有喫的,而且運往洛陽的路也沒有三門峽那樣艱險。

    經過種種的考慮,最後才決定遷都洛陽。

    另外隋煬帝還下令開鑿通濟渠,就是那條南下的運河。

    通濟渠是在鴻溝的基礎上,由板渚引水至盱眙,溝通了黃河淮河兩大水系,成爲貫通南北之地的交通幹道。

    當初下達修建通濟渠的命令的時候,隋煬帝遭到了很多官員的反對,但是隋煬帝心意已決,執意修建,還要求工期僅五個月。

    都說這條通濟渠是隋煬帝爲了南下泡妞才建的,可是有一部分實際情況卻是京中還是缺糧,隋煬帝在洛陽附近大肆修建糧倉,是爲了儲存從那些運來的糧食。

    他剛剛繼位,北周時期開始,政治中心就一直集中在北方一帶,南方則相對來說較爲鬆弛,因此剛繼位的楊廣爲了集中皇權,鞏固地位,不得不選擇南下,親自控制這些不安定的勢力。

    楊廣早期爲了開拓邊疆,還修建了永濟渠,雖然當時的目的是方便對遼東用兵,但是修建的過程楊廣一點也不馬虎,他和他的父親一樣,都不僅僅是爲了眼前的利益,他們要求挖渠道時儘量要寬,就是爲了將來後世子孫也能享福。

    永濟渠的成功建成,標誌着這條以洛陽爲中心的南北大運河就完工了。

    這條運河後來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影響。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上官雲英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上官雲英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楊堅是華夏國曆史上一位極其有名的皇帝,雖然他開創的隋王朝只堅持了兩代皇帝,但是即使只經歷了兩任帝王,這個時期國家的發展依然是很可觀的,後來的唐朝發展多年而不及。

    那麼這位開創了開皇之治的隋文帝楊堅他的成長曆程又是怎樣的呢?

    楊堅經歷過黑暗的北周時期,他的祖先是漢族,但是在鮮卑族的統治之下,楊家也能保住自己的家族不滅,他的父親楊忠還曾經是西魏的大將軍,楊家積極的幫助朝廷實施他們的鮮卑化政策。

    楊堅有一個鮮卑名字,姓普六茹,小字爲那羅延。

    隋文帝楊堅是在一個尼姑廟裏出生的,他從小就受到濃濃的佛教文化的薰陶。

    有一個尼姑叫智仙,就是這個智仙將我們的隋文帝養大的。

    不知爲何,楊堅到了十三歲的時候纔回到自己的家裏。

    在尼姑廟的這十三年裏,楊堅的親生母親不能接觸自己的兒子,甚至也不能問關於楊堅的任何問題。

    在楊堅很小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見到他,很想要抱抱他,但是隻要被智仙看見了,智仙就會大聲的呵斥她,還會說,爲什麼她要來碰自己的孩子,她不允許。

    估計這個智仙是把楊堅當做自己的兒子在養,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所以害怕楊堅被搶走。

    從小就在寺廟裏長大的楊堅,對佛教文化十分喜愛,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深的薰陶。

    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後,還一度大肆興建土木,修建寺廟。

    有這一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它是我們偉大的隋文帝楊堅的破殼日,爲了慶祝自己的誕生,他下了大手筆,下令在三十個州修建三十座寺塔。

    仁壽年間,隋文帝下了三次關於興建塔寺的詔令,當時全國上下一共有一百一十三個州,然後文帝就下令修建了一百一十三個寺廟,而且每個寺廟並不是修好了就完了,還必須要有和尚或者是尼姑在裏面纔行。

    於是隋文帝就下令徵集那些願意出家的男男女女,史書記載有,隋文帝在位期間,整個大隋一共有三十多萬人都是出家人,當時的大隋總共纔多少人啊,總共才四千多萬人,離五千萬還有那麼多數呢,就有這麼多的佛教子弟,可見隋文帝時多麼崇尚佛教文化呀,好像恨不能讓全國所有人都出家一樣。

    有了寺廟也有了和尚和尼姑,接下來當然還要有觀看誦讀的經書纔行。

    我們知道,佛教是從天竺國傳到我們這裏來的,當時的隋朝,文帝就下令讓人摘抄謄寫佛教經文,數量竟達到十三萬卷之多。

    文帝喜歡佛教,他還喜歡和出家人交往,於是就出現了和尚不僅可以隨意進出皇宮,還可以隨駕巡幸這種情況。

    更有甚者,朝堂中如果有某一個官員拒絕和這些出家人交往的,楊堅就會發怒處罰。

    隋文帝雖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佛教徒,在宗教的傳播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他本人卻是一個極其吝嗇的人。

    隋文帝在各地都設置了糧倉,到饑荒之年使用,據統計,隋王朝儲存的糧食可以供全國的人喫五十多年。

    這是一種什麼概念呢,舉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吧,到唐朝貞觀十一年,四十多年已經過去了,隋朝兩京府庫的糧食卻都還沒有用完!

    可是即使這樣,摳門的隋文帝不知爲何,在開皇十四年的旱災饑荒中卻不開倉放糧,即使這些糧食在糧倉裏都損壞了。

    王夫子就這樣評價隋文帝“隋文帝,錙銖之主也。文帝之儉,非儉也,吝也!”,真的是一語中的,楊堅那哪是節儉,這就是摳門吝嗇的表現。

    此外,在隋文帝晚年的時候,他還濫殺無辜大臣,上柱國史萬歲就是這樣冤死的。

    他不但沒有實行佛文化中的慈悲渡人,還對人實施暴虐,真是一個大寫的諷刺。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上官雲英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上官雲英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章節報錯(免登陸)